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二線城市「搶人」還要與市場定位吻合

二線城市「搶人」還要與市場定位吻合

近年來,全國高校畢業生總數逐年增加,「就業難」的呼聲不絕於耳。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數達795萬人,比2016年又多出30萬人。沒想到,就在此時,落戶口、發補助、買房優惠、個稅減免……全國多個二線城市向大學畢業生拋出了政策大禮包,暢快改寫了以往「就業難」與「用工荒」並存的尷尬局面。新一輪人才爭奪戰進入白熱化。

隨著經濟增長極從東部沿海向中西部地區轉移,大量二線城市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及更美好的發展前景。這些城市的發展已不像過去一樣依賴大量的資源要素投入,必須要轉向依靠創新驅動。為爭奪人才,近幾個月來,長沙、成都、武漢等眾多主流二線城市紛紛拋出「送房子」「送戶口」「送錢」等措施,上演「搶人大戰」。從某種意義上說,二線城市採取各種優惠政策吸引人才,是重視創新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當前經濟和社會發展階段的必然選擇。

而這些舉措也恰恰說明二線城市已清醒地認識到人才對推動城市創新發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一方面,無論是技術進步的突破,還是與之相匹配的效率和市場化體系,都需要有相應的人才配置。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對人才有著天然的吸引力,二線城市的吸引力則相對弱一些,因此必須在吸引人才的問題上「主動出擊」;另一方面,這次二線城市「搶人」祭出「大手筆」,是基於城市需要做出的戰略性調整。二線城市想長遠地吸引人才,除了短時間解決生存之痛,如高房價的問題、創業資金的問題外,最終還取決於這些創業或者項目能不能真正地在這個城市開花結果。

城市間的競爭歸根結底還是人才的競爭。與一線城市人才「不請自來」相比,二線城市吸引人才已使出「渾身解數」。二線城市主動向大學畢業生等高端人才伸出橄欖枝,各種為「留住人才」而捨得下血本的政策紛紛亮相,也是順理成章的事,且用心良苦。部分二線城市的「吸引人才」政策,實可謂大氣魄、大手筆,從中也體現出了二線城市對人才的誠意。

一線城市收緊人口流入,二線城市必然會成為許多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首選城市。對於二線城市而言,通過出台優惠政策,可在短時間內迅速提升城市對高校畢業生的吸引力,但也必須看到,二線城市出台優惠措施,只是城市發展的必要不充分條件,市場導向才是根本。「搶人」的優惠措施應來自於合理定位的目標市場,並回歸於本地及其輻射的市場。只有遵循這一原則,「搶」來的人才有所安、有所居、有所樂、有所業,這樣才能真正服務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使人才紅利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

對於一座城市而言,只有把吸引到的人才用活、用好,激發他們內在的激情與活力,盡情揮灑智慧與才幹,才能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吳學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商網 的精彩文章:

嚴監管時代下 比特幣又回升到了4600美元上方
Flexport獲新一輪融資 亞馬遜又該緊張了
漂洋過海獲新生 90歲的國貨回力鞋再推新品
愛若不易說出口就請用心去 su說
「絲路貴人 共享電商」探索共享經濟新模式

TAG:中國商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