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如何面對殘酷的生活

如何面對殘酷的生活

如何面對殘酷的生活

在實際生活中,人的主觀意志和客觀現實是有距離、有矛盾的。客觀現實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我們的主觀願望有著無限的能量。人們往往都是想入非非,得不到的東西想要得到;不能隨便講的話,非要講出來不可,一吐為快;不能做的事,非要去做。這樣就會給我們的物質生活、社會生活以及個人生活造成了各種各樣的矛盾,有了矛盾也就有了煩惱。這些煩惱怎麼解決呢?想讓社會無限制地滿足每一個人的需求,讓物質生活無限制地滿足每一個人的無限的需求,這是根本辦不到的。所以,我們要想改變外在的世界,想要讓現實存在來符合我們個人的主觀願望,這種想法在任何時候都是不可能的,在任何人面前也都是不可能的。不管是團體,還是個人,團體不可能,個人更不可能,團體是一個大我,個人則是一個小我。

|| 聽故事 ||

西方有一位傳教士,他在生前就為自己的墓碑寫了一段銘文,大意是說:他從年輕的時候開始,就想改變社會。長大一點,就想改變世界。當這些夢想都不能實現的時候,就想改變家庭,改變自己的親屬。結果臨到八十歲的時候,他一生的計劃終成泡影,他想要改變他人的計劃也就這樣落空了。就在這個時候,他覺悟了:一個人要想改變他人,這本身就不是一種有智慧的選擇;如果是一種有智慧的選擇,就要放棄改變他人的計劃,轉而堅決徹底地來改變自己。這個墓碑的銘文非常經典。作為一個傳教士,應該說,他也是有一定覺悟,有深刻而豐富的人生經歷的,因此才能夠講出如此坦率而深刻的話。但是,能夠有這樣覺悟的人,在一萬人當中也難找一個,幾乎每個人都是想改變他人,改變外在的東西,從來沒有想要改變自己,這幾乎是所有人的一個常態,一個理所當然的選擇。

從禪的角度來講,想要改變他人,這完全是錯誤的。一個人只有改變自己,你才稍微有一點點主動權;要想改變他人,那是連一點點主動權都沒有,一點成功率、成功的希望都沒有的事情。這是一個非常深刻的教訓,一個非常現實、不容忽視的事實。

用什麼東西來改變我們自己呢?佛教提供了八萬四千法門,為什麼要有那麼多的法門呢?就是因為根塵相接,我們的主觀與客觀相接觸的時候,有種種煩惱。煩惱之多,可以用八萬四千來形容,要對治這麼多的煩惱,就要有各種不同的方法,各種不同的法門,八萬四千煩惱就要用八萬四千法門來加以對治。

禪,是其中最究竟、最徹底、最便當的一個法門。它隨時可以修,隨地可以修,任何人也都可以修。昨天我講過,不分男女老少、貧富貴賤,這個法門可以適用於每個人。簡便到什麼程度呢?只要你關注當下,把你的心從金錢那個地方拉回來,從想要得到地位的那個地方拉回來,從想要滿足種種不合理的需求那個地方拉回來。拉回到什麼地方?拉回到當下這一念。你就緊緊地盯住當下的念頭,清醒地、輕安明凈地覺知當下的念頭。朝如是,夕如是,不要讓它跑掉,能夠長久地訓練,這個念頭自自然然就聽你使喚了,這就是改變我們自己的方法。

「自性眾生誓願度,自性煩惱誓願斷,自性法門誓願學,自性佛道誓願成。」「自皈依佛」,「自皈依法」,「自皈依僧」不要忘記,每一句話前面都加了一個「自」,這個「自」就是自己的「自」。總體來講,就是要我們自己來掌握自己的命運,自己來調控、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要向外馳求,不要想得到那些得不到的東西。這不僅包括金錢、地位、美色……甚至於想對方給你一個笑容,給你一句鼓勵的話,都不要抱有希望。因為一個人要布施一點東西出去,那是很困難的。每個人對自己的東西,包括語言、笑容和金錢,都是非常吝嗇的。特別是笑容和鼓勵的話,要想把這些東西隨便布施出去,很不容易。

各位可以仔細想一想,回憶一下,在自己的現實生活中,是不是存在這樣的一些事實。有時候,希望得到一個安慰,得到一點笑容,得到一句鼓勵的話,比想要得到金錢更苦惱。現在的人,生活基本上得到了改善,對許多人來講,金錢的匱乏感,已經不是很嚴重,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這是一個非常現實的事情。在這些現實面前,我們有煩惱怎麼辦?自己來消化,自己用禪的方法來解決,一切法皆空。

我們的念頭,我們想要得到那些難以得到的利益的念頭,必須要自己來克服它,用另外一種念頭來代替它。你時時關注當下,除了當下這一念清明自在以外,其他的念頭就不會生起。如果生起了,冒出來了怎麼辦呢?念起即覺,覺之即無。時時覺照,一切妄念、邪念,當生即滅。時時刻刻讓自己的心像虛空一樣,包容一切,化解一切,人生智慧的光芒就會從虛空中顯現出來。

生活是如此的殘酷,我們該如何去面對呢?將禪融入到生活的點點滴滴當中去,讓禪來佔領我們整個心靈的空間,這樣,我們就會到處隨緣,到處自在,到處喜悅,到處清涼。

文章|凈慧長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當陽玉泉禪寺 的精彩文章:

今生必讀《法華經》的24個理由!
在哪裡可以找到內心的清凈安寧
苦到樂之間,從沒捷徑
楞嚴大意(下)

TAG:當陽玉泉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