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家好,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是劉同的新書《我在未來等你》

大家好,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是劉同的新書《我在未來等你》

09

星期一

2017年10月

大家好, 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是劉同的新書《我在未來等你》。

一日一簽

劉同

青年作家,光線影業副總裁。

著有《誰的青春不迷茫》

《你的孤獨,雖敗猶榮》

《向著光亮那方》等作品。

熟悉劉同的人都知道,他從未停止過書寫。在出版「青茫」系列之前,他就一直在寫日記,並堅持了10年。如今36歲的劉同,產生了一個奇妙的想法:

如果有一天意外遇見了17歲的自己,

會發生什麼故事和對話?

也就是從那時開始,他一直在做著假設:如果自己真的遇見了過去的劉同,到底會發生什麼?這個故事,醞釀了十幾年,創作了300多個日夜,終於變成了《我在未來等你》

音樂讓他更嚮往外面的世界

劉同出生在湖南郴州,一個新晉的三線城市。在劉同的記憶中,以前的郴州很小,很多東西都跟不上外界,那時自己的成績不好,朋友也不夠多,唯一有興趣的事就是聽歌,各種歌。劉同大學畢業時,他的出租房裡有將近3000張專輯、卡帶和CD。

在劉同的文字里,也常能讀見「音樂」這個元素。此次的《我在未來等你》中不僅有新的歌單和好妹妹樂隊創作的主題曲,小說情節里也夾雜了許多流行經典,它們甚至成為推動故事走向的關鍵元素。

劉同說,「在歌裡面能聽到別人的心情,通過MV看到外面的世界,很嚮往。這種嚮往讓我很希望能出去看一看,闖一闖。我覺得任何藝術產品沒有高低之分,只看能否對你起到作用,或者起到多大作用。在我當年不讀課外書,不喜歡學習,也沒什麼別的特長時,音樂給了我很大的力量。」

書寫青春里的遺憾和錯過

在人生的道路選擇中,往往一個選擇,就是一生。劉同在大學畢業後,曾參加教師考試並通過了,他有機會當一名教師。但最終他選擇進入傳媒,加入光線,花了14年從新人到副總裁,這才有了今天我們看到的劉同。不過,因為這個選擇,他也錯過了另一版的人生——教師。

書里的主人公郝回歸就是一位老師,劉大志的老師。他們相處的那一年,是1998年,劉大志17歲。17歲,代表著陽光和天真,充滿了熱血和單純,也有遺憾。「這一年,是很多遺憾的起點。我們學會面對分別,有的只是暫別,有的卻是永別。我們每個人都在尋找自己的堅持與方向,並從17歲的原點出發。」

郝回歸可以說是劉同的另一版人生,是他在故事裡的替身。而劉大志身上,有著17歲劉同的種種遺憾和錯過,關於親人,關於戀愛,關於朋友,關於青春里的所有一切。郝回歸和劉大志的相遇,既是互相改變的努力,也是一起去挽回遺憾的嘗試。

從未放棄與自我對話

有讀者將《我在未來等你》看作「青茫」系列的小說版,區別於「青茫」系列裡描寫的20歲到35歲之間的事,這次劉同沒有再寫36歲的「當下」,而是跳回到「青茫」之前,回到了1998年的17歲。

劉同說,「看之前寫的日記會覺得以前的自己幼稚也可愛,單純也莽撞,對未來充滿希望,很多當時的艱難也不過只是後來很容易就能實現的願望。這種多年後自己與從前自己對話的方式,引發了很多人的共鳴與感慨。」 對這個醞釀10餘年的故事,劉同表現出的重視,超過以往所有作品。

早在書稿創作期間,劉同就與編輯團隊對作品進行討論,從人物性格身份的確定,到故事情節的走向,再到每個字句的斟酌取捨,甚至考慮到讀者的記憶力,人物姓名都要經過反覆的創作與推翻,整本書的字數更由50萬到40萬,再縮減至20萬,最終定為25萬。

不同於散文,小說是要讓人物和故事自己說話的。書中的3個主人公劉大志、郝回歸和劉同,前兩者在台前,劉同藏在幕後。從青春散文向文學小說的寫法轉變,在劉同自己看來,「之前是兩個自己對話,這次是三個自己對話,在這個過程中,我會越來越了解自己的想法。」

在將近一年的創作時間裡,小說中的每個人物無時無刻不在劉同的腦子裡對話,他知道他們每個人的語氣,看得到他們每一個細微的表情。對此,劉同感嘆,他們就像我最親近的朋友,敞開心扉,跟我訴說著生命中每件最私密的事情,讓我看到最真實的他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書探 的精彩文章:

TAG:好書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