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9月外匯儲備實現「八連漲」 站穩3萬億美元大關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李雯婷):中國人民銀行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9月末,中國的外匯儲備規模為3.1085萬億美元,環比增加169.83億美元。這是外匯儲備三年來首次實現「八連漲」。國家外匯管理局負責人表示,今後,中國的經濟和金融將呈現良性循環、健康發展,繼續促進國際收支和外匯儲備保持規模穩定。
當天公布的中國9月外匯儲備超過3.1萬億美元,這是自2014年6月以來首次八連漲,且連續保持在3萬億美元以上。對此,國家外匯管理局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表示,國內外匯市場供求趨於平衡,國際金融市場上非美元貨幣相對於美元總體升值,資產價格上漲等多種因素,共同促進了外匯儲備規模上升。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還指出,外匯儲備的增加,還與中國經濟結構性調整,以及成熟的政策操作有直接關係,「跟現在我們結構性調整有關,因為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之後(金融)『脫虛向實』,大家比較注重企業和實業的發展,實業的競爭力在增強,所以『八連升』。還跟現在我們整個的價格走勢有比較重要的關聯,因為近一段時間可能人民幣升值的這種態勢可能比較明顯;第三,跟我們自己的政策導向和政策的成熟操作有特別重要的關係。」
不過,也有機構預測,隨著匯兌損益對外儲的拉動減弱甚至轉負、人民幣進入區間波動以及臨近年底,第四季度中國的外匯儲備壓力將會增加。但鑒於企業債務重組已基本完成,人民幣單邊貶值預期已被打破,市場對待匯率波動將更加理性,外匯儲備出現大幅波動的可能性也幾乎為零。
對此,譚雅玲表示,當前中國外匯儲備連續保持在3萬億美元以上,規模和實力較強,可有效應對金融風險,並為「一帶一路」等建設提供保障和信心支撐。她還指出,不應把外匯儲備變化看成是單邊的趨勢,要放平心態看待。需要關注的是,外匯儲備對國民經濟和改革開放發揮的關鍵作用,「我覺得我們的心態要放平,我們的外匯儲備的規模大家都是認可的,規模實力是在不斷增強的,在世界上也是比較拔尖的,但未來是不是一定必須要只增不減呢?我覺得這個認知還要有一個正常合理的這種看法。所以外匯儲備的敏感度,是它的實效性和對國民經濟發揮的作用,包括它對改革開放發揮的作用才是最關鍵的。」
值得關注的是,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當天還表示,今後,在國內經濟保持穩中向好、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市場預期進一步趨穩的情況下,中國的跨境資金流動保持穩定的基礎將更加堅實。隨著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深化金融改革三項任務的有序推進,中國的經濟和金融將呈現良性循環、健康發展,繼續促進國際收支和外匯儲備保持規模穩定。


※考拉被困鑽探機 有驚無險終獲救(視頻)
※泰國水牛節 水牛狂奔大競速(視頻)
TAG:國際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