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那年花開》收官:現實主義題材拍出浪漫感 打破窠臼成為精品

《那年花開》收官:現實主義題材拍出浪漫感 打破窠臼成為精品

10月8日,伴隨著假期的尾聲,《那年花開月正圓》圓滿落幕。作為一部根據歷史上真人真事創作的電視劇,《那年花開正圓》以精品的原創內容,從當下正熱的IP浪潮中成功突圍,並且跳脫出傳統宮斗戲的大女主套路,引領了女性影視劇創作品質的新風向。不管是從收視表現還是討論熱度來說,都成為了金秋當之無愧的爆款。

完美收官 口碑與收視流量齊飛

播出期間,《那年花開月正圓》一直保持著極高的熱度,憑藉紮實的製作和走心的表演,讓不少觀眾對其讚不絕口,成為口碑與收視流量齊飛的贏家。

收官當晚,#那年花開月正圓#的閱讀量達65.4億,討論量高達317.8萬,#沈星移死了#、#周瑩沈星移擁吻#更是一舉登上熱搜榜,獲得超過四千多萬的關注度。不少觀眾發表評論表示不舍,並為作品質量、孫儷陳曉等主演的演技點贊,《那年花開》最終在高口碑和熱議聲中落下帷幕。

就收視和流量表現而言,大結局當天該劇單台破3,雙台破2,連續39天收視冠軍,騰訊單平台播放量更是突破106億,最高單日播放量達4億,最高單集播放量達4.2億,連續27天全網播放量第一。

此外,就討論熱度而言,該劇連續登上熱搜榜37天,相關熱搜92個,共上榜162次微博話題。在微博電視劇榜單中排名第一,話題增量、熱劇閱讀量均位列第一。

而隨著劇情的發展,「陳曉屁股」、 「寵妻狂魔吳聘」、 「這個女人我要定了」、「吳聘圓房」、「沈星移下線」、「沈星移戲服」、「沈星移沒死」、「周瑩救懷先」、「周瑩示愛沈星移」、「周瑩沈星移 幻境」等話題也相繼成為網路熱詞甚至社會性話題點。吳聘和沈星移的下線,更是引髮網友集體淚奔。

從女主角孫儷的關鍵詞雲中能看到「演技」「期待」「喜歡」「好看」等詞,可見公眾對孫儷在該劇中表現的認可。

此外,整體評價詞雲圖中,「好看」、「喜歡」、「看到哭」等辭彙也足以看出《那年花開月正圓》深厚的群眾基礎。

在業內,更是獲得了不少專業人士的認可,《大河報》稱相對於那些架空朝代的「大女主」形象,《那年花開月正圓》嘗試讓這部「大女主戲」不只有單一的「大女主」那麼單薄。它基於真實人物,包含了家族、商界鬥爭的利益糾葛,更難得的是,還融入了家國存亡等現實性的話題。

就連台灣網友和媒體都對該劇讚不絕口。

《那年花開月正圓》風光的背後,是製作宣傳團隊無數個日夜匠心的凝結,正是因為「走心」才造就了該劇亮眼的成績和表現。

深蘊普適價值觀 正能量精神貫穿始終

「我經常會跟我的團隊分享說,我們的每部作品,無論是電影還是電視劇,都必須讓觀眾可以和他的父母子女一起在電視機前觀看,而不用擔心會對他們造成負面影響。我們產品所傳遞的價值觀,一定是普適的、溫暖的。絕對不會為了利益、為了博人眼球而輸出低俗扭曲的東西。」 華視娛樂總裁趙毅如是說。

作為秦商縮影的「周瑩」,其身上所具有的品質和正能量,匯聚成「周瑩精神」影響著觀眾和社會。一方面,她不像傳統丫鬟一樣逆來順受,面對二少爺沈星移的無理取鬧敢於大膽還擊,她也不受封建教條禮數的束縛,敢於質疑女人為什麼不能做生意,並通過努力成為吳家第一位女學徒。在那個「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周瑩敢為人先的精神成就了她,也激勵著我們。

另一方面,人格獨立,不斷自我完善的品質同樣讓人收益匪淺,《那年花開月正圓》沒有讓周瑩隨意金手指,而是展現了主人公的成長過程。周瑩從學徒做起,去上課、去學習經商的道理與方法。不管是智力上還是人品上,都在不斷地學習、進步。

同時,周瑩不畏艱險闖蕩商海,不辭勞苦奮志經營的精神也同樣令人動容。她為了將自己的生意擴大,帶著自己的管家和夥計,先後去過西域、上海等地學習先進的經營模式,一路上遇到了很多艱難險阻,但他們絲毫沒有退縮。這種一西一東的學習路徑,更是恰好和今日的一帶一路不謀而合。

此外,周瑩堅持原則,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品質更讓人欽佩。當周瑩親眼目睹罌粟的害人之景後,她毅然決然燒光了即將可以換成真金白銀的50畝罌粟。

「以前我只知道鴉片之惡,但是心存僥倖以為只賣給藥鋪就可以杜絕,但就在剛才,我親眼看到鴉片奪走了兩條人命,我怎能再有害人之心。」 此時的周瑩,已不再是利益為導向的商人,她的行為甚至已經超越了經商的準則,而是站在家國的道義上展露秦商的大義和格局。

當然,周瑩身上體現的誠實經營,恪守賈道的秦商品質更是值得讚揚。僅因一包無甚大礙的生絲的瑕疵, 她便向進行貿易的洋人承認失誤並賠償損失。秦商的面貌、性格或許各有不同,但他們誠信別無二致,並在劇中人物身上都有所展露。沈星移踐行的契約精神,吳蔚文的訓話等等,可以說,秦商精神放在當下仍具有現實意義。

在編劇蘇曉苑看來,雖然大家舞台不一樣,這會兒賣的是互聯網、那會兒賣的是茶葉、鹽,但是在這過程當中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情感、人和人最看重的那些東西依然是一樣的,也使電視劇本身更具現實感。

除了周瑩外,沈星移一路蛻變同樣是亮點之一。陳曉就曾表示,沈星移這個人物有幾個轉變的點,劇本本身就很完整很好,讓這個人物的轉變是循序漸進一步一步來的,並不是突然的跳崖式轉變,他每個時期的點把控剛剛好,隨著劇情推進這個人物慢慢地發生轉變,觀眾會產生一種伴隨成長的感覺。

作為一個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富商二代,上有祖母庇護、大哥遮風擋雨,下有小廝丫鬟陪玩陪鬧,既沒有生計困擾,又沒有繼承家業的重擔,於是沈星移過得予求予取,順風順水,無法無天。

而哥哥去世後,便是沈星移成長的開始,從野蠻霸道的熊孩子到為父為沈家分憂的擔當爺們兒。曾經那麼怕痛的沈家二少爺,被打了板子能躺在床上嗷嗷大叫一晚上,而當官府帶人來檢查沈家的軍需藥材,沈四海嚇得戰戰兢兢時,星移卻毅然挺身而出,割傷自己親自驗證藥膏,使得沈家躲過一劫。

在愛情方面又何嘗不是如此,少年時,沈星移真心喜歡周瑩,卻不知道如何用成年人的方式去愛她,他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去守護心愛的女孩。看到周瑩守寡後怕她受苦,沈星移不顧周瑩的寡婦身份硬要把她娶回來。不是真的為了「欺負」她,而是想保護那個女孩,可惜方式不對,變成了周瑩口中「你哪都不如他」的誤會。

經年之後,沈星移在歲月中淬鍊成男人,從霸道幼稚到成熟穩重,從一味的佔有到真正學會去愛。終有一天他完成了從男孩到男人的蛻變。

儘管《那年花開月正圓》是周瑩的成長史,但周麗淇飾演的千紅姑娘同樣是劇中的一抹亮色,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這兩個女子有著很大的相似之處。

她們都出身寒微,但卻不信天不信命,始終將自己的人生牢牢地攥緊在自己的手裡。與以往劇中悲涼苦情的青樓女子不同的是,千紅勇敢地追求著屬於自己的幸福,有情有義、內心通達。從戲場女子到壓寨夫人,再到追隨周瑩入住吳家東院,在那個男性話語權佔主導的時代,她獨立女性的形象異常奪目。

對於該劇來說,正能量和溫暖人心的細節又何止於此, 「其實我們所有人吶,都是過客,夫妻、父女、君臣早晚都得散,只不過是早幾天晚幾天罷了,所以啊,聚的時候,鉚足了勁地開心,散了呢,誰也別惦記誰,各自奔往下一站,尋找新的開心」。 周老四的這段話從人性的角度表達對現實主義的關照,多了些許溫情和安撫的力量。

成功的大劇,大多都擁有直擊人心的力量,對於《那年花開月正圓》的製作團隊來說,或許不只是追求好看,更希望藉此傳遞出正能量,影響觀眾甚至社會。

導演丁黑表示「市場存在品牌效應,大家買劇或看劇喜歡依照定式,但是我們拍這部劇更關注的是題材本身,關注當下社會發展和人們精神層次的需求。」他希望在悲劇的底色上來確立和塑造人物,把一個悲劇的人生,活出喜劇的特質。

從新出發 引領現實主義新風潮

在IP改編大熱的背景下,華視娛樂「卧薪嘗膽」用六年時間的籌備製作《那年花開月正圓》,低調的沉澱最終換來了如今的超高口碑,在這其中,除了耗時耗錢耗力,從新出發的製作理念才是支撐《那年花開月正圓》誕生的原動力。

《那年花開月正圓》總製片人趙毅認為影視內容創作要靠「兩心」,一個是初心,要遵循故事本身去表達,創作出打動人心的好故事;另一個是良心,要從內容籌備和製作打磨等多個方面去保證作品的品質。

他還表示,在這方面電視劇與電影一樣,華視娛樂出品的《那年花開月正圓》就是一個試金石,這部劇秉承了從新出發的製作理念,在演員自身的突破上,無論是孫儷還是陳曉,在劇中的形象都煥然一新;視覺上,《那年花開月正圓》採用了各種「黑科技」,無論是一鏡到底的月圓版預告片,還是行業罕見的動態劇照特輯,都給了觀眾深刻的記憶點;營銷布局上,除了多場全陣容發布會,在北上廣成都等城市的衛視看片會,也是贏得了媒體朋友和粉絲的一貫好評,線上線下形成合力,都為這部劇提供了流量加持。

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創作理念上的創新,把現實主義作為依託,在敘事和拍攝手法上走浪漫主義道路,趙毅表示,「就是我們一定要有情懷的東西,動人的情感。」

或許正因如此,《那年花開》曾一度陷入「瑪麗蘇「的質疑。但在輿情官看來,大女主與瑪麗蘇的區別,在於是否超現實和遵從邏輯,就此來看,《那年花開》根本就是「反瑪麗蘇」的存在。

塑造一個才華運氣爆棚的男主角或者女主角,讓讀者將自我代入角色,短暫地屏蔽一下現實中的配角人生,享受故事中的開掛生涯,是通俗文學的一般套路,無可厚非,但是如果主角光環開得太大,不講現實和邏輯,過分關注主要角色,導致故事立不起來,角色也蒼白套路,那就成了「瑪麗蘇」、「傑克蘇」。

相比之下,《那年花開月正圓》格局高。由周瑩的個人經歷,而及家族命運、商場爭鬥、官場權謀,以及背後更大的歷史時代格局。小情小愛只是融匯在全劇故事中的一部分,而非該劇主要或唯一主題。

在創作上秉承「大事不虛,小事不拘」,不刻意迎合觀眾。觀眾都很喜歡吳聘這個角色,但從歷史、人物和主題三個方面考量都必須讓吳聘早早退場,吳蔚文和吳聘都不能是周瑩的外掛,到他們該離開的時候就必須要離開,他們的死對周瑩來說是人生中最大的轉折點之一。

儘管周瑩和沈星移的結合承載了不少觀眾的期望,可最後周瑩的情感結局仍舊遵照歷史,孤身一人。正如製片人趙毅所言,與脫胎於知名IP的「大女主劇」不同,《那年花開》在劇本創作上有不能跨越的紅線,「周瑩一生守寡的歷史真實,是不能改變的」。

其實觀眾之所以反感瑪麗蘇,並非源於「每個男人都愛她」的故事情節,而是「沒有來由就愛」的邏輯漏洞,而仔細推敲《那年花開》,你會發現,每個愛周瑩的男人,在劇情的鋪墊下都顯得理所當然。

放蕩不羈的沈星移自然會被更不羈的周瑩吸引,有趣的周瑩也會讓飽讀詩書規規矩矩的吳聘注意。就算是趙白石,也會被周瑩禁煙運動中的大義和血性所折服,至於圖爾丹,在那個年代,有勇有謀,不拘小節又與眾不同的周瑩實在很難讓人不為所動。但其實圖爾丹更像是推動劇情的存在,那句「找回你的心」,促使周瑩明白了自己的內心和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也刺激了沈星移去吳家為自己提親。

情感的環環相扣讓《那年花開》多了些順其自然的味道,而作為「大女主劇」,其跳脫點石成金的套路,描摹女性心靈成長,更是該劇魅力之所在。劇集試圖通過極具生活氣息的情節架構,從各個角度來刻畫性格成長與人格演進。讓觀眾與周瑩一同成長,有了共歷角色的伴隨感。

除此之外,《那年花開》也跳出了臉譜化人物的窠臼,描摹人性深處的幽深複雜。俞灝明所飾演的杜明禮陰鷙,狠毒,身上那股陰狠勁兒,讓人過目不忘。因為利益斡旋而擺弄周瑩生死時,讓人恨得牙癢。然而當他坐在轎中,第一次看到站在街邊的胡詠梅,眼神里的那份溫存又讓他彷彿判若兩人。

「一個人好或者壞其實都是立場先行,在周瑩生死一刻、命懸一線的瞬間,我內心深處最痛惜的兩個人,一個是杜明禮,一個是胡詠梅,但是我在下筆的時候並沒把他們當成壞人來寫,他們只是無力而已,他們再多一點毅力、再多一點決心、再多一點取捨,他們的命運可能會是另外一種走向,只是差了一點點而已,我也會替他們委屈。」 編劇蘇曉苑說。

總之,《那年花開月正圓》不是普通的年代傳奇劇,它以陝西女首富周瑩跌宕起伏的人生為依託,涵蓋了家族恩怨,商場角逐,派系鬥爭,時代變革等多個維度的故事,塑造了多個黃土高原、涇渭之邊小人物的生動靈魂,展現了清末歷史大背景下的眾生群像,宣揚了秦商「誠信」、「大義」的精神品質。

在這個浮躁又急功近利的行業生態下,《那年花開月正圓》以不忘初心的態度,從新出發,打造出了這部良心精品,就如導演丁黑所期望的那樣:「這個行業現在充斥著業餘和不正規,很多該有的培訓、指標、標準都沒有了。我們不可能改變行業,只能要求我們自己的作品回歸常態,堅持規矩,靜下心來按照拍攝的基本規律做事。所以要堅守初心,也是為了不受業內浮躁風氣的影響,以嚴格要求約束自己,希望可以做出對得起自己更對得起觀眾的品質佳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史通鑒 的精彩文章:

賈樟柯帶來了這五個故事,說要對這個行業負責!
柳岩到底經歷了什麼?感覺越來越沒有靈氣了
范冰冰最想銷毀的照片不忍直視,李晨應該最不想看到這些了吧
1張電影票,五部電影,賈樟柯這次玩大了!
何炅魏大勛互稱藍朋友!中秋節一起去古北水鎮!兩人關係那麼好?

TAG:娛史通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