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有一殘酷刑罰,比死刑更難以接受,如今有許多人呼籲恢復

古代有一殘酷刑罰,比死刑更難以接受,如今有許多人呼籲恢復

各位朋友晚上好!子淵之前曾為大家介紹過一些古代刑罰,引起了讀者的強烈好奇,今天咱們就來聊聊許多人熟悉又陌生的刑罰——流刑。

清代西洋畫中流放場景

據史書記載,流刑起源於氏族社會後期,4000年前,共工被堯流放到幽州(今北京)是最早的流刑記錄。隋朝時期,隨著「笞、杖、徒、流、死」封建五刑的正式確立,流放這一刑罰措施開始出現在律法之中。根據相關史料,歷史上成規模的罪犯流放最早起源於五代後晉天福年間,此後一直有所發展,直到清代才健全了罪犯流配製度,設置了多處流放點。

古代牢房

流刑之所以被稱作是僅次於死刑的刑罰,不但因為犯人要忍受漫漫長路的跋涉之罪,還要忍受隨行衙役的欺辱之苦,這也導致許多犯人還未到達目的地就死去,此外也有很多人因不堪忍受流放的刑罰,在啟程之前就會選擇自盡。

《水滸傳》中武松就曾被判流放

在不同的朝代,流放目的地也有所不同,但大體上還是遵循著將犯人流放到最偏遠地區的基本原則。如唐宋時期的流放地是兩廣、地區甚至是海南一帶,清朝時期則是寧古塔等,基本都是一些苦寒之地。元朝時期發明的新流刑規定,南方人必須要流放到北方,北方人必須要流放到南方。到達配所的犯人們只有兩個選擇——參軍鎮守邊防或屯種開荒,總之就是不能讓你過得太舒坦了。

如今的寧古塔舊城

元朝律法還規定除非皇上大赦,否則流放之人終生不得返回原籍。到達流放地的犯人得定時向當地管教報到,服役完成後,當地管教會強制犯人落戶當地並承擔賦稅,來為國家的邊疆建設做貢獻。宋朝時期為了防止流放的犯人逃跑,實行集刺、杖、流於一身的重刑。

俄國在尼布楚監獄中的流放犯人

除了古代中國,印度、沙俄還有許多歐洲國家也都曾流行這一刑罰,因為流刑不但可以懲罰那些不便處死的罪犯,還能開發邊疆,對統治者而言可謂是一舉兩得。當然也有一些流放頗具妥協意味,比如拿破崙遭遇「滑鐵盧」後,由於其家族已經成為當時的高等貴族,與歐洲的許多皇室都有親緣關係,所以流放到聖赫勒拿島反倒成了最好的處理方式。

跨越阿爾卑斯山聖伯納隘道的拿破崙

有意思的是,英國、沙俄和日本的流放地分別是澳大利亞、西伯利亞及北海道,如今這些地方都得到較好開發,可見流放對偏遠地區的建設還是有一定貢獻的。雖然流刑隨著封建王朝的滅亡而消逝,但如今卻有不少網友呼籲恢復這一刑罰,將犯罪的人統統發配到未開發的小島或是邊疆以進行開發。諸位讀者怎麼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地曾是戰國第一大城市,經濟水平舉世矚目,如今卻沒落成一個區
此人以一己之力對抗世界,為大清掙得60年國祚,功過卻至今說不清
二戰中此國一聲不吭,令17萬日軍被迫躺著等死,屍首至今找不到
此人不顧反對做一事,使清朝晚滅亡數十年,俄國將領被其逼得自盡
此二人同為開國帝王,陵墓境遇卻懸殊至極,一個要買票一個沒人管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