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熊哥談史:明朝皇帝的保留動作——廷杖!

熊哥談史:明朝皇帝的保留動作——廷杖!

明朝大名鼎鼎的廷杖制度其始作俑者,是朱元璋。 東漢光武帝劉秀、隋高祖楊堅、 唐玄宗李隆基都在朝堂上打過大臣的板子, 只是不像明朝一樣成為皇帝對付大臣的 「保留動作」。

在明代, 廷杖發展出了一套固定的程序。 要廷杖大臣,也要照章辦事。皇帝要先發出個廷杖的命令, 司禮監太監出帖加蓋印信, 交給刑科給事中審核, 簽批後再交給東廠、西廠、錦衣衛去拿人。 根據明崇禎年間大臣的觀察,不按這個流程走,拿不到刑科給事中籤批的駕帖, 廠衛是不能廷杖大臣的。

雖說廷杖的旨意一般都是皇帝下的, 但一個官員挨的板子是輕是重,要不要留條命,皇帝一般不會說這麼細。 這時, 主持執行廷杖的太監,就可以操控大臣的性命了。

明代朱國禎 (天啟年間曾任內閣首輔)所著的《涌幢小品》對此有

詳細描述:廷杖之時,司禮監、錦衣衛的頭頭們在兩旁看著, 打板子的人不僅要會察言觀色, 還要看這些大人們的腳如何擺放。 如果是兩分開如簸箕, 那意思就是可以放囚犯一條生路;如果是足尖內斂,那這個囚犯就要往死里打了。

大臣一旦被宣布廷杖, 基本上等於要到鬼門關報道了。 據統計,廷杖的致死率達 24% ,也就是說三個受到廷杖的話,會有兩個人活下來。 但活下的人會留下諸多後遺症。

根據相關的統計, 明朝被廷杖的官員,有約一半集中在六科給事中、都察院御史這些言官身上。 明朝的言官屬於典型的「官小權大」,政治地位極為突出。官員受到廷杖雖說是惹怒了皇帝,政治生涯一時跌到谷底。但風水輪流轉, 廷杖在明代人眼裡也不失為一項收益豐厚的政治投機。

明朝文學家沈德符撰寫的《萬曆野獲編》有雲,廷杖的官員,雖然「見辱於殿廷,而朝紳視之,有若登仙」。原來, 皇帝使用廷杖只是為了發泄心中的怒火, 多半也不是真要大臣的命。

皇帝的火氣一平息,這些被廷杖的大臣就迎來了生機, 會得到一定的補償。 隨著朝中權臣的更替,原本被廷杖的官員,往往能獲得重新啟用。再就是新皇帝登基後,也會對部分前朝受到冤枉的大臣平反,這些受到廷杖者也會受到優待。

廷杖事後的「豐厚回報」,讓明代士大夫們既怕廷杖之苦, 又仰慕受廷杖的官員, 認為他們是忠義之士, 就連受杖者的家人對朝廷都沒有怨恨之情,反而視為家中榮耀。

明代的一些文臣將犯言直諫、批評皇帝,視為博名出位的一個手段。

皇帝對於一些大臣的心機也瞭然於胸。 一次,萬曆皇帝看到一些大臣的進諫,就很不客氣地說,這是給皇帝下的圈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最強4大軍刀,最後一把直接秒殺日軍的倭刀,有人認識嗎?
明朝的紫禁城裡的資料文檔還現存嗎?
雄安新區:古代雄州安州之地 歷史悠久人傑地靈 仁人志士輝耀千秋
大明朝沒有他可能早就亡國,皇帝仍要殺他,為江山他甘願赴死
明朝亡國,不是崇禎朝,實則萬曆朝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