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受傷?你關注過跑鞋的坡差嗎?
當今市面上的跑鞋林林總總、五花八門,但很多跑友卻都存在選鞋的困惑,不知道自己究竟適合穿哪一類的跑鞋。今天,我們來說一說跑鞋的坡差——
坡差,又稱為「跟尖差」,有一本很多跑者都知道的暢銷書《天生就會跑》(《Born to Run》)里著重提到過這個概念。顧名思義,坡差就是鞋跟厚度與鞋前掌厚度的差值。
如今,許多跑鞋的坡差都很大,而且往往是緩震越好、價格越貴的跑鞋坡差越大,常常超過了10mm。坡差數值越大,腳在落地時的感覺就越不同。在這一點上,咱女人最有發言權:穿平底鞋和高跟鞋,是否感受完全不同?當跑步經驗豐富後,對於跑鞋坡差所帶來的穿著體驗也會更加敏感。
研究科學發現:赤足跑時小腿會酸痛,這從運動生理學上來看是合理的,因為我們很少赤足。穿極簡跑鞋跑步時與赤足跑類似,因為它們幾乎都是0mm的坡差(前掌與後跟的厚度一樣)。
穿坡差越大的跑鞋(無論是否緩震型跑鞋),跑者的腳在落地時越會傾向於腳跟或全掌(中足)先著地,而且向前跑進時很少使用跟腱(阿基里斯腱)。反之,穿坡差越小的跑鞋,跑者的腳在落地時越會傾向於以全掌或前掌先著地,而且向前跑進時會大量使用跟腱。
作為人體最強肌腱的跟腱在跑步時,擔負著吸收來自地面的反作用力的職責,如果沒有使用跟腱作為跑步的動力源,可能就跑得不夠快,或跑完後大腿會異常酸痛。有些跑者在跑步過程中會發生小腿肚抽筋的情況,如果不是平時訓練不足,那麼拿起跑鞋來看看,很可能就會存在坡差太高的問題。
那麼,究竟多大的坡差才最合適?美國運動醫學會建議,跑鞋的坡差最好在6mm以下。當然,也要因人而異:
? 0-4mm,緩震能力差,極簡跑鞋、競速跑鞋多屬此類,適合競速跑者
? 4-8mm,緩震能力較差,通常可用作強度訓練或競賽,適合前掌或中足先著地的跑者
? 8-12mm,緩震能力中等,通常作為訓練鞋或長距離跑鞋,適合初級跑者
? 12mm+,高緩震能力的慢跑鞋,適合後跟先著地或內旋不足的跑者
圖中建議僅供參考
近幾年,不少跑鞋品牌設計的坡差都在慢慢減小,即便是這兩年很火的hoka one one,強調高緩震性能,鞋底做得非常厚,但其多數鞋款的坡差卻都設計在6mm以下。
這裡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初跑者的跟腱沒有經過反覆鍛煉,如果貿然穿坡差小的跑鞋,容易導致跟腱炎,所以建議初學者隨著訓練時間的和自身能力的提升,先從坡差大的慢跑鞋開始,再慢慢轉換到坡差小的跑鞋,甚至是接近零坡差的馬拉松競速鞋。(供參考:零坡差跑鞋對傷痛有好處么?)
adidas takumi sen
說了這麼多,建議購買跑鞋時,除了鞋碼大小、價格、色彩(這方面咱女生普遍顏值控,包括我)外,還要關注跑鞋的坡差。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選鞋,不妨讓智能選鞋小助手來幫你,只需輸入你的身體參數,系統就會自動推薦適合你的跑鞋,然後你再有目標地去店裡試穿O(∩_∩)O~
試用選鞋小助手,請點下方微信小程序「陪你跑」:
- END -


※你為什麼要跑步?
※孤獨的時候不妨試著去跑步,習慣了就覺得是享受!
※假期歸來,別忘記當初定下的跑步目標!
※想跑步?先學點基礎知識
※跑步猝死是真的嗎 運動也是有利有弊
TAG:跑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