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裡,可能是香港發展的最後一個機遇

這裡,可能是香港發展的最後一個機遇

面對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新機遇,業界普遍認為,香港若能與澳門、前海、橫琴、南沙等地在金融發展上互相協調,並更好地適應新經濟發展的融資需求,不僅將有力推動整個灣區經濟發展,同時也將鞏固自身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先天優勢

香港作為全球重要的金融中心,過往始終是內地企業「出海」時主要的上市融資平台,也是人民幣國際化及內地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主要通道,具備眾多不可替代的優勢。

香港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庄太量認為,香港資金自由流通,金融人才豐富,信息高度發達,稅率較低,而且有很好的英文環境,可以成為大灣區的金融中心。

近年來,互聯網經濟、人工智慧、大數據和生物科技等新經濟形式急速發展,已成為大灣區以至整個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也對香港金融業的發展提出新的要求。

面對嶄新的挑戰,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年7月1日就曾給出方向。她表示,香港可以在國際資產管理、資金管理、風險管理、項目融資、綠色金融、金融科技等方面,協助和推動大灣區城市「走出去」。香港將透過加強與內地的金融合作,促進金融服務和資金流動,致力推動大灣區的創新和發展,並為「一帶一路」項目提供所需的金融服務支持。

創新思維

2017年6月,港交所發布上市框架諮詢文件,建議設立創新板,分為「創新主板」和「創新初板」兩個板塊,均容許同股不同權架構。

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洪為民表示,港交所建議設立的創新板,尤其是當中的「創新初板」,恰恰迎合了大灣區新經濟產業的需求,將為這些企業的融資提供幫助。

洪為民指出,當前,香港市場中新經濟產業方面的量並不大,但大灣區中卻有很多。很多國際投資者對新經濟產業有興趣,可吸引他們通過香港,在其熟悉的環境、法律和監管制度下投資這些項目。未來,港交所創新板的發展一定要依靠大灣區的項目。

談及金融制度創新,中銀香港發展規劃部經濟及政策研究主管謝國梁回憶起香港錯失阿里巴巴的案例。「面對大灣區新經濟產業的發展,香港迫切需要進一步完善上市平台架構,打造新的經營模式和制度來配合新經濟發展的需求,這既有利於香港的進步,也能夠更好地服務大灣區。」謝國梁說,當初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沒有在香港上市,正是涉及到一些制度上的障礙,因為這類企業很多時候要求同股不同權。

迎接機遇

在粵港澳大灣區中,香港雖然在金融業上具有巨大的優勢,但面對澳門、前海、橫琴和南沙等新興金融市場的競爭,如何協調發展,共同打造灣區金融核心圈,也是未來一大挑戰。

以目前逐漸發展成為中國重要的跨境金融中心的前海為例。當下,在前海註冊、符合條件的企業和金融機構,可在國務院批准的額度範圍內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

謝國梁認為,前海企業來港發債最終會實現互利雙贏。一方面,前海企業可以通過香港尋找到更多的資金支持,加速自身的發展,進而服務大灣區建設;另一方面,大灣區的進一步發展將為香港債市發展帶來機遇。總體上來看,香港債市的發達程度還不算高,未來應該抓住機遇實現發展,這對香港而言是非常正面的。

庄太量表示,大灣區內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長處,需要做好分工,這樣才能協調發展,適當的競爭也有好處。

雖然香港作為傳統的國際金融中心,擁有顯著的優勢和豐富的經驗,但也存在一定的劣勢。庄太量指出,香港的成本很貴,有金融人才流失的壓力。但隨著港珠澳大橋和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陸續開通,交通將越來越便利,加上大灣區若能夠提供便宜的房子,相信香港在這方面的壓力將能夠得到緩解。

洪為民說,大灣區對香港的發展來說可能是最後一個機遇,是香港非常重要的一個增長點。香港與區內各城市之間在金融方面的合作,不僅僅是在為大灣區的發展提供金融支持,也是在實現自身的發展。

謝國梁認為,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擁有開放型的金融體系,商業網路伸向全球。大灣區經濟的做強、做大,相信可以為香港的金融和專業服務帶來更多機會,有利於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人民日報海外版 王勇)責任編輯:牛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美國大叔45年屯糧70桶 颶風過後他挽救全鎮災民
美國若制裁 伊朗指揮官警告:會像打擊IS一樣反擊
3警察涉嫌助英拉出逃 泰警方:證據不足無法起訴
褻瀆皇室?八旬華裔或因質疑泰國歷史被監禁15年
台「拔菜總部」抗議蔡英文 高喊「台灣的祖國是中國」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