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前方將士浴血奮戰,劉禪在後方不戰而降,只因聽信此人建議

前方將士浴血奮戰,劉禪在後方不戰而降,只因聽信此人建議

根據史料記載,鄧艾率3萬將士偷渡陰平,當時劉禪在成都的守兵還有數萬人。姜維在劍閣擋住鍾會,仍在浴血奮戰。但劉禪在後方,面對鄧艾卻不戰而降,主要是因為聽信一個人的建議。

當時,劉禪派諸葛瞻到綿竹進行了抵抗,沒有想到的是諸葛瞻不堪大用,全軍覆沒,自己和兒子先後戰死,這次失敗讓劉禪徹底絕望,認為鄧艾精兵不可戰勝。

其實,諸葛瞻戰敗完全是他的戰術失敗。劉禪派諸葛瞻率軍據守綿竹,捍蔽成都。結果諸葛瞻到了綿竹,不肯據險自守,反而選擇了和鄧艾軍直接對攻,結果戰敗身亡。隨後諸葛瞻的兒子諸葛尚也出城沖入敵陣戰死。

鄧艾攻破諸葛瞻於綿竹的消息,成了壓死劉禪的最後一根稻草。鄧艾將要圍攻成都,劉禪緊急召開朝議,商量對策。當時一共有三個方案:抵抗、外逃、投降。

這時,有一名蜀國大臣提出的建議影響了劉禪的決策,他的名字叫譙周,巴西西充國人,是蜀地大儒之一。劉禪立太子時任命他做太子仆,之後提任中散大夫、光祿大夫。

譙周首先否定了第一條,抵抗。綿竹之戰全軍覆沒,蜀漢不僅軍隊數量上更加捉襟見肘,更重要的是沒了士氣。所以,譙周說:敵人太強大了,我們打不過,早晚都是輸。

接著又否定了第二條,外逃。當時的外逃有兩種意見:一種是逃到南中,一種是逃到吳國。譙周說:南中我們是可以去的,但是要早作準備啊,現在去來不及了。但是,萬萬去不了吳國,我從沒有聽說過跑到別人國家當皇帝,去了以後只能稱臣。

譙周說:根據政治鬥爭的規律大國兼并小國,魏國早遲要打到吳國,陛下準備再投降一次嗎?投降是恥辱,反正去吳國投降魏國都是受辱,不如就找個大的投降一次算了。

劉禪聽了他的話,覺得很有道理,認為只有第三條路可走,就是投降了,而此時姜維等人的援軍正在趕來救援成都的路上。譙周因勸劉禪投降有功,被魏國封為陽城亭侯、遷騎都尉等職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縱覽 的精彩文章:

抗金名將岳飛被陷害,反映宋朝制度漏洞,與宋太祖趙匡胤有關
日軍佔領北京後,為何沒有毀壞或洗劫故宮,原因有三點
1955年解放軍授銜,有四人主動放棄大將軍銜,因為同一個原因
1923年此國地震我國捐3.5億,8年後它忘恩負義,悍然侵略我國
南京大屠殺中兩日軍狂人,逃回日本後隱姓埋名,難逃正義的審判

TAG:歷史縱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