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第三條好漢,少年勇將裴元慶
裴元慶
裴元慶,隋朝第三條好漢,隋唐時期赫赫有名的英雄人物。裴仁基之子,手持一對銀錘,年少卻不失驍勇。八臂哪吒下凡。兵器銀錘一對共300斤,坐騎抓地虎龍駒。作戰勇猛,戰績彪悍。
裴元慶:相傳是玉面哪吒的化身。用一對梅花八棱亮銀錘,兩把錘重六百斤,坐下一字抹角瀨麒麟。天生神力,武藝超群勇冠三軍。不管是十八傑還是十三傑都是排行第三。所謂自古英雄出少年,將門出虎子,少年便為其父山馬關總兵裴仁基的副將,被徐茂功設計勸降瓦崗後被封為五虎上將之霹靂虎將。四明山之戰敗於李元霸後因為抹不開面子重回師門學藝期待有一天與李元霸分個高低。程咬金攻打虹霓關的時候被守將新文禮追擊,程咬金坐下捲毛獅子獸速度沒有優勢,程咬金摘下馬鈴鐺回身用力一扔擊退了新文禮。程爺跑到一個小山村,碰巧就在這裡偶遇了他的小舅子裴元慶。
裴元慶經不住姐夫的死纏爛打很不情願的跟程咬金去了虹霓關攻城。戰場之上兩錘震裂了新文禮的虎口,新文禮狼狽的逃回城內慌忙之際還磕掉了兩顆門牙。新文禮的夫人東方雲霞自小熟讀兵書戰冊懂得一些計謀,又恨戰場之上勾搭裴元慶不成還被其羞辱,惱羞成怒設下了一個火攻計。也許是裴元慶是急於幫助程咬金攻城稍有疏忽也許是東方夫人那一計用的時機剛好,裴元慶就這麼稀里糊塗的中計了。在追擊新文禮到慶墜山山口的時候大火四起。就這樣一代少年英雄就被歷史輕描淡寫的給划過了,真是悲情的很啊!
在揚州奪玉璽之戰中,裴元慶因未曾參與搶奪玉璽的比武得以保存。但是這一時期內瓦崗山東北的黑風崗響馬聶世雄嘯聚四五千山賊,乘西魏軍主力前往揚州之虛襲奪攻打瓦崗山。留守的裴元慶之父老將裴仁基出戰聶世雄,不分勝負。聶世雄乘二馬交鋒之際,忽發飛刀暗算,正中裴仁基面門,墮下馬來。聶世雄在其心口再補一刀,裴仁基當場死於非命。裴仁基長子裴元紹、次子裴元福搶回屍體,一面死守山寨;一面修書、派使到出征的西魏主力處求救。 …… 西魏軍歸師心切,終於搶在只有軍民共計1萬餘人守備的瓦崗山失陷前到達解圍。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聶世雄只得咬牙迎戰。秦瓊怕聶世雄垂死掙扎,裴元慶又報仇火旺,反有閃失。裴元慶從未將草寇放在眼內,恨不得一口水平吞了聶世雄,定要出馬。於是兩將對陣。聶世雄說一聲:「休走看刀。」挺刀來戰。裴元慶只顧提防聶世雄大刀,不料聶世雄說的是飛刀。第一刀剁在了裴元慶頂門,第二刀剁在了裴元慶哽嗓。慘哪!裴元慶名列天下第三傑,會兵四明山時打敗過武將天下第一的宇文成都,名震天下。到頭來就這麼死不瞑目,連吭都沒吭一聲,栽落馬下。 瓦崗軍見此大怒,裴元慶的姐夫程咬金飛馬出陣。聶世雄又是揮刀就剁。程咬金也不管是不是暗使飛刀,往旁邊撥馬一閃。聶世雄使力太猛,刀桿反倒砸倒了自己的戰馬,程咬金就勢一斧斬了聶世雄,算是為裴氏父子報了仇。
裴元慶是古典小說《說唐全傳》、評書《興唐傳》《隋唐演義傳》等書中人物。其實際是否有這個人還不得而知。


※隋末最強的一支起義軍,本可問鼎天下,卻被小人暗算成了李唐肥料
※人口唐不如隋?你所不知道的事,反證唐強於隋
※楊廣功績大於李世民, 結果大不同, 原因只差一個字
※隋朝的覆滅,是因為楊廣太過急進導致的?
TAG: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