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後人類時代的真實與虛幻:《Blade Runner 2049》

後人類時代的真實與虛幻:《Blade Runner 2049》

1

假期刷了三部國內還沒上映的大片,《皇家特工2》、阿湯哥的《美國製造》以及經典科幻續集《銀翼殺手2049》。

去看《銀翼殺手2049》其實是很猶豫的,畢竟原作已經被封神,續集很大概率是狗尾續貂。記得幾年前在飛機上看原作的時候,片頭閃過一行字:

此片已於199X年被收藏於美國國家電影博物館

瞬間菊花一緊,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體——那一刻我感覺自己的靈魂得到了升華。緩慢的敘事、乏味的打鬥,無處不在的隱喻和暗示,看得我昏昏入睡。後來上網查影評,發現我基本上全都沒看懂啊,不得不承認自己的欣賞水平還處於《蜘蛛俠》的階段,對這樣內涵豐富的電影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所以對於看續作,內心其實充滿忐忑,特別是還沒有中文字幕。在全英文的情況下,看看《皇家特工2》和《美國製造》倒還問題不大,反正劇情簡單,就是聽不懂,猜也能猜出來。但靠猜去看《銀翼殺手》續集?我其實是抱著睡覺的目的走進電影院的。

巴特,人生就是這麼跌宕起伏——此片居然有中文字幕!中文字幕!中文字幕!

我立即坐直身體,準備好好裝一把逼,哦不,是欣賞一次藝術。順便為我大中華的國際影響力默默點個贊。

此片總體延續前作風格,算是續作中不可多得的佳作了。特別令我滿意的是,我發現自己的藝術欣賞水準有所提高,在長達160分鐘的緩慢劇情中,居然沒有打盹犯困,也沒有覺得冗長難熬,嗯,實在是要為自己打call。

說實話,這個系列最吸引我的既不是劇情、也不是演員、甚至不是它的深邃的科幻內核,而是全片那濃濃的頹廢金屬風。從頭到尾陰沉沉的天氣、摩天大樓下電子霓虹閃爍的逼仄街道、在烏雲和霧氣中若隱若現的巨大金屬建築、巨型鋼鐵煙囪中不斷噴塗的黑霧、城市之外無盡的廢墟。

不管前作還是續作,都發生在洛杉磯市,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電影沒有說,留給觀眾無盡的遐想——有一個小細節,主角K拿著小時候的小木馬去做鑒定,對方說:哇塞,是真木啊,你太有錢了。

當然,此系列之所以能夠被封神,最關鍵的還是在於它對人類終極問題的追問:什麼是真實?或者說,什麼是人類?

2

正好前幾天看了一篇介紹「後人類」理論的文章,主要內容是圍繞著名「後人類」學者海勒斯及其代表作《我們如何變成了後人類》展開的。說實話,文章內容我最多只看懂了一半,但「後人類」大概說的是什麼還是有了個大概印象。

簡單來說,隨著機器智能化(如強人工智慧)和人類機器化(如賽博格),人類正在進化為一種全新的物種——後人類。當然,對於這種觀點,海勒斯是不同意的,她認為的「後人類」有著更廣泛的外延。但是無論如何,隨著現代科學的發展,傳統意義上「人類」的概念正在崩解,這是不爭的事實。

什麼是人類?中學課本告訴我們,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在於使用工具勞動。但現代科學的發展早已證實,人類並非唯一使用工作的動物。退一步說,即使是,那這也只是社會學或者經濟學意義上的區分,那麼從生物學和倫理學甚至是哲學的角度講,人類究竟是什麼?

目前來說,「人類」的概念主要來自於西方的自由人文主義學說,認為人是一個自主的、理性的、具有自由意志和自由意識的主體。以此為基礎,我們才能自豪又自信地自封為「宇宙之精華,萬物之靈長」。

但隨著現代生物學、神經科學、計算機科學和倫理學的發展,這幾個人類特質均已慢慢被證明或者被質疑是否為人類所獨有,很多動物、甚至機器都可能具有一定的自主、理性乃至自由意志和自由意識,區別只在於多少而已。

再舉個例子,如果一個人的心臟或者其他重要器官來自於他人捐獻、或者來自於實驗室培養、甚至來自於機械製造,那他還算是「人」嗎?

3

關於真實與虛幻,最經典的科幻作品除了《銀翼殺手》,毫無疑問是《黑客帝國》。但是《黑客帝國》更側重於客觀的真實與虛擬,而《銀翼殺手》則更側重於人類本身的真實與虛幻:複製人究竟是不是人?這是貫穿於整個系列的主體和線索。

比起第一部,第二部追問得則更加具體:真人與複製人,也就是真實與虛幻,本質區別究竟在哪裡?愛情?記憶?

關於愛情,主角K擁有一個華萊士公司生產的虛擬女友。這個虛擬女友可以全息投影,有自己的意識和記憶,可以與K分享工作中的壓力,幫K出謀劃策,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感知這個真實的世界——比如她在雨中感受雨滴穿過身體,比如她每次和K外出時總是好奇地觀察四周。

她甚至有自己的感情,可以借用妓女的身體,與K完成一次靈與肉的徹底結合。在數據被毀滅時,她衝到K的眼前,說出了最後一句話:「我愛你!」

這樣看來,她除了沒有實際的身體,似乎和人類沒有什麼區別。但事實真是這樣嗎?如果感情包括愛情也是可以被程序設計的呢?說到底情緒也只是一堆神經脈衝信號而已,為什麼不能被模擬被設計呢?

第一部里,主角德卡和複製人瑞秋叛逃,他們不僅相愛更奇蹟般地生下了一個嬰兒。這樣看來複制人和人類似乎已經沒有任何區別。

但第二部里,德卡被抓回華萊士總部,為了誘使他說出嬰兒的下落,華萊士告訴他當年瑞秋在設計的時候,就要求要吸引她、愛上她。同時,華萊士公司又製造出了一個和當年一毛一樣的瑞秋,剛設計出來就已經愛上了德卡。雖然德卡說:你和她不一樣。但在他轉過身的那一刻,心裡到底是怎麼想的,只有神知道。

K的虛擬女友,自始至終都沒有名字,連像K一樣的代號都沒有,不知是不是一種特別的隱喻。

關於記憶,主角K本來以為自己只是個複製人。腦海中的兒時記憶只不過是公司製造出來後移植進去的,是虛幻的。但沒想到,居然按照記憶找到了藏起的小木馬。經過造夢師安娜檢驗,自己的記憶確實是真實的。那一刻,K激動了,原來自己就是德卡和瑞秋的孩子,自己是真實的人,而不是被製造出來的人。

但是不久之後,K見到了德卡,見到了當年和瑞秋一起逃亡的複製人,知道了瑞秋生下來是一個女孩,而那個女孩就是造夢師安娜。雖然自己的記憶是真實的,但並不是自己的,是被安娜移植進來的。但那又如何呢?沒有記憶就不是真實的人了嗎?

全片最後,K帶著德卡來看望安娜。由於安娜免疫力全面衰退,所以只能終身生活在無菌的實驗室里。當K來看望她時,她正在實驗室里感受著數據虛擬出來的雪花,而K則在實驗室外,用手接住一朵朵真實的雪花。

一個真實的人,卻只能感受著虛擬的雪;一個複製的人,卻能感受到真實的雪。

究竟哪一個,更加真實?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河洛日 的精彩文章:

TAG:長河洛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