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煎煮和服用中藥不是煎兩遍混合後再服下這麼簡單

煎煮和服用中藥不是煎兩遍混合後再服下這麼簡單

說到中藥的煎煮和服用,多數人會認為很簡單,不就煎兩遍,每遍30分鐘,藥液混合後分2次服嗎?真的這麼簡單?在此提醒大家,要做到正確、科學地煎煮、服用中藥,其實講究很多。

【煎 葯】

■選擇器皿

有些人家中沒有藥罐,為圖省事便使用煮飯的鋁、鐵、錫等鍋具,這些金屬器具所含的金屬元素,容易與中藥里的某些成分發生反應,輕者影響藥效,重者會產生毒副作用。因此,煎藥一定要用砂鍋、陶罐或搪瓷罐。

煎煮和服用中藥不是煎兩遍混合後再服下這麼簡單

■浸泡

為保證藥物的有效成分充分析出,煎藥前可以先將藥材浸泡30分鐘,加水量一般以浸過葯面2-5厘米為宜。

■煎煮時間

藥物的煎煮時間也是有講究的,一般藥物煮沸後再小火煎20-30分鐘即可,但不同中藥的煎煮時間往往有所不同。

——解表類、清熱類的藥物不宜久煎,一般煮沸後再煎10-20分鐘即可;

——滋補類藥物的煎煮時間可略長,第一煎應小火慢煎40-60分鐘,第二煎的時間可略短;

——甲殼類或毒性藥物則需要先其他藥物煎30分鐘至1小時,以幫助有效成分充分析出或降低毒性,即「先煎」;

——大部分芳香類藥物,如薄荷、藿香、木通、砂仁等含揮髮油,久煎會使有效成分揮發而降低藥效,故應在藥液熬好前5-10分鐘再放入,即「後下」。

■特殊處理

有些藥物需要經過特殊處理後,方可入葯。如阿膠等需要先單獨溶化後再與煎好的藥液混合同服,稱為「烊化」;而白參等貴重藥材應單獨加水蒸30分鐘左右,再與煎好的藥液混合服用,稱為「另煎」。

還有一類藥物需「包煎」,即把藥物用紗布包好再進行煎煮,這類藥物主要包括花粉、種子及細粉類藥物,它們容易漂浮在水面,不利煎煮,如蒲黃、葶藶子、滑石粉等;以及含澱粉、黏液質較多的,易粘鍋,如車前子;還有絨毛類藥物,它們混入藥液容易刺激咽喉引起嘔吐,如旋覆花。

【服 葯】

■溫服

大部分藥物都宜溫服,即葯煎好後放涼一會兒,待其不冷不熱時服,每日2-3次。

■熱服

凡治療傷風感冒的葯,宜趁熱服下,以達到發汗目的;祛寒通血脈的葯也如此,以利於祛寒活血。

煎煮和服用中藥不是煎兩遍混合後再服下這麼簡單

■冷服

即在藥液完全冷卻後服用,一般是指解毒藥、止吐葯、清熱葯。

■頓服

是指藥性峻烈的小劑量湯藥,要一次性服完,目的在於使藥物在不傷正氣的情況下,集中藥力,發揮其最大效應,如通便、化瘀葯等。

■頻服

凡咽喉病者、嘔吐病者,宜採用頻服的方法,即少量多次服用,尤其是咽喉病者,更應頻頻含服。

【飲食禁忌】

服中藥要注意飲食禁忌,首先是病情本身需要禁忌,如水腫病人宜少食鹽,糖尿病人少吃糖等;其次,還應注意某些藥物的禁忌,如含地黃的中藥應忌食蘿蔔,有土茯苓的忌茶葉,服荊芥時忌河豚與無鱗魚等,服瀉下藥不宜進食生冷油膩以及難消化的食物等。另外,無論是服那種藥物,服藥期間都應忌食魚蝦等發物和蔥、椒、姜、蒜等辛辣刺激性調味品。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主任藥師-王青/文,許建/編

【我們只提供經專業記者編輯采編的靠譜內容,恭請您在此訂閱,或移步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參與每周有獎答題互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眾衛生報 的精彩文章:

買月餅警惕營銷方玩噱頭
旅行乘飛機胰島素別託運
特殊部位的痣需特別「關照」
「跟國醫大師學養生」程莘農:21字食養健康經
長假,多個心眼再「買買買」

TAG:大眾衛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