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百年共有9位華人科學家獲得諾獎:有名門之後,也有鄉間草根

百年共有9位華人科學家獲得諾獎:有名門之後,也有鄉間草根

今天,諾貝爾獎在經濟學獎頒發後落下帷幕。作為學術界一年一度的盛事,諾貝爾獎從1901年迄今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獲獎總人數不到1000人,而其中致力於化學、物理和醫學領域的科學家更是只有600人左右。

由於歷史和文化等各種原因,一向最重視教育的中華民族並未誕生與其人口相匹配數量的諾貝爾獎得主:截止到2017年,僅有9位華人科學家曾經獲得諾貝爾獎的殊榮。

儘管今年的諾貝爾獎頒獎結果再次與中國無關,但藉此機會我們來盤點一下這9位傑出的華人科學家。尤其是在當下我們已經習慣於「寒門再難出貴子」和「動畫片鄙視鏈」這一類的論調,似乎一個孩子所處的家庭和學校將決定他的人生。可面對這樣的觀點,我們真的如此篤定嗎?諾貝爾獎華人科學家的經歷會印證這樣的觀點嗎?

楊振寧

(楊振寧與父母及弟弟妹妹的合影,正中間的是楊振寧)

楊振寧1922年生於安徽合肥,父親楊武之是芝加哥大學的數學博士,回國後曾在清華大學與西南聯合大學數學系任教多年。母親羅孟華文化水平雖然不高,但卻在楊振寧的早期成長過程中產生了深遠影響。

由於楊武之在楊振寧出生後不久就赴美留學,楊振寧6歲之前都是由母親一手帶大的。「四歲時候,母親開始教我認方塊字,一共教了三千多字。」楊振寧回憶道。

之後,由於父親在清華大學任教,自7歲起,楊振寧在清華園裡度過了8年平靜的童年生活,後來由於戰爭楊家輾轉到了昆明。1938年,楊振寧考上西南聯大物理系,1942年畢業後又繼續在西南聯大研究所深造。1946年,楊振寧考取庚子賠款赴芝加哥大學留學,並在兩年後就取得了博士學位。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李政道

李政道與父母和兄弟姐妹,左一為李政道

李政道1926年生於上海,父親李駿康是金陵大學農化系首屆畢業生,母親張明璋畢業於上海啟明女子中學。

李政道的中學教育輾轉於上海、蘇州和江西等地,後因戰爭學業一度中斷。1943年,他以同等學歷考入當時遷至貴州的浙江大學物理系。1945年轉學到在昆明的西南聯合大學。抗戰結束後,李政道又在導師吳大猷的推薦下,於1946年赴美進入芝加哥大學繼續深造。1950年獲得博士學位。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丁肇中

丁肇中與父母和弟妹,右一為丁肇中

丁肇中1936年生於美國密歇根州安娜堡,當時他的父母正在密歇根大學進行學術訪問。丁肇中的父親丁觀海早年求學於光華大學(今華東師範大學)和交通大學,母親王雋英是兒童心理學家,先後就讀於燕京大學和密歇根大學。

出生後兩個月,丁肇中隨父母回到中國。而由於戰爭,直到12歲之前丁肇中都並未接受過正規教育,而是由父母在家裡教他。1949年,丁肇中全家輾轉前往台灣,他才開始在當地接受正常的學校教育。

後來高中畢業後參加聯考失利,僅考入台灣省立工學院機械工程系,他對此非常不滿,因此很快辦理了休學。隨後於1956年進入美國密歇根大學,開始學習工程、數學和物理。1959年,丁肇中獲得數學和物理學學士學位,三年後又獲得了物理博士學位。1976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李遠哲

李遠哲與父母和兄弟姐妹,後排右二為李遠哲

李遠哲1936年生於台灣新竹,父親是畫家李澤藩,畢業於台北師範學校;母親蔡配是小學教師,畢業於彰化女中。

李遠哲從小發展比較全面,對音樂和運動多有涉獵。由於高中成績優異,李遠哲畢業後被保送至台灣大學。後進入國立清華大學,於1961年獲得碩士學位。接下來他赴美留學,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繼續深造,1965年獲得博士學位。1986年獲諾貝爾化學獎。

朱棣文

朱棣文與母親和兒子合影

朱棣文1949年生於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斯。父親朱汝瑾本科畢業於清華大學化工系,在麻省理工學院獲得化學工程博士學位,之後任教於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以及布魯克林工學院(現紐約大學理工學院)。母親李靜貞也是畢業於清華大學,經濟學專業,之後在麻省理工學院又拿到了碩士學位。

朱家可以說是真正的書香世家。朱棣文父親這邊的幾個姑媽都曾海外留學,後來多從事高校科研工作。母親這邊的外祖父李書田在康奈爾大學獲得土木工程博士學位,是中國近代水利工程科學的開拓者之一,曾任北洋大學工學院院長。

朱棣文1970年在羅切斯特大學獲學士學位,1976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物理學博士學位。199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崔琦

崔琦攜夫人回河南老家探親

崔琦1939年生於河南范庄的一個貧困的農村家庭。父親崔長生和母親王雙賢都不識字,但卻認定子女的教育是最重要。尤其是崔琦的母親非常有遠見,儘管家境貧寒,還是堅持讓四個子女都去讀書。

1951年,為了不讓兒子中斷學業,母親狠下心來送崔琦離開家鄉,決定讓他投靠定居香港的二姐。儘管語言交流困難及生活拮据,但經過一年的刻苦學習,崔琦考上了香港培正中學,在那裡打下了堅實的學術基礎。畢業後更是獲得教會獎學金赴美留學,於1958年入讀美國伊利諾伊州奧古斯塔納學院,隨後又進入芝加哥大學物理系,並在1967年獲得博士學位。1998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錢永健

錢永健和父母及兩個哥哥合影

錢永健1952年生於美國紐約。父親錢學榘,畢業於國立交通大學,後憑藉庚子賠款獎學金赴美留學,獲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碩士學位,曾任美國波音公司工程師,是出色的空氣動力學專家。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是錢學榘的堂兄,即錢永健的堂叔。母親李懿穎也是出身書香世家,早年受訓於北京協和醫院,兩位舅舅都是麻省理工學院教授,併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1972年,錢永健獲得哈佛大學化學及物理學學士學位。1977年,獲得英國劍橋大學生理學博士學位。2008年獲諾貝爾化學獎。

高錕

高錕與父母和弟弟,左二為高錕

高錕1933年生於上海。父親高君湘畢業於密歇根大學法學院,是留美歸國的律師,曾在東吳大學法學院任教。母親金靜芳也是出身名門的大家閨秀,頗通詩文。

高錕與弟弟從小接受的是傳統中國教育,誦讀四書五經。之後進入學校後,學習英文和法文,開始接觸西方文化。1948年全家移居香港,高錕進入香港聖若瑟書院就讀,畢業後前往英國留學,就讀於伍利奇理工學院(現為格林威治大學),並獲得電子工程理學學士學位。1965年,高錕在任職於國際電話電報研究部門時取得倫敦大學學院電子工程博士學位。2009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

屠呦呦

屠呦呦與母親合影

屠呦呦1930年生於浙江寧波,父親屠濂規在上海銀行工作,母親姚仲千帶著孩子在寧波生活。屠呦呦的外祖父姚傳駒曾擔任財政部國庫司司長等職。

1951年,屠呦呦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院,學習生藥專業。1955年,畢業後屠呦呦曾接受過歷時兩年半的中醫培訓,並被分配到衛生部直屬的中醫研究院中藥研究所,一直工作到現在。2015年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講真,我本以為這些精英中的精英必定是出身書香世家,一路讀的學校必定是耳熟能詳的那幾所頂級名校,沒想到僅僅9個樣本,呈現出的多樣化和差異性就足夠讓我們重新審視教育這件事。

先說家庭。

2位科學家出自學術家族,無論是父方還是母方都是世代累積的滿門英才:朱棣文,錢永健;

4位科學家出自高級知識分子家庭,父母至少有一方是知名大學畢業,有些還有留學經歷: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高錕;

2位科學家出自普通的城市家庭,父母接受過正規教育,從事普通的非學術類工作:李遠哲,屠呦呦;

1位科學家出自貧困的農村家庭,父母都是目不識丁的農民:崔琦。

再說學校。

除了屠呦呦以外,其餘8位科學家都擁有海外名校的博士學位,比如芝加哥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密歇根大學等。不過,只有錢永健一人是本科就畢業於世界範圍內能排名到第一梯隊的名校哈佛大學。而像楊振寧、李政道、李遠哲等博士之前都是在中國大學裡接受教育,丁肇中的密歇根大學和朱棣文的羅徹斯特大學固然都不錯,但只算第二梯隊,至於高錕和崔琦的本科學校更是比較小眾了。

這9位諾貝爾獎華人科學家的經歷如此不同,所以千萬不要為自己設定成長的界限。家庭和學校有時確實無法選擇,但卻不應該成為束縛我們的理由。也許我們不必過度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買不起學區房、讀不了雙語國際學校、考不上藤校(211、985之類同理)可以失落,但不應該絕望。

畢竟,

出身於滿門英才的錢氏家族,入讀哈佛大學的錢永健,可以獲得諾貝爾獎;從河南農村走出來,父母均為目不識丁的農民,求學於奧古斯塔納學院的崔琦,一樣可以摘取最高科學獎的桂冠。

哈佛寫作老師為你今年美國大學申請文書潤色,點睛:英文寫作和中文一樣,要用詞準確,到位,有力量。有時一二個精彩的辭彙或語句,就可以讓你的文章熠熠生輝。

2018美國大學申請已經進入尾聲。提前申請的截至日不期而至。【媽媽圈】提醒大家,在你遞交申請文書之前,一定找一個母語是英語的真正的美國老師,改一遍你的文書,不要倉促提交。

我們請到哈佛大學畢業,一直是MIT學生寫作指導老師的Tracy Geary 老師,可以為大家的文書做最後的編輯,潤色,點睛和提升。機會難得,掃碼查看詳情併購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國留學媽媽圈 的精彩文章:

10萬考生都在用的托福備考叢書-推廣
從職場精英到全職媽媽,「艱難」選擇給了我更豐富的人生
海歸:得有人願意為你買單,你才稱得上叫人才
「收破爛的」何以能站到了哈佛講台?這個有「溫度」的中國故事感動世界
矽谷精英的尷尬:呆不住的中國,回不去的美國

TAG:美國留學媽媽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