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科幻里的科學為啥負面居多?

科幻里的科學為啥負面居多?

要說世上誰最「坑」科學和科學家,非科幻作品莫屬。

這是科幻作品的本質決定的。

電影《科學怪人》海報

科幻作品不僅暢想科技的可能發展方向,更要探討在這些科技帶給人類的巨大社會變遷中,人和環境的關係,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以及這種新變革的關係,最終會將人類帶往何處,提醒人們趨利避害,對科技可能帶來的副產品提前加以預防。

科幻作品不是學術論文,是市場化的文藝作品。為了吸引讀者,要有故事性。而故事性的前提,必須是戲劇衝突,有價值觀或者利益對立的兩方。甚至要在一定程度上為了吸引讀者或者觀眾,為了營造出人意料的效果,科幻作品要刻意地挑戰一下人們既有的價值觀,不是崇拜科學,而是更多地反思科學。

科幻作品雖然也姓「科」,但是自覺不自覺地扮演了科學的「反對黨」。這種反思性意見的存在,正如苦口的良藥,可以督促科學界不要沉溺於自身的好奇心,而要考慮到新發現、新發明被居心不良者採用後可能產生的社會危害;以及,科學家雖然出於良好的動機,要為人類創造福祉,卻由於認知局限不能發現潛在的風險,而好心做壞事;甚至,一種新的技術發明,比如我們最熟悉的移動互聯網,它怎樣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繼而影響到人類的社會結構和價值觀等。

《生化危機》電影海報

這兩三百年來科技的發展雖然在促進人類的平等,消除社會不公平上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但是我們必須隨時提防,科技是否也能夠製造人類的不平等,加劇社會的不公平,促進社會貧富的兩極分化,最終撕裂人類社會。我們要防止科技之「失」之「錯」,即使這個概率非常低。

從這個意義上說,科幻作品就是讓警鐘長鳴的「敲鐘人」,科學和科學家應該歡迎這樣「被坑」。科幻能促使科學家的目光不再只在實驗室的四壁中來回反射、折射,在本領域內死循環,而是更多地關心社會問題,關心人類的發展。當更多科學家的目光透過實驗室的窗戶,懷著關愛望向廣袤的人類時,科幻作品裡設想的那些帶有悲劇性的事件發生的幾率才會被降至最低。

《黑客帝國》電影海報

道理上是這麼說。實際上,在科幻作品中,高智商低道德,有著極強的技術能力,卻有著極弱的人性意識的邪惡科學家比比皆是。這固然是故事情節的需要,但一個負面作用則是強大的文學感染力會讓公眾相信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有著這樣一批邪惡科學家,正在我們的視線之外,躲在實驗室里鼓搗著什麼邪惡的事情,於是他們不由自主地會去尋找。當某些領域出現了科學爭議時,有些人自然就會相信,邪惡科學家們已經在付諸行動了,於是以道德審判代替科學討論,某些領域的科學家就背上了黑鍋。

科幻領域最常用的兩個題材,一個集中在生命科學領域,一個集中在航天領域。航天畢竟離日常生活有點遠,科幻作品的邪惡科學家仍然只能停留在作品裡。生命科學則不一樣,太快的發展,太多的技術突破,產品離日常生活太近了,由不得大家不把科幻作品導入生活。於是,躺槍。其實,這真不怪科幻作品!因為這些領域的科學家們同樣可以用科幻的手法描述未來的美好的科技新生活。即使在美好的生活里,仍舊是有戲劇衝突的,這取決於看待世界的視角!

《猩球崛起》電影海報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

本文原載於《科技日報》2016年8月11日

歡迎轉發, 轉載請與作者聯繫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逸仙藥學 的精彩文章:

沒有想像中那麼深奧——基本概念篇
那些源出一脈卻各有所長的中藥!

TAG:逸仙藥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