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千萬別讓散養害了孩子!

千萬別讓散養害了孩子!

散養、快樂教育,已經成為現在社會很多父母的口頭禪。然而在我們給予了孩子愛和自誵由的同時,規則和自我控制,依然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散養」本身是個很主觀的說法,但不能打著「散養」的旗號,放棄對孩子的教養責任。

父母管得多或者聲明不管,都是從自己的角度去考慮的,忽略了孩子是需要你管還是不管?孩子需要你管什麼,不需要你管什麼?很多崇尚散養的父母對孩子的完全不管,肯定也會在一定程度上給孩子帶來傷害。

小的時候,孩子控制不住自己,容易轉移注意力,容易放棄。此時,需要來自父母的「他律」,幫助孩子慢慢習得上面說的要做成一件事所需要的品質,逐步在10歲以後由他律變為自律。淺嘗輒止,輕言放棄,不僅是虛度時間和浪擲精力,更重要的是錯過了從他律到自律轉換的關鍵期,孩子容易形成任性而為、「想一出是一出」的習慣。

這種沒有要求的教養,孩子是否感激呢?小的時候可能覺得媽媽好,「不逼我」,「不管我」;慢慢地長大了,孩子會覺得「你並不真的在意我」,因為你不操心,無所謂,「隨我便」,你應該盡的責任例如指導、培養等沒有盡到。

孩子的成長中哪些該管?

1.對孩子要有與其年齡相匹配的言行上的要求,例如要有禮貌、要講衛生、要準時等。孩子將來的行為自律,有賴於一開始父母的「他律」。

2.可以不要求結果,但不能忽略過程。例如,不要求孩子必須考100分,但要求孩子主動、認真地學習知識。

3.對於孩子的錯誤一定要管。犯錯誤並不意味著孩子就是壞孩子,我們常常是在試錯中明白了道理,學會了本事。所以,看到孩子的錯誤一定要管,不要喪失了孩子成長的機會。至於什麼是錯誤,每一個家長有自己的定義和標準。

4.要培養孩子的品德,基本的道德準則必須管!例如:誠實、善良、公義、尊老愛誵幼等等。

5.孩子提出了疑問和要求一定要管,不能拒絕或忽視。

6.如果有人反映了孩子的問題,無論是孩子的老師、同學還是其他什麼人,一定要管。要調查清楚真相,再相應處理,而不要「護犢子」,或者否定別人的看法和意見。

7.選擇散養的父母一般都有一套理論,或者「外國如何」,或者「我小時候如何」。一定要實時檢視自己的理論是否過期,是否與你家的具體情境相符,是否符合孩子的特點,等等,避免教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喇叭超爸學堂 的精彩文章:

TAG:喇叭超爸學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