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賞東陵宮闈,品清代建築藝術之大成

賞東陵宮闈,品清代建築藝術之大成

清東陵,位於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西北30公里處,西距北京市區125公里,埋葬著5位皇帝、15位皇后、136位妃嬪、3位阿哥、2位公主共161人。是中國現存規模最宏大、體系最完整、布局最得體的帝王陵墓建築群。

也許,有人來清東陵探尋歷史,也許,有人來清東陵祭奠大清皇族。但是,我卻從這龐大的皇家陵寢中,看到了清代建築藝術之集大成之作,看到了設計者們的匠心獨具。這裡,彷彿一個建築藝術博物館,帶給了我們太多的震撼。

建築風水話東陵

中國自古就講究風水,而作為皇家至尊的陵寢聖地,自然從其選址到落土、建成,每一個環節都有風水師的嚴格把控。而今天我們在這裡談的,是這座百年皇家陵寢所考究的建築風水,是拿到今天也頗有學問值得我們研究的建築藝術學問。

風水先生認為,百尺為形、千尺為勢。形比勢小,勢比形大。勢是遠景,形是近觀。

大清王朝,自建成以來就以奢華、大氣作為皇權與富貴的象徵,而走近清東陵的石牌坊、大紅門、大碑樓等建築,卻絲毫沒有大氣到令人窒息、嘆為觀止的壓迫感與距離感,反而頗有人情味兒,讓人油然而生的一股親切感,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清代的陵寢建築全部遵循「百尺為形」的原則。石牌坊、大紅門的面闊、由兩側儀樹為界限的神道凈寬等,都是以「百尺為形」為界限的。

這座在整個陵寢建築群前導空間中最高大的建築---大碑樓,高度也只有九丈九尺九寸,這樣的視距高度和寬度既讓人仰止,盡顯氣度和神韻,又富於人情味兒和親和感,體現了清代建築與統治思想中所蘊含的儒家思想。

石牌坊、大紅門、大碑樓等建築作為清東陵的第一組建築雖然散於曠野之上,但走於其中,卻並不是毫無章法可言,也毫無空曠疏遠之感,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古代建築從勢上遵循「千尺為勢」的建築法則,每座建築間間隔千尺,在其外圍,遠處軸線上距石牌坊1500米外形如罩鈡的金星山,兩翼青松翠柏的海樹,皆是古代工匠通過縝密的計算,妥善運用各種建築體型,藉助山勢與陵寢建築群融為一體,從而擁有完美的建築藝術效果。

而距科學測算,千尺所等同的333米恰恰也正好是人們步行愉悅感所達到的最大值,即使多一分則過,少一分則不及,恰恰是過去皇帝祭奠,步行從一個建築走到另一個建築歇腳,所能達到的最佳距離,可嘆設計師計算之精妙。

宏觀大氣看東陵

東陵作為現存最完整的規模最大的皇家陵寢建築,是由580多座單體建築組成的一個龐大建築群。想要了解它建築群的壯美、宏大,首先就要從整體來看它。

作為東陵第一景觀的石牌坊、大紅門、大碑樓、孝陵等主景觀,又有一系列神奇的視覺現象,讓你對古代建築藝術學的設計精巧、構建精緻不差分毫的敬意而油然而生。

站在石牌坊南30米正中間的位置向北望去,遠處的大紅門恰好出現在石牌坊中間的門框之中。渾厚的紅牆、閃爍的琉璃、框在清白色的石牌坊內,壯觀肅穆。

逶迤前行,來到石牌坊南30米神路的正中間,這時你又會看到形狀像倒扣的金鐘的金星山恰好鑲嵌在石牌坊的五個門框里,主峰正好位於中門正中,青白色的石門,蒼茫遠山,蔚為壯觀。

原地轉身,向北望去,此刻,大紅門的中門洞可以看到孝陵大碑樓的南門,東西兩側門洞看到的則是孝陵兩側的蒼松翠柏。

當我們沿著這條神路繼續向北來到距大紅門80米的位置,中門洞完整的呈現了孝陵大碑樓,而左右兩個門洞則呈現出兩根華表,遠遠看去,孝陵主體背靠昌瑞山,綿延青山,蒼松翠柏,彰顯國運昌隆。

當我們穿過大紅門來到大紅門北側30米處回望時,金星山、石牌坊都錯落有致的呈現在大紅門的中洞中,據說當初的設計初衷,遠處的金鐘山就好比是朝拜的大臣,皇帝謁陵後走神路回朝,一路穿越大紅門、石牌坊,就能將這些景觀盡收眼底,也預示著國運昌隆、一統天下。看到這裡,是不是對古代匠人對建築尺度把握的神奇和精準,已經嘆為觀止了!

布局細節賞東陵

陵區以昌瑞山主峰下的孝陵為中軸線,依山勢呈扇形東西排列,主次分明,尊卑有序。各陵按規制營建了一系列建築,總體布局為"前朝後寢"。遠望時殿宇、城垣、門坊、道路、橋涵,金黃碧綠、丹紅雪白,氣勢恢宏壯麗而深沉。

每個陵寢的建築風格莫衷一是,體現了建築風格的統一。

清東陵有不同類型的門,樣式豐富,作用各不相同。上面我們提到了好幾次的大紅門,是清東陵的總門戶,而這道龍鳳門,在孝陵主神道上,被視為通向天堂的門戶。

牌樓門的作用類似龍鳳門,但規格較低。

隆恩門是進入陵園的門戶,有三個門戶。左走君,右走臣,中間走神。

陵寢門是進入陵寢後院的門。

二柱門具有屏風遮擋視線的作用,據說丟失國土的皇帝,是沒有資格建二柱門的。

在東陵,各類古建築有600餘座,堪稱一座古建築的博物館。屋頂的設計也各自有自己的規制,不是隨隨便便來的。在這裡,我們能看到諸如大紅門的廡殿頂,皇帝皇后隆恩店的重檐歇山頂,朝房的硬山頂,神書庫的懸山頂,真是各具特色,各有自己的規格和配置。

這叫殿角跑獸,是裝飾在屋頂的小雕刻,從前往後依次是騎鳳仙人、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狻猊、狎魚、獬豸、鬥牛、行什,寓意吉慶祥瑞。

井亭,水井亭的屋頂,聽了講解的介紹,我才頭一次關注到,東陵中所有的井亭都是中間漏空的,陵寢里的井水是祭祀用的,而這樣採集過陽氣四時的井水才能稱之為吉祥如意,而且沒口水井正對露天屋頂,而每一口水井只能容一個水桶打水,這又被傑出的建築師們結合風水以及美好寓意,代表一桶定天下!

無論從宏觀、微觀還是建築風水的角度,清東陵都為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建築藝術博覽課,賞東陵宮闈,品清代建築藝術之大成,這一課,我們獲益匪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郭文文 的精彩文章:

TAG:郭文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