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女生人流9次以為是避孕 性教育現狀堪憂
據悉我國每年平均有800餘萬例人工流產,重複流產率高達50%。記者從廣州多家醫院的婦科了解到,近年來重複流產出現年輕化趨勢。
專家指出,近些年來,一些商業化的醫療機構誇大宣傳「無痛流產」的好處,誤導了不少未婚育女性。甚至有人將「無痛人流」當避孕手段,20歲才出頭就經歷過9次流產。
19歲少女兩月做兩次人流
昨天上午,廣東藥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宋鶴蘭告訴記者,她剛剛幫一個19歲的女孩子小嵐(化名)做完手術,這是她兩個月來的第2次流產。
宋鶴蘭回憶稱,兩個月前小嵐找到她時已經吃過不少墮胎藥。做完無痛人流後,宋鶴蘭再三叮囑小嵐要保護好自己,提醒她跟男朋友在一起一定要有避孕措施。沒想到一個多月後她又不來月經,檢查時居然發現她又懷上了。
重複人流有年輕化趨勢
據專家臨床觀察,現在重複人流有年輕化的趨勢。廣州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婦產科門診主任劉明星指出,在該院今年上半年的人流患者中,年齡在25歲以下的就佔了34.5%。
「有些女孩子甚至把『無痛人流』當成避孕手段,中了招就上醫院手術解決。」劉明星指出,近些年來,一些商業化的醫療機構誇大宣傳「無痛流產」的安全性、舒適性,確實對不少女性造成誤導。
「我接觸過一個女孩子,才20來歲就已經做過9次人流了!」宋鶴蘭稱,近幾年她接觸的「人流大軍」中不乏90後的女孩子,甚至只有16歲的未成年少女,「雖不是她的親人,我看了都心疼。」
「無痛人流可減輕女性的痛楚,但創傷還是客觀存在的。」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婦科副主任醫師李莉稱,無痛人流對子宮內膜的損傷是不可避免的。
相關報道
性教育納入大學必修課 如何開展陷尺度難題
9月,一則「教育部要求性教育納入大學必修課」的消息,引起社會極大反響。此前一個月,被譽為「北京市首部性教材」的《成長的腳步》因內容「過於直接」、「尺度太大」,陷入輿論紛爭;緊隨其後,滬上首本性教育教材《男孩女孩》剛上架就尷尬停售……至此,性教育彷彿陷入一個迷途。
性教育怎麼走進學校?學術界「刻不容緩」的呼聲不絕於耳,可合適的方法卻少得可憐。
「我們站起來,雙臂向身體兩側張開,雙手垂下,這就好比一個女性子宮的形狀,兩個手就是卵巢。」從上世紀90年代起,上海的中小學開展防範艾滋病教育,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預防醫學教研室教師蔡泳清楚記得:涉及生殖健康的部分,那時總被放在系列課程的最後一個環節,且多以遊戲參與形式為主。蔡泳說,這是為了讓孩子有個逐漸適應的過程,遊戲也是為了讓孩子「脫敏」。
「脫敏」,一個專業的醫學名詞。簡單說,即通過某些藥物或行為治療,消除個體的敏感狀態。在眼下沸沸揚揚的關於學校開展性教育的紛爭中,有人就指出,其實不止孩子需要「脫敏」,一線授課老師、處於頂層設計的性教育專家,乃至廣大老百姓都需要一次「集體脫敏」。此後,我們才能真正討論青少年性教育當如何開展。
性教育課老師稱3歲就該性教育 避孕套該進校園
「醫院的人流室暑假最閑,開學最忙」,「上課還和女朋友摟摟抱抱的男生最沒出息」,「避孕套就該進校園」……這是南京醫科大學性教育課韓群穎老師的經典語錄,她是學生眼中「人氣最High的好老師」,她的課連過道里都擠滿了人,她快人快語,上課時「打擊」起男生女生來,毫不留情面,由於言辭激烈,甚至有網友稱她「韓大炮」。昨天,她接受記者採訪時再次激動地稱:「性教育到大學才補太晚了,3歲就要開始。」


※這些反人類的終極避孕術,不少有錢人卻樂此不疲!
※小夫妻最舒服的避孕法,月經結束連用21天,效果杠杠的!
※蓋茨資助研究遙控避孕晶元,效果驚人,房子不買也想先買它!
※這3種奇葩避孕方法,如此舒服享受卻沒幾個人知道!
TAG:生活小諸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