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興市場:野蠻生長的印度和越南

新興市場:野蠻生長的印度和越南

最近三十年,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國家一直是領跑世界經濟增長的生力軍。從上個世紀80年代的東亞四小龍,到90年代以後的中國,新興經濟體分別以8.06%(亞洲四小龍)和8.25%(中國大陸)的增長速度領跑全球經濟。新興經濟體的高增長不僅改變了本國經濟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同時也重塑了世界經濟的整體格局。未來,哪些新興國家將在增長速度上繼續領跑全球經濟?報告將以具體的數據和邏輯來回答這個問題。

林采宜 王耀輝 /文

核心觀點:

1. 五年內印度將超越中國成為人口第一大國。廣大受過基礎教育的年輕人口是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受益於人口紅利,印度、越南勞動力成本優勢明顯。

2. 經濟多元化和出口結構多元化提升了印度、越南兩國的經濟平衡性和抗風險能力。

3. 外商直接投資的走高,穩定的外部金融環境;國內內需的拉動,積極穩健的貨幣政策;將使印度越南兩國的經濟保持繼續增長。

4. 隨著信息科技和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未來的產業對勞動力的需求會明顯下降,這對於以勞動力成本低廉作為核心優勢的印度和越南來說,勞動密集型產業大量引入機器人是遲早要發生的趨勢性長期風險。

一.印度、越南是全球經濟增長中的新一輪亮點1.印越兩國GDP增長速度或將超越中國增速

2013年,隨著劉易斯拐點的到來,中國的勞動人口增長出現斷崖上下跌,勞動力成本也相應攀升,勞動密集性產業的外貿競爭力由此也相應下降。與此同時,印度、越南能發展中以其低廉的勞動力成本,承接了來自中國的大規模產業轉移。從印度、越南兩國經濟近年來的增長趨勢來看,全球下一輪經濟增長亮點或將轉移至這些勞動力成本更加低廉的新興經濟體。2016年,中國GDP同比增長6.7%,印度、越南GDP同比分別增長7.1%、6.2%(圖1)。同時近年來中國GDP增長速度在不斷放緩,而印度、越南兩國GDP增長速度則相對平穩。

2.印度佔全球GDP比例快速上升,增長潛力仍十分巨大

中印兩國歷史相似,同為古代大國;近代同被殖民者入侵;中國1949年建國,印度1947年獨立;中國1978年改革開放,印度1991年改革開放。從大歷史的角度看,兩國GDP分別佔全球GDP的25%左右。中國目前佔全球GDP的比例為17.83%,而印度目前佔全球GDP比例僅7.25%,其增長潛力仍十分巨大(圖2)。

二.印度、越南的人口基礎構造了其未來經濟發展的潛力1.受過教育的年輕人口構成印度、越南兩國人口紅利

作為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經濟基礎的新興經濟體來說,經濟增長的速度和空間很大一部分動力來自人口紅利。從人口結構來看(圖3),2000年,中國0-14歲人口數佔比25.1%,2016年,該年齡層人口數佔比降到17.2%,這意味著未來十年,中國的人口紅利將逐漸轉化為「人口赤字」。而同期越南15-64歲人口數佔比70.0%的同時,0-14歲人口數佔比依然有23.1%;印度的情形也大致如此,15-64歲的人口數佔比65.7%,鑒於其巨大的人口基數,承接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已經非印度莫屬。與此同時,印度0-14歲人口數佔比28.4%,未來十年的人口結構將持續保持「紅利狀態」。這是是一個具有大量勞動力、社會撫養成本又低的國家,其人口紅利效應甚至強於2000年的中國。

從目前潛在勞動力數量和供給增速來測算,五年以後,2021年,中國的潛在勞動力將減少414萬(0.3%),降到10.27億,而同期印度的潛在勞動力人口將增加到10.23億;從目前的人口年齡結構可以推斷,印度、越南在未來5-10年間的勞動力人口的規模優勢將繼續擴大。印度的潛在勞動力規模超過中國只是時間問題(圖4)。

人口紅利不僅包括人口的年齡結構,同時還包括人口的受教育程度。通常情況下,城市化率和人口的教育水平呈正相關。從2000年到2016年,中國的城市化率從36.22%提高到57.35%,基礎教育完成率從94.9%提高到98.2%。印度、越南目前的城市化率分別為33.14%,34.24%(表1).和中國2000年時相仿,而印度、越南目前的基礎教育完成率分別為96.21%和93.79%在全球城市化的大趨勢下,印度越南兩國都將有巨大的人口流向城市給經濟發展提供動力。基礎教育完成率還會繼續提高,這將給兩國工業化創造更加顯著的人口紅利。

2.印度、越南的勞動力成本優勢明顯

在企業的經營成本中,無法通過規模擴張而攤薄的成本數勞動力成本和稅收成本佔比最高。2016年,印度的勞動力成本平均為1.72美元/小時,越南的勞動力成本為1.90美元/小時,中國的勞動力成本為3.30美元/小時。與中國相比,印度和越南在勞動力成本上優勢明顯(圖5)。

3.國內消費支出是國民經濟增長的「主力軍」

除了外商直接投資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外,國內最終消費對該國經濟同樣具有巨大的拉動作用。數據顯示,印度、越南兩國的國內消費支出佔GDP的比值均大幅高於中國(圖6)。2016年,印度總消費為70.15%,其中僅私人部門的消費就達到了58.85%;越南2016年總消費超過75%。其中私人部門消費大約佔68%[5]。

三.勞動生產率提高和經濟多元化有利於印越經濟的穩定發展1.勞動力生產率的提升

除了勞動力成本優勢以外,印越兩國的經濟增長還源於勞動生產率的提升。2007年以來,印度和越南的勞動生產率平均增長率分別為6.29%和14.51%(圖7),遠遠高於全球平均值1.2%。

2.產業結構多元化促使經濟增長更加平衡且抗風險能力提高

從印度、越南兩國的經濟結構來看,印度第一產業佔比從1990年的29.20%一路下降到2016年的17.35%,越南的第一產業佔比也從38.74%下降到18.14%(圖8)。這與中國的產業結構變化有相似之處,不同之處在於,印度越南兩國的服務業都一直佔比最高,而中國的服務業在2012年之後才超越製造業成為GDP中佔比最高的產業。從全球工業化國家發展的經驗數據來看,印度、越南兩國的製造業、和第三產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一般來說,一個國家的經濟多元化程度越高,抵抗單一風險的能力就越強。最近二十年,印度、越南、中國三國的經濟多元化程度在不斷上升,就經濟複雜度排名而言,印度從1995年的61名上升到48名,越南從103名上升到63名(圖9)。另一方面,從出口結構來看,越南和中國類似,機械行業佔40.6%,其次是紡織與鞋帽行業,分別佔16.3%、9.2%,出口集中度相對較高。而印度的出口結構較為均衡,佔比最大的貴金屬為14.4%,緊隨其後的紡織、化學製品、礦產品分別為13.9%、13.9%、12.0%(圖10)。由此可以判斷,印度的經濟穩定性相對較好。

四.適宜的稅收政策和金融環境有助於吸引外資和經濟發展1.稅收成本較低有利於經濟發展

稅收也是企業成本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私人部門總稅收占利潤比率,中國為68.00%,印度為60.60%,越南為39.40%(圖11)。越南自1986年革新開放以來,一直保持著較為簡單的稅率,稅收數據可能因實際操作中缺乏透明度而略高於目前值。印度方面則在進行近幾十年來最重要的稅收改革,即GST稅改,目的是用單一的貨物和服務稅取代複雜和級聯的貿易稅。GST將取代中央消費稅、附加消費稅、服務稅、附加關稅和特別附加關稅,以及吸收一些國家級的稅。它的實施預計將把中央和國家的所有關稅和稅收納入其中,為印度帶來統一的國家商品和服務市場,消除國家間貿易的主要障礙,減少消費者的稅收負擔。此次稅改不但將降低印度當前的實際稅率,還將通過減少地域間市場障礙直接有助於經濟增長。

2.穩定的匯率預期吸引海外資金不斷流入

從經驗數據來看,外商直接投資是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的催化劑。從1991年到2016年,印度的經濟貨幣化水平只從1991年的44.00%上升到2016年的79.09%(圖12),與此同時,2016年越南的經濟貨幣化水平或為148.19%。經濟貨幣化水平的提高,背後是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其與經濟增長是一個相互促進的過程;但貨幣化程度的提高也增加的金融市場的波動性,包括利率和匯率的波動幅度。

對海外投資者而言,所投資國經濟發展是否可持續以及通貨膨脹率是否會影響該國的貨幣匯率是普遍關注的重點。2011年以來,由於美國經濟的持續復甦和強勢美元周期,印度盧比、越南盾、中國人民幣都處於貶值通道,越南盾6年貶值幅度不到10%,印度盧比兌美元6年內共貶值約30%,但如果考慮到越南和印度三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在5%左右和7%左右(圖13)。其匯率貶值持續的預期並不強烈。2013年以來,在印度、越南的外商直接投資再次迅猛增長,年均增速為26.63%、20.88%。

3.外部債務環境穩定,短期無償付危機

從國際收支及負債結構來看,越南短期債外占其國際儲備比例從2011年的79.61%下降到2016年的48.84%(圖14),同期印度的短期外債占其國際儲備比例從26.13%下降到23.84%,兩國中短期都無償付危機。此外,從債務總額與該國GDP的比例來看,2016年,印度外債總額占其GDP的20.15%,越南外債總額占其GDP的38.93%,中長期面臨債務問題的幾率也相當小(圖15)。

.投資風險分析1.司法體制不健全是目前中短期內始終存在的制度風險

印度作為一個聯邦制國家,其立法和決策體系比較分散,龐雜且腐敗的政府體系加上其低效的司法程序,可能使得投資者在投資合同出現糾紛時難以輕鬆通過訴訟解決。從政策風險角度看,印度、越南政府的腐敗問題根深蒂固且難以在短期內去除。越南的商業法律同樣不太完善,政策隨時有可能調整。並且其國內司法不太健全,投資者在出現投資糾紛時也難以通過司法途徑維護自己利益。

2.人工智慧對勞動力的替代是遲早會發生的市場風險

隨著信息科技和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未來的產業對勞動力的需求會明顯下降,這對於以勞動力成本低廉作為核心優勢的印度和越南來說,勞動密集型產業大量引入機器人是遲早要發生的趨勢性風險。產業智能化的升級一旦完成,印度、越南勞動力成本優勢很快喪失,其在全球產業競爭中的地位將迅速逆轉。

本文是研究報告的簡要版。歡迎轉載,轉載請在文章標題下註明作者及出處。

歡迎拍磚,更歡迎打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林采宜 的精彩文章:

TAG:林采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