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傅佩榮:孔子到底是不是「直男癌」?

傅佩榮:孔子到底是不是「直男癌」?

食堂君:民謠歌手趙雷的作品《三十歲的女人》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歌詞里他評價女性只有兩個價值體系,一是容貌,二是婚姻,最後認定女人三十歲時,「最美的時光已溜走」。

文/傅佩榮

千萬不要再誤會孔子歧視女性

孔子這輩子被攻擊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 」這句話千古以來被當成他歧視女性的證據,使他成為近代女權運動者攻擊的目標。人說話有兩種可能,第一種是描述當時的社會現象,第二種是發表個人的特定主張。孔子說這句話,我認為屬於第一種,描述當時的社會現象。

古代社會是「男主外,女主內」

古代社會是「男有分,女有歸」,「男主外,女主內」,女子沒有公平受教育的機會。一個人沒有受教育的機會,就很難開發潛能,進而無法在經濟上獨立;經濟上不獨立,人格上也很難挺立,心胸和視野都會受到很大限制,出現所謂「難養」,難以相處的情況是可以理解的。

孔子的話雖然尖銳,確是古代的實情。今日的女性與古代的女子在教育機會、經濟能力、自主意識等方面已大不相同。假如孔子生在當今這個時代,想必也會把「女子」一詞刪去,專就「小人」來批評吧,因為小人倒是可以不分古今的。

「小人」是與「君子」相對的人。我小時候念《論語》,念到君子、小人,就有點自卑,因為我們好像就是「小人」啊。後來我才了解,「小人」還有小孩的意思,小孩長大之後,心態上沒有改變,依然跟小時候一樣,靠本能、靠慾望、靠衝動生活,很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這就成了真正的小人了。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缺乏「立志」。

小人與君子的區別在於有沒有「志向」。所謂「君子立恆志,小人恆立志」,這個志向最主要是改造自己。孔子開創平民教育,目的也是為了培養人才減少小人,引導他們立志求學問道,從而使生命出現轉機。《論語》里有很多君子和小人的對比,譬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孔子開創平民教育,就是為了培養人才減少小人

在今日社會,「小人」絕不限於一般的小市民,因為達官顯貴在面對更高的威權時,也表現出「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的態度。親近了,就恃寵而驕,言行無禮;疏遠了,又自覺被棄,卻稱讚自己自命清高。我自己也不例外,我在大學裡教書,校長如果對我特別好,我自然就覺得好像高人一等,很得意;校長如果不理我,我就難免心生抱怨。因此,「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是一個相當普遍的現象,是人情之常的表現,很少有人可以過這一關,孔子只是一語道破相關現象的癥結而已。

了解這些,大概不會再責怪孔子歧視女性了。孔子三歲父親過世,是母親把他帶大的,他有同父異母的姐姐九人,你說他歧視誰呢?孔子看重的是每一個人都有內在的價值。不論男女,只要受過教育,能夠開發潛能,選擇正確的人生方向,不斷上進,就值得肯定;如果不肯上進,就難免被孔子認為是「難養」了。

「孟母三遷」,母親對孩子成長影響較大。

儒家思想其實更注重在實際情況下配合自己的身份遵守相關的禮儀和法律,並不是真的歧視女性。孟子的父親先過世叫「前喪」,母親後過世叫「後喪」。孟子為母親辦喪事的豪華隆重程度遠遠超過為父親辦的喪事。為什麼?因為孟子年輕時是一個士,他父親過世時,他只能以士之禮來為他父親辦喪事;後來當到大夫,母親過世了,他當然就以大夫之禮為母親辦喪事了,而且他後來也比較有錢了,給母親買了最好的棺木。事實上,這完全無關乎父親還是母親,而是關乎做兒子的身份、角色和能力。說實在的,我們有時候對母親的感情還要更深一些。所以,千萬不要再誤會孔子歧視女性,如果有人歧視女性,跟孔子絕對無關。

對女性的觀點和建議

男人欣賞的女性,除了聰明就是溫柔的。溫柔有兩種,一是對任何人都溫柔,一種是只對我溫柔。我當然喜歡第二種。再說,對每個人都溫柔,女人也受不了吧。

女性情感反覆經歷失敗是因為她沒有擺脫她性格的窠臼。一個人經常犯類似的錯誤,那是因為她自己本身沒變,那樣世界再怎麼變,沒用,你要改變,只能要求自己。人要問自己,能不能讓自己收斂,做到在生命的每一剎那,就是現在的每一天都過得安定。你看一個男人欣賞的女人,她一定會具有某種自信,就是說沒有你我也可以活得好。這樣的人,反而有魅力。

女性最大的壓力就是結婚之後懷孕生子,小孩成長的時候,一般媽媽負的責任比較大,所以母親在工作和家庭之間有一種緊張的關係。另一方面,因為懷孕生孩子,女人將來一輩子對於人的生命最底層的部分有深刻的關懷。有一種現象很有趣,我在各地演講和上課,喜歡聽人文的、國學的都是女性居多。可見女性對人文的、柔軟的這一面一直比較關心。但是,她還是得有計劃地去學習比較好。

女性年輕的時候最重要的是受教育,結婚後家庭比較重要,有孩子之後就養育子女。但孩子終究會成長,所以女性越早覺悟越好,活著就要對自己負責,包括跟你相關的人。你要找到一個平衡的模式,讓自己的生命能借著時間的力量平均分配出來。所以,女性最令人佩服的是什麼?像我爸媽,生了7個孩子,我父親有時候出差在外,我母親一個人就把7個孩子全部帶好。有時候就覺得我媽媽真了不起,她也沒有受過太多教育,但她知道自己的責任在哪裡。

就我個人來說,我的父母親給我最多的是從小帶給我的宗教信仰。我自己雖然成年之後也不怎麼進教堂,但是從小根深蒂固了。活著一定要有目的,這種想法就讓你生命能安定下來。信仰讓我知道善惡一定會有報應。一個人只要相信這些,他基本上就不會太離譜,做人處事就會比較規矩。這是小時候必須教的。人最怕什麼都不怕,一個人什麼都不怕,你根本沒法教他。

所以人的生命的實質內涵就是責任,來自你跟別人互動所處在的角色以及這個角色的要求。

傅佩榮:台灣輔仁大學哲學系畢業,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四十歲前研讀儒家,四十歲後專攻道家,五十歲後研究易經。現任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著有《哲學與人生》《易經入門》《西方哲學史》等專業著作一百餘種。

尊敬的同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猶太人的啟示 的精彩文章:

你是我選定的人,當然要養我一輩子!
薰衣草眼罩·助眠護目又除蟎
願我們今後所有的擔驚受怕,都只是虛驚一場
你若要遠走,記得順手帶一個天涯給我
千萬別嫁給那個把你寵成公主的人

TAG:猶太人的啟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