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耐不耐泡」,誰說了算?
喝茶不可避免的會談到耐泡度這個問題,但大部分人都會武斷的說:「古樹耐泡,小樹台地不耐泡」,今天我們不妨重新認識一下這個問題。決定一款茶是否耐泡,並不是「古樹耐泡,小樹台地不耐泡」這麼簡單,其中的變數非常多,舉個紅碎茶的例子,喝過的人一定知道,這個茶第二次過水的時候就基本沒味道了,為什麼?這不是古樹和小樹的問題,而是因為茶非常碎,水浸出物的釋放速度非常快,和整片茶葉緩慢的釋放水浸出物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了解其中的這些變數才能弄明白茶耐泡與否。
1.葉片的老嫩及完整程度
很多茶友都知道全是芽尖的茶十分不耐泡,而一芽兩葉或者三葉耐泡度就要高一些,葉片越粗老水浸出物釋放越緩慢,皮糙肉厚嘛;耐泡度和完整程度成正,因此,武夷岩茶相對較而言更耐泡一些,岩茶採摘三到四葉,完整長度較高。
2.毛茶製程中的捻揉
捻揉的程度和耐泡度是成反比的,捻揉程度越深葉片細胞壁破損越多,那麼水浸出物釋放速度也就越快,耐泡度也就會相應降低。
3.泡茶對耐泡度的影響
這裡有三個主要的因素,投茶量和注水量的比例,投茶量越少注水量越多越不耐泡或者反之則越耐泡;出湯速度越慢茶越不耐泡,反之則越耐泡;水溫的高低也能決定一款茶是否耐泡,水溫越高耐泡度越低反之則越高。
4.茶樹的樹齡及生態環境
這兩個指標是息息相關的,樹齡並不是決定性因素,氣候生態環境才是決定性因素,樹齡的討論必須是在同等氣候生態環境的條件下才有意義,否則就如關公戰秦瓊一般;回到正題,在同等氣候生態環境下樹大根深的古樹自然佔盡優勢,小樹台地只能一旁偷偷抹淚了。


※茶,是一種不聞不問的習慣……
※不是所有的茶都能放冰箱里儲存
※十種茶人性格,你是哪一種?
※喝茶是一種慢節奏的生活
※有些茶喝完會口乾舌燥是什麼原因?
TAG:武夷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