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民間私塾第一人」袁鴻林的教育夢,實現了嗎?

「民間私塾第一人」袁鴻林的教育夢,實現了嗎?

在家讀書是什麼感覺?

袁小逸最有發言權。

18歲的她從四歲開始就告別義務教育,完完全全接受家庭教學。

這一切,都源於她的父親袁鴻林。

袁鴻林,被稱為「民間私塾第一人」。十四年前袁鴻林在海鹽創辦私塾,女兒袁小逸是他的第一位學生。

這個北大畢業的碩士對女兒的規劃是:3歲開始早教,6歲達到小學低年級水平,9歲小學畢業,13歲高中畢業,16歲大學畢業,19歲碩士畢業,21歲博士畢業。

可是現在計劃有變。女兒的成長並沒有遵循他制定的軌跡。

18歲的袁小逸現在還在為專升本的最後一門課自學。16歲大學畢業的計劃已經被

嚴重延期了。

18年,除開去去插班的一年之外,袁小逸的學校就是家,老師就是袁鴻林夫婦。

再看看袁鴻林為女兒定製的課程表,從早讀到主題課程到體育鍛煉和興趣活動,安排得滿滿當當。國學、英語、數學和科學什麼都教。

社交對象除了父親招收的零零散散的學生就基本上沒有了。

日常生活也就是在圍繞準備考試、在私塾里上課、看書、和朋友聊八卦、偶爾打幾盤遊戲這些打轉轉。

這個由夫妻倆共同創造的學習環境很不穩定,因為當地的教育部門對他私塾的不認可,袁鴻林前前後後帶著全家5次搬家,「游擊戰」式的教學環境教學質量令人堪憂。圈養孩子的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女兒的發展,但袁鴻林卻不以為然。

他對自己的這種私塾式教育很是堅持。

把教學理念放在自己女兒身上做實驗,實驗的成功與否暫且不論,袁鴻林這種家庭化教育是真正意義上的「私塾」嗎?

私塾不是人人都可以辦的,什麼是私塾?教學六藝的才能被稱作是私塾。

參看禮記裡面對六藝的定義:「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書,六曰九數。」是進階培養德智體美勞的一個場所。

古代中國的精英知識分子創造的學術、藝術和文化體系,本質是當時的精英教育和學術前沿,包括哲學、歷史、經濟、地理、音樂、美術,甚至包括天文、數學、建築、化學等等理科。

私塾與所在地域有著緊密的聯繫,在清末,私塾已經不僅僅是教學場所,還是提供文字服務、娛樂和信息的場所。私塾代寫書信、合同,做見證,學生圍繞先生聽他說書、講歷史故事。私塾甚至可能是當地的醫療場所,塾師因為見多識廣,知識淵博,通曉醫術,承擔起看病救人的職責。更甚,很多私塾還可能是當地民眾利益代理機構與調解處所。

私塾,代表著的是專業的知識技能與最前沿的、廣闊的見識。更像是智慧的聚集之地。

近代文史大師也都經過嚴格的家庭教育,從王國維、章太炎到陳寅恪、郭沫若等 莫不如此。特別是陳寅恪、郭沫若等人,雖然都是貫通中西的飽學之士,但私塾打下的國學功底是現代學校教育所無法達到的。

更不用說私塾所教學的儒家經典對於培養人的道德觀念,塑造其理想人格,提升其文化素質和加強其文化內涵等帶來的好處。

私塾教育源遠流長,袁鴻林的這種另類教學還不足與之相提並論的,他對他女兒的培養只能稱為「家庭學校」,還遠遠談不上是私塾教育。

袁鴻林的辦學初衷是因為女兒在上幼兒園期間一直抗拒去幼兒園,在袁小逸4歲時,袁鴻林決定把女兒帶回家自己教。

十多年過去了,曾經的袁鴻林是否真正衡量過這個決定所造成的後果?

在學校學習,老師有問題,家長和其他老師還能彌補。那在家庭學習,家長有問題誰又能彌補?

儘管袁鴻林也是強調多面發展,但是術業有專攻,袁鴻林夫妻就算都是名牌大學的畢業生,但是又怎麼能保證他們的女兒能在其他領域也享受到專業的教育?

袁鴻林一對一定製化的教學似乎能提高教學質量,但是這種小眾的教育模式沒能有專業過硬的老師支撐也是沒用的。夫妻二人的專業水平完全不能保障女兒所要汲取的養分。

傳統學校教育很難把每一塊璞玉都開發出來,但是在那個大環境更像一個微型社會,在學習的同時,更見到了各種不同的人,學習到了社會共通的相處技能和潛移默化的生活經驗。

在這個關係社會,很多關係是通過社交而來的。當今中國戶戶獨生子女,懂得和人相處、具備與人打交通的能力,有點集體主義精神,已經是孩子未來成才中稀缺的可貴的品質之一。

袁鴻林的私塾沒有學生可以招收的時候,他對女兒的教育最多只能稱之為「家庭學校」。

他的敢為人先絕不是傳承私塾的做法,而是以私塾為幌子來踐行自己強烈的自信,可是為什麼一定要以女兒一生的教育作為賭注喃?

家庭學校最大的弊端應該說是異類感。

由異類感引發的孤獨感會使小孩心理出現嚴重的問題。

袁鴻林徹底的家庭教育,目的在於脫離應試教育的拘束,開發孩童思維,讓他們學到真正有用的知識,但問題是,孩童善於模仿,大人在社會磨礪過,這種社會氣被小孩模仿,帶給他們的是什麼呢?而且,缺少同齡人的陪伴,品質的養成是困難的。

學校學習,不僅僅是課本學習。而在家學習,真的就僅僅是課本學習了。

家庭學校有成功案例嗎?有啊,鄭亞旗和郭麒麟。

前者的爸爸是鄭淵潔,後者的爸爸是郭德綱,二人都是脫離傳統學校教育走出來的孩子,一個辦出版社搞投資做的風生水起,一個在相聲界作為新星平步青雲。

可是他們真的是成功的嗎?

不好定義吧,畢竟父輩那兒實力雄厚財力雄厚支撐著,就算大字不識幾個也能有衣缽可以繼承的,就算再沒有文化,沒有社交,父輩羽翼罩著也不會有挨餓的一天。

家庭學校的教育模式還很難去確立,它的成功或失敗都還難以界定,畢竟小眾教育的成功還得有漫長的路要走。而對於我們故事的主角袁鴻林而言,作為民間私塾第一人,他的教育理念終於得到了嘗試,而他的女兒,失去的就太多了。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編輯:大孟

GIF/33K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朱鐺鐺鐺 的精彩文章:

跟我們一起玩!雲編輯計劃正式啟動
殺死自己的孩子前,她在想什麼?
用一年級的考題判斷離婚,背後的意圖是什麼?
快看!這6個老傢伙
如果偷窺有理,理是什麼?

TAG:老朱鐺鐺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