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假期谷歌開了個硬體發布會,卻彰顯了它在新時代的隱憂?

假期谷歌開了個硬體發布會,卻彰顯了它在新時代的隱憂?

10月5日凌晨,谷歌召開盛大發布會,發布了一系列硬體,從連續兩年舉辦專門的硬體發布會來看,這家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公司正在變得越來越「硬」。不過谷歌的硬體之路要走通卻並不容易。

谷歌硬體是舊瓶裝舊酒

與iPhone 10周年發布會所發布的iPhone X備受爭議不同,谷歌所發布的系列硬體沒有一款具有這樣的爭議性,因為它們實在太尋常了,不過谷歌的硬體拼圖正在變得越來越完善卻是不爭事實,先來簡單回顧一下谷歌所發布的系列硬體:

Pixel 2:Pixel 的優化版,相當於iPhone 8。

Pixel 2相對於Pixel只是優化版,就像iPhone 8一樣屬於「前菜」,配置為驍龍835處理器,4+64/128GB內存,電池容量3520毫安時,屬於安卓旗艦水平,唯一亮點是拍照:Pixel 2的DxO成績為98分,超過了Note 8和iPhone 8 Plus的94分(iPhone X的評分還未公布)。Pixel手機第一代的最大亮點是拍照和無限存儲,看來Pixel系列未來會在「拍照」這一點上深耕以期單點突破。

Pixel 2 XL:擁有全面屏,但缺乏革命性。

Pixel 2 XL是本次發布會的重量級產品,配置跟Pixel 2一樣,不同的是提供18:9的6英寸OLED屏幕,即全面屏;攝像頭參數與Pixel 2 相當,但引入全新圖像處理器,視覺效果更好,一個亮點是提供類似於Apple Watch 3所使用的虛擬SIM卡功能。

有人說,Pixel 2 XL對標iPhone X,實質上兩者不在一個級別,iPhone X不只是擁有沒有HOME鍵的全面屏,還擁有仿生處理器A11、獨特的「牛海」深度攝像頭、全新的生物識別技術Face-ID,以及炫酷的AR體驗,這說明谷歌在硬體實力上與蘋果之間還是有不小距離的。

Google Home:外觀變了,但軟體才是重中之重。

智能音箱正在成為可穿戴設備後最流行的新品類。Amazon Echo已有超過5個版本,Google Home家族也在引入新成員:Google Home Max和Google Home mini,前者擁有兩個獨立的發聲單元,音樂播放表現更好;後者定位為智能家居語音控制中心,支持超過100個品牌的第三方智能家居設備。硬體層面Google Home兩個新品乏善可陳,但智能音箱的關鍵在於軟體和服務整合能力,這是谷歌的優勢,Google Assitant正在變得更加完善,所整合的第三方服務正在越來越多。

Pixelbook:ChromeBook接班人,對標SurfaceBook

2010年谷歌就進入了筆記本市場,ChromeBook現在看來都具有革命性——Chrome OS這款互聯網操作系統理念很獨特,ChromeBook取得了不俗的成績,2013年,Chromebook在美國商業渠道的銷量已是MacBook的5倍,同時迎來高端系列Pixel,2015年迎來Chrome Book Pixel第二代,這一次Google ChromeBook Pixel 3沒來,有了全新系列PixelBook,其對標SurfaceBook,是一個筆記本,同時也可摺疊為觸屏平板電腦,配置PixelPen,支持多種場景,配置則中規中矩:12.3英寸、2K解析度、配置酷睿i5或i7處理器、16GB RAM、512GB存儲空間、10小時的使用時長,所搭載的Chrome OS依然是其最大亮點。

從ChromeBook改名為PixelBook可以看到,未來Pixel或將成為谷歌唯一的硬體品牌,不只是手機、電腦,甚至還有望取代谷歌電視棒ChromeCast。

PixelBuds:獨闢蹊徑的無線耳機

Google本次發布會唯一可圈可點的產品是PixelBuds,這是谷歌首次進入無線耳機領域,同時是業內首個真正意義上的「智能耳機」。它通過藍牙與安卓手機連接,跟Parrot等品牌的無線智能耳機一樣支持手勢控制來切換歌曲、調整音量,但最大亮點是整合了谷歌語音助理,用戶通過特定手勢激活它後殼獲取線路,設定提醒或者控制音樂等,與Pixel配對後還能實時翻譯。

在Amazon、蘋果、微軟都在盯著音箱這個產品形態做智能助理時,谷歌不甘心只做跟隨者,而是另闢蹊徑在無線耳機中融入智能助理。如果說智能音箱只滿足用戶在家裡的場景的話,那麼在騎行、運動、交通等等場景中,無線耳機+智能助理就更適合。不過耳機的處理和續航能力相對有限,AirPods對Siri只有簡單的兼容(只能調整音量、且要在接入電源情況下),其續航力很差,需要配置充電盒,Buds同樣有這樣的麻煩,續航只有5小時,它學習AirPods配置了充電盒提供24小時續航。它會像Amazon Echo那樣成功,還是像Google Glass那樣走向失敗?這還有待時間檢驗,不過,理論上來說,耳機融入智能助理確實是很聰明的做法。

Google Clips:一款普通的智能攝像頭

一款智能家庭攝像頭,可通過圖像識別技術判斷並捕捉家庭成員的精彩畫面,目前僅兼容Pixel系列產品、iPhone 8(Plus)以及三星Galaxy S7和S8。智能攝像頭不是什麼新鮮玩意兒了,在此之前被廣泛應用於家庭安全監控、成員陪護等等,谷歌通過AI技術提供抓拍功能算是一個「微創新」。

可以看到,谷歌補齊了硬體版圖,最重要的幾個智能硬體產品形態:手機、平板、電腦、電視(ChromeCast)、智能音箱、智能攝像頭均已進入,還獨闢蹊徑做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智能耳機。不過,整個硬體發布會並沒有什麼亮點,主要還是圍繞AI這箇舊瓶裝舊酒,每一款硬體的亮點都與AI息息相關,卻沒有類似於iPhone X或者Amazon Echo這樣的革命性產品。

為什麼谷歌變得越來越硬?

這次發布會透露的一個信號是,谷歌已正式成為一家硬體公司,它與國外的蘋果,國內的小米正在變得越來越一樣。

谷歌做硬體的歷史很悠久。2010年谷歌發布了ChromeBook和Nexus One,2012年發布了Nexus Q和Google Glass均未取得成功,Nexus 7開闢了平板產品線已停止更新;2013年發布的ChromeCast大獲成功,已成為美國第一大智能電視棒;2015年發布路由器OnHub,去年更新為Google WiFi智能路由器,今年暫無更新。

2016年谷歌進入了智能音箱領域,正在成為其新的硬體重點,這一年也是谷歌硬體改頭換面的時點。谷歌拋棄了Nexus品牌,轉而採取Pixel新品牌,換名字的背後是做硬體思路的轉變——谷歌不再只是將硬體當成安卓生態的「Demo」,或者像ChromeCast那樣的用戶入口,而是跟蘋果一樣認認真真做起了硬體,Pixel成為其硬體的核心品牌,不久之前谷歌收購HTC的Pixel外包團隊更是要強化硬體能力。

為什麼谷歌變得越來越硬了?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第一、擺脫對廣告營收的依賴,增強硬體等非廣告收入。

谷歌希望賺取更多「Hard Money」而不只是「Soft Money」。

谷歌母公司AlphaBet二季度財報顯示,其整體營收260億美元,同比增長21%,凈利潤方面為41億美元,同比下降31%。2016年Q4依賴,谷歌凈利潤接連下滑,營收增長放緩。業務層面,CPC(用戶點擊成本)的降低和TAC(流量獲取成本)的升高,谷歌高管在財報發布時強調了幾點:第一是新型移動廣告的拓展,推出了Google Feed(信息流廣告),這也是百度的選擇;第二是對Youtube等非搜索的互聯網業務日益重視,CEO桑達·皮查伊明確未來資源會更多向Youtube傾斜,這次硬體發布會Home等硬體也與Youtube整合;第三是在Google Play(谷歌商城)、硬體和雲服務等領域發力。

谷歌變得越來越「硬」就是重視硬體,避免依賴廣告收入的舉措。二季度,AlphaBet營收99%來自於谷歌,而谷歌有88%營收來自於廣告,擺脫對廣告的收入依賴一直是搜索巨頭們的重點。AlphaBet的成立強化非互聯網業務也表明這一點,我們看到谷歌在業務上跟百度一樣,在確保移動廣告業務增長的同時尋求新的增長點,AI是核心,但重視的業務略有不同,比如百度很重視金融,谷歌則對硬體寄予厚望。

第二、AI必須要走軟硬體結合的路線。

2016年谷歌硬體發布會,以及最近兩年的I/O大會上谷歌都在不斷談AI、提出AI First戰略,CEO桑達·皮查伊還親筆撰文闡述谷歌從Mobile First(移動優先)向AI-First(人工智慧優先)的轉變,這個變化,在百度身上也在發生,時間更早、動作更為激進。AI是技術名詞,在業務上究竟如何落地?與硬體結合是必然方向。

AI不只是演算法、服務或者數據,它必須要與硬體結合。一方面,與硬體結合有利於數據的獲取,比如智能攝像頭隨時連線可以比手機收集到更多數據;另一方面,與硬體結合才有更好的AI體驗,手機只適用於特定場景,比如在家庭智能音箱的崛起就表明不同場景需要不同的硬體。

AI要軟硬體結合已是行業共識,Amazon Echo正是憑藉著軟硬體結合取得的成功;Kindle也不只是一個電子書而是一個電子書出版發行平台;百度CEO李彥宏也曾表示,「互聯網時代,我們都更關心軟體,但是在人工智慧時代,我們必須知道軟體和硬體結合處,會有哪些創新。」 ,他的例子正是Amazon Echo;谷歌不斷強化硬體能力,且每一款硬體都與AI有緊密聯繫,Home和Buds甚至就是為了AI而生,由此可以看到,谷歌做硬體很大程度就是要落地AI戰略。

第三,安卓生態碎片化,移動互聯網話語權缺失的隱憂。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谷歌通過安卓生態掌握了最高話語權,然而安卓生態一盤散沙,手機廠商各自為陣。谷歌不只是無法確保Android生態的體驗一致性,在整個移動市場也未分到羹,小米、華為、三星等手機公司可以隨心所欲地載入自家、客戶或盟友的互聯網服務,由此賺得缽滿盆滿。

正如我之前一篇文章所言,手機公司都在互聯網化,小米宣稱自己就是互聯網公司,它們與谷歌形成間接競爭。既然谷歌在移動互聯網的話語權缺失,被手機公司架空,那麼它也不用再擔心與這些公司形成競爭關係,所以加大硬體投入力度,收購硬體團隊、儲備硬體專利、接二連三發布大量硬體產品,讓自己成為一家實打實的硬體公司,與曾經的盟友們競爭關係越來越強。谷歌成為硬體公司也表明曾經的「安卓生態」已分崩離析,它在AI時代不會再依賴安卓,遊戲規則完全變了。

谷歌正在一步步複製蘋果

谷歌在硬體上折騰了差不多7年,成功的項目有,比如ChromeBook(今天已升級為PixelBook)和ChromeCast,失敗的更多,比如Nexus已成為歷史、Google Glass只是極客玩物,Nest被收購後一蹶不振,Pixel手機還很小眾,2017年6月其銷量不到100萬台,跟鎚子手機在一個級別……

事實上,相對於許多做硬體的互聯網公司而言,谷歌的成績已經不錯。在2014年前後智能硬體方興未艾時,大量的互聯網公司做起了硬體,然而,互聯網公司做硬體不只是會面臨供應鏈等前所未有的棘手難題,它們對於硬體的商業模式也不適應,一些互聯網公司嘗試通過「免費」模式去發售零(負)利潤硬體、再通過廣告或會員等盈利未能成功。因此我們看到做硬體的互聯網公司,失敗的多、成功的少,國外的微軟、國內的樂視等公司都曾大量投入硬體業務,卻都遭遇失敗。

從谷歌在硬體上大力投入來看,谷歌硬體尤其是Pixel系列硬體依然還是很有機會的,它在軟體優化能力和互聯網服務整合上的能力十分卓越,這在未來的智能硬體中會成為日益重要的競爭力。Amazon 的Kindle、FireTV、Echo等系列硬體取得成功無一不是靠服務端的極致整合。

谷歌現在的思路更像是要學習蘋果——既然蘋果可以做互聯網服務,我為什麼不能做硬體呢?但從本次發布會來看,谷歌的硬體能力與蘋果的還有差距,比如它未能擁有自主的處理器研發能力,無法像A11那樣支持FaceID這樣的新功能,谷歌會有魄力像2010年的蘋果那樣自主研發處理器等底層硬體呢?我想這是大概率事件,在AI時代選擇蘋果模式,一步步複製蘋果就是必然。

當然,谷歌還有另外一個選擇,就是像安卓那樣走開放路線,通過AI去Power第三方硬體來實現軟硬體結合,Google Assistant可以走向開放,而不是強化自有硬體,就像百度那樣,在AI領域複製Android模式,推出DuerOS、阿波羅計劃等讓其AI服務進入更多硬體。不過,從實際行動來看,做自己的硬體還是走開放路線,谷歌已經選擇了前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羅超 的精彩文章:

互聯網手機下半場拼的是戰略思維!小米和榮耀誰更勝一籌?
愛奇藝明年赴美IPO估值80億美元,李彥宏和雷軍成為大贏家
滴滴2億美元投資人人車,掀起的不只是二手車廣告大戰?
騰訊體育拿下網球三大滿貫,內容大胃王的變與不變

TAG:羅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