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比爾蓋茨:天下最不能等的是孝順,最需要抓住的是行善

比爾蓋茨:天下最不能等的是孝順,最需要抓住的是行善

每天20分鐘,52期輕鬆學完《群書治要》

第二十九講 兄友弟恭(下)

漢朝時候,有一個人姓趙,單名叫孝的,表字常平,和他的弟弟趙禮,很是友愛的。有一年,年成荒歉得很,一班強盜佔據了宜秋山,把趙禮捉去了,並且要吃他。

趙孝就趕緊跑到了強盜那裡,求懇那班強盜們說道,趙禮是有病的人,並且他的身體又很瘦,是不好吃的。我的身體生得很胖,我情願來代替我的弟弟,給你們吃,請你們把我的弟弟放走了。強盜還沒有開口說話,他那弟弟趙禮一定不肯答應。他說道,我被將軍們捉住了,就是死了,也是我自己命里註定的,哥哥有什麼罪呢。兩兄弟抱著,大哭了一番。

強盜也被他們感動了,就把他們兄弟倆都釋放了。這件事傳到了皇帝那裡,就下了詔書,加以褒獎,將事情昭示天下,這是兄友弟恭的最好的典範。

惡至殺人而食的盜賊,而且當盜賊們飢腸轆轆亟待食人之時,尚可被感化起慈心,則世間還有不能被感化的人么?《大學》書中說:「宜兄宜弟,而後可以教國人。」不正講的這些嗎?

所以人確實要懂得惜緣。中國古人有句話說,「有緣千里來相會」,沒有緣分的人是不可能相聚在一起的。那麼既然有緣相處在一起,就要珍惜這一個來之不易的緣分,要互相幫助,互相呵護,像兄弟姐妹一樣能夠好好相處。

最後一句話「眼前生子又兄弟,留與兒孫做樣看」;現在長大成家了,下面也有了孩子,而孩子之間也成為兄弟姐妹,如果上一代之間做到了兄友弟恭,能夠互相關心,互相幫助,那麼下一代也就從我們身上學到了如何相處,所以要給兒孫做一個好的典範。

雖然傳統文化已經有三四代少有人講了,但是我們從我們的祖輩、父輩身上還可以看到兄友弟恭的榜樣。

在中國的歷史上,兄弟姐妹互相關愛的故事,確實也是非常多。像我們知道在唐朝,唐英公李勣雖然貴為僕射(僕射即唐朝的宰相),他在姐姐病重的時候,親自為她燒火煮粥,以致不小心燒到了自己的鬍鬚。姐姐看到後就勸他:「你貴為僕射,下邊有很多的奴僕、婢妾等等,他們都可以供你使喚,何必要親自動手為我煮粥呢?」他聽了之後怎麼回答的呢?他聽了之後回答說:「我親自為您煮粥,並不是因為沒有下人可以供我使喚,而是想到姐姐年紀已經很大了,而我自己的年紀也很大了,漸漸衰老,我們的時日都是有限的。雖然想長久地為您煮粥,來盡我的一點心意,又能有多少次呢?」李勣雖然貴為僕射,還親自為姐姐煮粥,都燒到自己的鬍鬚。

評論說:「古稱孝子愛日,若英公之奉姐亦可謂愛日者矣。」什麼叫「愛日」呢?,就是古代的孝子都珍惜時日,知道父母年老日衰,在世間不會太長久了,就特別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時候,想方設法地去侍奉雙親。像唐英公李勣這樣侍奉姐姐,也可以稱得上是愛惜時日,因為他們年紀都很大了,年老力衰。古人的這些行誼就告訴我們,行善不能等,行孝不能等,行悌也不能夠等,要趁著父母兄弟還都健在的時候,還有機會的時候,多給予關愛,這就是古人講的「悌」很重要。

《孝經》上說,「事兄悌,故順可移於長」,侍奉兄弟能夠友悌,隨順之心就可移於對待長輩,「順」是隨順的意思。古人接著評論說:能盡孝道的,其心和;能修悌道的,其心順。能孝敬父母的人,培養起一種心和的品質;能友愛兄弟的人,培養出一種隨順的品質。所以「和順」這兩個字就把孝悌的精神給說出來了,這個就是告訴我們,中國古人是以禮治天下,以孝悌治天下。

宋朝時候,有個人叫陳昉,自從他的祖父陳崇留傳家法以來,合族一同居住著,已經十三代了。家裡大大小小,一共有七百多個人,而且不雇一個傭人。上上下下的人,都很和睦,沒有一個人傳家裡人的閑話。他家裡每次吃飯的時候,大家一定都一起坐在廣大的廳堂里,沒有成年的人坐其他的位置(老幼分席)。

他家裡養了一百多隻狗,都在同一個槽子里吃飯,如果有一隻狗還沒有來吃飯,那麼這一群狗都會等它,不肯先吃。因此他鄉裡間的人,都被陳家這種風氣所感化。那時候的州官張齊賢,就把這件事情上奏朝廷,結果把他家裡的徭役統統都免了。

如今仁愛不興,或者說五倫關係紊亂,講仁慈博愛也都沒有效果,什麼原因呢?像「雷鋒精神」三月來四月就走了,我們給很多大學生提供一些資助,他們也沒有感恩的話,也不寫感恩的信,連一個表示都沒有,這又是什麼原因呢?在國外對鰥寡孤獨廢疾者,老弱病殘幼需要幫助的人,政府給予特別的優惠,有很多的福利待遇。但是這些人不僅沒有感恩之心,反而還做出了很多假的證據,為的是獲得政府更多的資助,那麼這些現象的原因出在哪裡呢?有子引用孔老夫子的話,「孝悌也者,其人之本與」,就把這些現象產生的原因給指出來了,仁愛不興,都是由於不孝不悌。現在孝悌不講求了,不修學了,這個世界才會大亂,所以要挽救世界,一定要從提倡孝道,提倡悌道來做起,這樣才能消災免難。

講修福、修慧,什麼是修福、修慧,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要行孝道,行悌道,然後又要給人家講孝道,講悌道。

在義大利有一個《機會》雜誌,他們非常想請一個有名的人採訪來提升這個雜誌的品味和影響。他們想到了誰呢?他們就想到了世界最有錢的人,那就是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為了去採訪比爾蓋茨,他們就圍繞「機會」這個話題設計了幾個問題讓他回答,這樣的話他們就可以大寫文章了。他們設計了這樣三個問題:

第一、您認為最不能等待的事是什麼?他們認為比爾蓋茨會回答「機會」;

第二、您認為誰不會第二次前來敲門?他們想還是「機會」;

第三、您認為現在最需要抓住的是什麼?他們想比爾蓋茨還是會回答「機會」,他們就會大寫文章,對這個《機會》雜誌,就會非常地有影響,有正面的效果。

但是他們沒有想到,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怎麼回答的呢?他說:

第一、我認為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是孝順;

第二、不會第二次前來敲門的只有一件事情,那就是初戀;

第三、最需要抓住的是「恕我直言,是行善」。

所以你看他三個問題沒有哪一個回答的是機會,反而認為天下最不能等待的是孝順。孝不能夠等,行善最重要,最需要抓住。所以他成為世界首富,是非常有原因的。因此我們不要只羨慕他是世界首富的這個結果,這個結果下面一定是有根,有原因的,那就是《大學》上所說的「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後來這件事報道出來之後,美國的《生活周刊》在卷首語就發表了這樣一個感慨,它說:在現實社會裡,人們總認為最不能等待的事是機會;最不可能第二次前來敲門的是機會,最需要抓住的是機會。其實這種來自戰場和商海里的觀念並不適合於生活。

早在二〇〇八年六月二十一日,比爾蓋茨夫婦在接受英國BBC電視台《News night》訪問的時候 ,就表示要把自己的五百八十億美元的財產全數捐給名下的慈善基金「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一分一毫也不會留給自己的子女。他說:我們決定不會把財產分給我們的子女,我們希望以最能夠產生正面影響的方法回饋社會。所以蓋茨成為世界首富是有原因的,就是因為他的德行深厚,雖然他可能沒有學習傳統文化,但是他知道最不能等待的事是孝順,這個善心也成就了他世界首富的地位和名聲。所以我們說孝悌不僅僅是古人的觀念,不僅僅是中國人的觀念,而且也是現代人的觀念,也是西方成功人士的觀念。

在《孝經》上也說,「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古聖先王有至高的德行、最簡要的道理,使上上下下都能夠和睦相處,人們之間沒有怨言。這個「至德要道」是什麼呢?其實就是孝,就是悌。孟子也說,「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也就是說一個人的仁愛之心從哪裡培養起呢?就是從「親親」,親愛你的父母親做起,把這種親愛之心推而廣之,來關愛百姓,關愛人民。然後又把這種關愛人民的愛心推而廣之,擴大到萬事萬物之上,就是「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所以「為人必先自孝悌始也」,這個就告訴我們要想宣揚仁慈博愛,讓大家都有愛心,必須找到愛的原點,而這個愛的原點,就是孝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劉余莉學館 的精彩文章:

一家人過日子,最忌諱是爭訟
侍奉父母,什麼樣格局的人能做到事必躬親?
大喜大怒大醉時,要特別謹慎言辭
只顧眼前的快樂,以後的苦報誰來受呢?
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感召同樣的下屬

TAG:劉余莉學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