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元璋為何把北京視作非中土之地,殺死營造中都數千木匠,附相關史料

朱元璋為何把北京視作非中土之地,殺死營造中都數千木匠,附相關史料

今天我們繼續談「空印案」,但在此之前還要插一段歷史事件,我認為這段歷史事件與「空印案」有高度相關。那就是,洪武八年四月,朱元璋罷建中都的同時殺死數千木匠的行為。

在上文我們提到「空印案」洪武九年爆發時,當時的北平等處布政使薛祥並沒有受到牽連。但可惜,他最後也沒逃過朱元璋對官員的懲罰。

他在洪武九年改為布政司時任布政使,因為工作非常好,被胡惟庸借故貶為嘉興知府。洪武十三年,胡惟庸被殺後被任命為工部尚書。朱元璋埋怨他,「你被人冤枉,你咋不說呀!」,話剛說完,第二年,就把他給杖殺死了,天下哀之。四個孩子都被貶到了海南島。

薛祥在「空印案」中沒有受到懲罰,顯然是他在洪武八年屠殺木匠中做的一大功勞有關。

鳳陽城門

(1)明朝對朱元璋形象的回護,使其閹割《明太祖實錄》

朱元璋稱帝前後,對於把都城建在何處是有很多想法的(南京那時只是臨時都城),例如首先想定都開封(汴梁,但考察之後荒廢了,所以才臨時定都南京。並將開封稱北京作為陪都,洪武十一年後才廢止)。

臨時定都南京後,朱元璋又想把都城定在濠州,也就是鳳陽地區。洪武六年以後,許多國家級的禮儀都遷到了鳳陽。

最終才無奈正式定都應天(時稱南京,洪武十一年正式稱京師,這一年南京首都地位才鞏固)。但朱元璋把都城正式建在南京後一直就不滿意,其後又有了定都西安的想法,最終,西安的最大支持者太子朱標死去後,朱元璋也就無心再去考慮了。

我就納悶兒,朱元璋為啥不把首都定在元大都,也就是北平,今天的北京呢?這個問題我們稍後解釋。

許多人都說《明史》是清朝污衊明朝的,但實際上,清朝對朱元璋的回護之處很多的。例如建都這個問題,《明史》就把南京和鳳陽(濠州)並列第一。但實際上比《明太祖實錄》還早的,朱元璋自己在位時修建的史書《皇明寶訓》中的相關言論和《明史》中的相關言論大為不同,在《皇明寶訓》中,朱元璋甚至認為今天的北京「若就建業北平現成宮室,雖曰暫省民力,然皆地非中土,亦非長治久安之道。」中國字兒我想都能讀得懂。

並且,朱元璋是要求「元朝降臣」幫助他提建議,並幫助他把都城建在臨濠,到了《明史》則成為「老臣」。而《明史》參考的是《太祖實錄》,《太祖實錄》三修時改為南京、鳳陽並列。因此,誰篡改歷史呢?明朝的後代君臣們無非是在提高朱元璋的形象,並且將這段歷史忽略。

《皇明寶訓》中的相關記載是這樣的:

帝召元朝諸老臣,問以建都之所。或對以關中險固,金城天府,可都;或對以洛陽地中,四方貢賦道里均平,可都;或對以北京趙宋故都,可都;或對以北平宮室完全,就之以省民力,可都;或對以建業六朝舊都,可都。帝曰:『汝等所言誠善,然咸陽洛陽周秦漢魏隋唐亦嘗定鼎於是,北京乃五代趙宋之京邑,誠皆可都,但喪亂以來,各部義兵互相仇殺多歷年所,中原生齒百不存一,若膚建都於彼,錢糧力役盡資江表,使江表人不堪命,膚悉忍為之;若就建業北平現成宮室,雖曰暫省民力,然皆地非中土,亦非長治久安之道。膚謂臨滾前江後淮,以險可恃,以水可潛,汝當為膚圖之。

鳳陽中都遺址

2)朱元璋八年乃至十數年的心愿——定都鳳陽,被木匠們搗碎了!

朱元璋對鳳陽一直十分懷念,經常下旨免稅,洪武十六年他最終下旨:鳳陽府永遠免賦役(洪武初年免十年)。但請注意呀,永遠免賦役的對象只是鳳陽土著,並不包括十七八年來自動以及朱元璋強行搬遷到鳳陽的十數萬移民(僅遷徙江南富民就遷徙了14萬)。

為此,江浙移民的後代對朱元璋非常不滿的。到了明代農民大起義時期就出現了「花鼓戲」演唱者,清兵入關後以其作為武器,對朱明進行了攻擊,康熙年間隨著清軍的進入,就有千名「花鼓戲」演唱者: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鳳陽定都計劃是從洪武二年開始的,朱元璋命令從江南、山西遷有錢人來調動當地經濟發展。建皇陵、大興土木,調集全國的工匠修建皇陵、宮殿等大規模工程。但問題是,這些移民們沒有工錢、賞錢,工作又累結果放入各種鎮物。

到了洪武八年工程建設完工,朱元璋甚至準備正式將都城從臨時都城遷到鳳陽,還發布了誥書。 《中都告祭天地祝文》中他說:自洪武初平定中原,臣急至汴梁,意在建都以安天下。及其至彼,民生凋敝,水陸轉運艱辛,恐勞民之至甚,遂議群臣,人皆曰古鐘離可,因此兩更郡名,今為鳳陽,於此建都。

就在這時李善長突然上報:聽說建造工人因為對工作太苦、太義務非常不滿,他們下了各種符咒、鎮物,中都住不了了。朱元璋一聽非常憤怒,連忙派人調查,果然發現了不少鎮物。

朱元璋勃然大怒,要將參加修建中都工程的工人們全部殺死。就在這時,薛祥(他是俞通海、廖永安的手下,因此,屬於海上反元武裝,說句實話其實就是海盜武裝)說鐵匠、石匠皆不會參預此事,因此,使幾千名鐵匠、石匠活命。可惜,木匠活不了了。木匠應該是多數吧,總有數千人。

《明史·薛祥傳》中對此有記載:八年(薛祥)授工部尚書。時造鳳陽宮殿。帝坐殿中,若有人持兵斗殿脊者。太師李善長奏諸工匠用厭鎮法,帝將盡殺之。祥為分別交替不在工者,並鐵石匠皆不預,活者千數。

《鳳陽新書·薛祥面折》載:薛祥,廬人,工部尚書。洪武七年,同李善長督建城池宮殿。李善長奏鳳陽宮殿人匠厭鎮,薛祥面折曰:「太師一言壞天下人若此,恐不利於子孫。」乃揀交替不在工者,並鐵、石匠不罪,蓋蒙其奏活者千數人。

「空印案」就是冤案,鄭士利和朱元璋在用不同語言對話

「空印案」爆發時的明朝有多少個省市縣行政區劃?死幾萬人根本不可能

朱元璋的真實統治什麼樣?大家長情懷無法讓百姓認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坐古談今 的精彩文章:

在越南逃跑20年的方政為了軍人尊嚴陣亡,10年的三征麓川之戰爆發
「空印案」就是冤案,鄭士利和朱元璋在用不同語言對話
面對強大的元朝,傣族先民們建立了兩個王朝:麓川和泰國
元明時期的麓川王國,傣族建立的地跨中緬印老泰政權的興衰
先征麓川,後有土木堡:明英宗與麓川王國

TAG:坐古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