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金秋話菊花
金秋十月,天氣漸寒,百花凋謝、萬物蕭瑟,菊花卻傲然挺立,競相開放,給大地增添了勃勃生機。
菊花,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古稱「牡鞠」,又稱黃花、金蕊、節華、甘菊、金英等,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與梅、蘭、竹合稱為花中四君子。
菊花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早在五世紀,《禮記》中就有「季秋之月,鞠有黃華」的記載。相傳在八世紀初的唐代,菊花才經朝鮮傳入日本,日本人把它作為「皇室御用花」;十二世紀,菊花渡過英倫海峽,傳到英國;十七世紀菊花在歐洲各國開放,直到十九世紀初,才傳到美洲。
菊花品種繁多,《本草綱目》記載當時有菊花900種,現在全世界已發展到7000多個品種,名稱五花八門,姿態不拘一格,有的纖細清秀,有的嫵媚雍容,有的風姿綽約,有的端莊高雅,有的珠簾重卷,有的神采飄逸……
菊花除了可供觀賞之外,還可以食用,而且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古人認為,菊花「服之者長壽,食之者通神(晉傅玄《菊賦》)」「久服利血氣,輕身、耐老、延年(《神農本草經》)」。故而菊花被譽為「長壽花」、「延齡客」。屈原《離騷》中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詩句。到唐代,市面上就有「菊花糕」賣。古人還有「常飲菊花茶,老來眼不花」之說。菊花還可以釀酒,漢代《西京雜記》中說:「菊花舒時,並采莖葉,雜黍為釀之。至來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飲焉,故謂之菊花酒。」這裡說的「九月九日」就是重陽節。左籍中頗多「重陽節」飲菊酒的記載。菊花具有疏風、清熱、明目、解毒等功效,我國第一部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上就有記載。李時珍認為,菊花「其苗可蔬,葉可啜,花可餌,根實可葯,囊之可枕,釀之可飲」,是群芳中的上品。菊花作枕,有明目降壓之功;菊花釀酒,有健身強骨之效;菊花泡荼,又能消暑止渴、清涼解毒、清肝明目。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後更無花!菊花除千姿百態之外,更難能可貴的是它「不畏風霜向晚欺,獨開眾卉已凋時」的堅毅性格和高尚氣節,因而深受古今文人墨客的喜愛,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文。東晉大詩人陶淵明以愛菊著稱。大約在他40多歲歸隱田園的時候,寫下20首《飲酒》詩抒情寄懷,「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秋菊有佳色,衰露掇其英」是他的千古絕唱;唐詩人元稹《菊花》詩云:「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表達了自己的殷殷愛菊之情,讚美了菊花歷盡風霜而後凋的堅貞品格;北宋大文豪蘇東坡也非常喜愛菊花,他在《趙昌寒菊》一詩中吟道:「輕肌弱骨散幽葩,更將金蕊泛流霞。欲知怯老延齡葯,百花摧時始起花」;李清照的《醉花陰》:「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她以菊花自比,寥寥數語把思夫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深摯蘊藉,別有一番風味;黃巢《賦菊詩》「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時百花殺,衝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則借菊花寄託了這位歷史人物的抱負和叱詫風雲的英雄氣概。
毛澤東曾借菊花賦詞:「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遍地黃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寥廓江天萬里霜。」字裡行間表現出一代偉人大無畏的樂觀主義精神。


※沒有大格局,讀不到儒學的真髓
※明月幾時有,沒酒也要望青天
※學修凈土法門,這三點要知道!
※復性書院學規
※唐君毅是文化意識宇宙中之巨人
TAG:我不喝心靈雞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