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還在減肥?你身體里有細菌,決定了胖瘦!

還在減肥?你身體里有細菌,決定了胖瘦!

這是一個不需要努力,

就可以減肥的故事,

聽起來讓不想動,

又想瘦的小夥伴們很有興趣……

先從一種小鳥說起

對賞鳥迷來說,辨別庭院里的那些咖啡色小鳥「庭園林鶯」是他們最大的挑戰,因為這些鳥類最顯著的特徵就是:沒有任何顯著的特徵,要從晃動的雙筒望遠鏡觀察並辨認這些小鳥更是難上加難。不過,這些小鳥卻有神奇的一面。它們孵化幾個月之後,年輕的庭園林鶯就會展開長達四千英里的遷徙,從它們夏天居住的地方移到避冬之地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這是一條它們從未走過的路,不僅沒有父母幫忙,也沒有地圖。

在踏上這段不可思議的旅程之前,這些小鳥會大量進食,增加脂肪,以儲存長途飛行中需要的體力,應付缺乏食物的困境。過了幾周後,小鳥的體重增加了一倍,從十七公克變成三十七公克的肥胖小鳥。如果以人類的標準來看,它們增肥的速度近乎病態,相當於一個六十公斤重的人類,每天增加六公斤,直到他變成一百三十二公斤。

一旦這些小鳥把自己吃的肥嘟嘟以後,它們就會展開所有精英運動員都無法想像的耐力持久戰,「飛越幾千公里的路程,而且在路途中只依靠一點點食物生存。」

當然,要在短時間內讓自己變得如此肥胖,這些庭園林鶯必定大吃特吃了許多夏天盛產的食物。事實上,它們在出發的前一晚,它們會將原來的昆蟲主食改成莓果及無花果。儘管這些水果在幾周前就已成熟,庭園林鶯卻要等到對的時機才開始吃,彷彿它們體內有個開關被打開,突然間就開始拚命進食。

長久以來,研究人員假設庭園林鶯與其他候鳥的體重增加如此之快純粹是因為過度飲食所造成」但是這鳥類以驚人速度從精瘦變成病態的肥胖,使人不禁聯想或許有什麼東西在幫助它們儲存這麼多的脂肪。關鍵不在於它們吃進多少食物而是如何讓食物轉換成能量存在身體內。研究人員記錄庭園林鶯吃進的卡路里以及它們糞便中的卡路里發現它們的食量無法解釋它們增加的重量。

謎團不止一個。當這些肥胖的「庭園林鶯」飛越地中海及撒哈拉沙漠,它們的脂肪漸漸被消耗殆盡,到達冬天的棲息地時,已經恢復到正常的體重。然而奇怪的是,被關在籠子里的庭園林鶯也一樣,當夏天到達尾聲,這些小鳥仍然會變得肥胖,為了一場不會進行的旅程而準備;然後就在野生庭園林鶯抵達目的地的同時,籠子里的庭園林鶯也完全擺脫了多出來的脂肪,儘管它們沒有飛行四千公里,也沒有被餓著。這些籠子里的「庭園林鶯」仍然會在遷徙期結束時,回到原本的體重。

這項觀察結果令人驚奇。儘管受到氣候、天長及季節性食物供給等種種因素影響,庭園林鶯仍然可以「按時」迅速增加脂肪,然後又輕鬆地變瘦,被飼養的庭園林鶯竟也能完美地與野生林鶯的生理時鐘同步。這些鳥類的大腦與豆子大小相當,它們不會在增加體重後想到:「我必須要節食」,也沒有禁食或瘋狂運動,卻能在大量進食後,在短時間內讓體型變回原貌。若將小鳥減重的速度換算到成人身上,那個人在七天內每天得減去六公斤,就算不吃任何東西,人類也無法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甩掉這麼多的體重。

儘管我們還不知道庭園林鶯究竟是用什麼方法來調節體重但這樣的體重超幅改變早已超出了計算卡路里攝取量所能預期的結果。有一件事情可以確定要維持穩定的體重並不能只靠攝取與消耗卡路里的平衡。

在人類世界,合乎科學的解釋是:「造成肥胖及過重的基本原因,在於吃進的卡路里多於消耗的卡路里。」很明顯地,如果你吃得太多、運動太少,多餘的熱量就會被儲存下來,而你的體重就會增加。若想要減重,你就必須少吃一點,並且多運動。但是庭園林鶯有能力迅速存下多於它們吃進的食物總熱量,然後消耗掉大於它們運動量所燃燒的脂肪,顯然地,體重調節的遊戲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這麼單純。如果卡路里的進出對庭園林鶯來並非改變體重的絕對原因,或許對人類來說也是一樣。

庭園林鶯的秘密,可能與腸道里的細菌有關。曾經有一名觀察過一萬名減肥者的研究員,對這件事情很感興趣。或許多吃少動並非肥胖症的唯一原因。

來自於腸道的細菌

瑞典哥德堡大學的微生物學教授雷德里克·巴克赫( Fredrik Backhed),與世界頂尖的生物學家,密蘇里州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的傑弗里·戈登教授,用在無菌環境下剖腹產的無菌小鼠做了這樣一個實驗。

他們先將一些無菌小鼠養大,然後將一般小鼠的盲腸內容物平均點在無菌小鼠的毛上。一旦無菌小鼠舔了自己毛上的盲腸取出物,它們的腸道就會開始接受一組細菌。接著特別的事發生:無菌小鼠的體重增加了。不只是一點點,而是在十四天內增加了百分之六十的體重,而且它們吃的比原本更少。

在這項實驗中似乎不只有細菌受益,從此將小鼠的腸道當成家,小鼠也從中獲益。大家都知道,住在腸道中的細菌會幫忙分解難以消化的食物,但沒有深入調查過這第二回合的消化對能量攝取有多大貢獻。細菌幫助小鼠從食物中取得更多熱量,小鼠就可以僅靠少量的食物生存。如果細菌決定小鼠可以從食物中吸收多少卡路里,這表示,細菌有可能與肥胖有關係。

細菌學家茹絲·蕾依(Ruth Ley),戈登實驗室的另一位成員,她懷疑肥胖動物體內的細菌是否與苗條動物不同。為了找出結果,她用一種天生就肥胖的品種ob/ob小鼠做實驗,它們的體重是一般小鼠的三倍,體型看起來就像一顆球,而且不會停止進食。它們看起象是完全不同品種的老鼠,事實上它們只有一個DNA序列的突變,讓它們的身體停止製造瘦素。瘦素是一種能夠抑制人類和小鼠食慾的荷爾蒙,它們的身體已儲存足夠的脂肪,但它們缺乏瘦素來告訴大腦它們已經吃飽了,結果它們變成永遠吃不飽的小鼠。蕾依替腸道中的細菌解碼核糖體RNA基因,統計菌種的類別和數量,來比較肥胖小鼠和瘦小鼠的細菌群。在兩種小鼠的腸道里,有兩組主要的細菌群:擬桿菌和厚壁菌。但是肥胖小鼠的擬桿菌數量只有瘦小鼠的一半,不足的部分全由厚壁菌補上。

擬桿菌和厚壁菌的比例有可能是肥胖症的重要關鍵。蕾依繼續研究肥胖的人和纖瘦的人腸道內的菌群,發現同樣的結果肥胖者有較多的厚壁菌纖瘦者有較多的擬桿菌。但這個結論似乎又太簡單了。腸道菌群的組成和肥胖症之間的關係有如此直接嗎?更重要的是肥胖小鼠和肥胖人類腸道內的細菌是造成肥胖的原因嗎?或者只是肥胖的結果?

接下來這個發現是由戈登實驗室的第三位成員博士生彼得·騰堡( peter Turnbaugh)所進行,他使用跟蕾依同樣的肥胖小鼠,把它們的身上的細菌移植到無菌小鼠身上,同時移植正常瘦小鼠的細菌到另一組無菌小鼠身上。他給這兩組小鼠同樣分量的食物,在十四天後,身上有肥胖菌群的小鼠變得肥胖而那些有瘦小鼠菌群的則沒有變胖。

騰堡的實驗顯示,不只腸道內的細菌會讓小鼠變胖,可以在個體間傳遞的細菌也會。這個實驗的應用不只是將肥胖小鼠的細菌移植到瘦小鼠身上,反過來也可以把纖瘦者的細菌移植到肥胖者身上,讓他們不需節食就能減重。

但在我們為這個充滿潛力的療法感到興奮之前,我們必須知道它是如何運作的,我們得知道這些細菌到底做了什麼讓我們變胖?如同前一個實驗,騰堡的肥胖小鼠有較多的厚壁菌及較少的擬桿菌,而厚壁菌似乎可以幫助小鼠從食物中吸收更多能量。這個細節破壞了肥胖公式的核心宗旨一一要計算一個人「攝取的卡路里」,不能只記錄一個人吃進的東西,更準確地說,要計算一個人吸收的熱量。騰堡計算出有肥胖菌群的小鼠從食物中獲取的熱量比瘦小鼠多百分之二;瘦小鼠每吸收一百大卡肥胖小鼠可以吸收一百零二大卡。看起來相差不大,但算看一年之後它會累積多少呢?

以一位身高一百六十二公分,體重六十二公斤的女性為例,她的BMI(體重公斤數除以身高米數平方得出的數字,是目前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胖瘦程度以及是否健康的一個標準。) 值是標準的二十三點五。她每天吃進兩千卡路里的食物,如果她身上有肥胖菌群,她每天多吸收的百分之二卡路里為四十大卡。要是沒將這些額外的熱量消耗掉,那每天多出來的四十大卡在一年後理論上會轉化成一點九公斤,十年就是十九公斤,會讓她的體重成八十一公斤,而她的BMI值則會變成過胖的三十點七。這全都是因為她腸道中的細菌從食物中吸收了額外的百分之二卡路里。

騰堡的實驗讓我們對人類營養學有了新的理解。食物的熱量通常可從標準的熱量轉換表計算出來,每公克碳水化合物被視為四大卡,每公克脂肪則可轉換成九大卡。食品標示以單一固定的數值標記食物的卡路里,例如「這份優格含有一百三十七大卡」和「一片麵包是六十九大卡」,然而彼得·騰堡的實驗告訴我們,卡路里可不是這樣算的。優格對一個擁有健康體重的人來說或許是一百三十七大卡,但對於過重的人或擁有不同腸道細菌組合的人來說是一百四十大卡。再次強調,雖然差別很微小,但它會累積。

你的細菌為了你的利益從食物中吸收能量至於能從食物中吸收多少卡路里是由你的細菌而不是標準熱量轉換表來決定。對那些努力節食卻總是無法減重的人來說這或許是一部分原因。每天都仔細計算並減少卡路里攝取持續一段時間之後體重應該會下降但如果吸收的卡路里被低估了就表示體重並不會改變甚至可能會增另一個實驗結果同樣支持這個想法。

二一一年,雷納·吉普斯進行實驗,他讓志願者進行定量飲食,並且等他們消化之後,測量糞便中的卡路里含量。讓廋的志願者吃高卡路里的餐點,他們的厚壁菌含量會增加,擬桿菌則不會。腸內細菌的改變,使他們糞便中的卡路里下降,表示他們每天從同樣的飲食中額外吸收了一百五十大卡。

我們腸道內獨特的細菌組成,決定我們從食物中吸收能量的能力。在小腸消化並吸收入部分的營養後,剩下的食物殘餘進人大腸,那裡住著人體內大部分的細菌。它們像工人那樣辛勤地工作,每個細菌各自分解它們喜歡的分子,並且從中儘可能地吸收養分,最後剩下一些非常單純的分子被大腸內壁吸收。某種菌株可能會有一種基因,專門分解肉類中的氨基酸分孒,其他菌株可能適合分解綠色植物中的長鏈碳水化合物分子,另一種細菌搜集尚未被小腸吸收的糖分子最有效率。我們吃的東西會影響我們身上的細菌。舉例來說,一位素食者可能沒有太多分解氨基酸的菌株,因為這種細菌沒有穩定的肉類供給就無法繁殖。

我們體內細菌工廠的組成可以決定我們從食物中吸收的養分。如果一位素食者放棄他的立場決定享受一下吃烤豬的樂趣他大概也沒有足夠的分解氨基酸的細菌來幫助消化但是一個正常的葷食者就會有大量適合的細菌相較之下他們也會從烤豬中吸收更多的路里。同樣道理一個人如果只吃少量的脂肪他專門幫助分解脂肪的細菌就會比較少甜甜圈或巧克力經過大腸時就不會被有效地分解而那些每天固定吃下午茶的人體內就會有較多喜歡脂肪的細菌等著分解下一個進人大腸的甜甜圈並且從中吸收大量卡路里

儘管目前通過微生物減肥基本還處於實驗階段,但一個新的思路,可能是一個新的開始。

作者:黃力泓

來源:真原一媽媽治未病

真原一媽媽治未病微信公眾號:倡導社會群體組建有共同價值觀的治未病社群。在社群里有態度的內容、圈層化互動和共享中互利,利用互聯網社群,醫療機構、專家們分享豐富詳實的知識,讓媽媽們獲取真實可靠的醫療資訊。減少媽媽的「醫盲率」,遏制家庭不良的生活和行為方式,杜絕疾病的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菌情觀察室 的精彩文章:

人的身體有90%的功能依賴細菌!
中秋把酒問青天,腸道細菌或可給你海量勇氣
你想要的宏基因組-微生物組知識全在這
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獎或醫學獎,發現「晝夜節律分子機制」的科學家獲獎,腸道微生物也能調節宿主晝夜節律
創傷後應激障礙,可能與幾種腸道細菌的缺失有關

TAG:菌情觀察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