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魯順民:山西人,曾經如此輝煌

魯順民:山西人,曾經如此輝煌

山西人,曾經如此輝煌

山西人常常被稱作「老醯(音西)兒」,這是一種口頭語式的稱呼。這麼稱呼的語氣里有時透著讚歎和欣賞,有時也不乏某種無奈的情緒。

人說麻雀飛到的地方就有山西人,麻雀飛不到的地方也有山西人,一聲「老醯兒」喚將出去,音重情濃。

傾一盞杏花村老酒,瓊漿玉液也會黯然失色;就一碟寧化府老醋,哪怕它淮揚美味還是川菜佳肴,頓時全做了打滷麵的調料。

因為醋業、煤炭業和金融業,山西在古代著實輝煌了一陣子,一度成為中原最大的商業貿易中心。

可能就是有了這強大經濟基礎的關係,三晉大地的人才就如同天上的繁星一樣數不勝數,璀璨而奪目。

他們之中,有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惟一的女皇帝武則天、著名的思想家荀況,還有政治家藺相如、狄仁傑、畢士安、田呈瑞、楊深秀;著名的軍事家和將領廉頗、衛青、霍去病、關羽、薛仁貴;著名的詩人王勃、王之渙、王維、王昌齡、柳宗元、白居易;著名的文學家司馬光、關漢卿、鄭光祖、羅貫中;著名的藝術家和學者米芾、白樸、傅山、閻若璩;還有地圖學家裴秀、治黃專家賈魯……

有句話兒說得好:天上的星星數不清。我也一樣難以把所有優秀的山西人都概括於此。

只是作為一個「老醢兒」,我想儘可能地把有關他們的事寫出來,以資紀念。

山西人:文可治國,武可安邦

文可治國,武可安邦,經國濟世是歷代中國文化人的最終價值體現。

與這種文化選擇相呼應,山西的能臣賢臣名垂青史者確實不少。

忠賢幹練的狄仁傑向來是民間公案小說中智慧的化身;

忠勇機智的寇準則更是民間戲曲里讓百姓千百年傳頌的角色。

北宋元佑元年,一代才幹超群的賢相去世,舉國同悲,百姓畫像供奉,他就是司馬光。一部《資治通鑒》與司馬遷的《史記》在中國歷史典籍中雙峰並峙。

清朝初年,傑出的思想家顧炎武因為傾慕司馬光,不遠千里步行進入山西,一直走到夏縣司馬光墓旁,安心著述,最後陪葬在墓旁。

清代,廉吏于成龍、干臣孫家淦、《康熙字典》總纂陳庭敬、第一位系統介紹美國獨立運動的徐繼畲,都是現在影視表現的熱門題材。

武將之中,自衛青、霍去病而下,一個個神武絕倫智勇兼備的將軍數不勝數。公元626年,唐朝的秦王李世民,在與兄長建成、弟弟元吉血泊奪位的「玄武門之變」中,掉下馬的李世民,被李元吉死死扼住喉頭,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猛將尉遲恭向李元吉飛去一箭。

要不是這位朔州猛將的一箭,盛唐的歷史完全有可能被改寫。

後來,這位屢建奇功的驍勇武將的畫像被老百姓貼上了大門,被當作門神守護著老百姓樸素而安寧的平安夢境。

三箭定天山、年近七旬不動一刀—槍,嚇退20萬突厥大軍的薛仁貴;

傳說中張飛轉世的張巡;

再造大唐的郭子儀;

滿門忠烈的楊家將;

戴著銅面具披髮殺敵衝鋒的狄青……

當然,最有名的,就是關羽關雲長,這位挑夫出身的運城人,與劉備、張飛桃園三結義,一柄青龍偃月大刀一路劈砍,刀鋒閃過,射出神性的靈光,幾乎將山西人的名聲推向了極致,由侯而王,由王而帝,由帝而聖,千秋義勇,萬古勛名,成為後世全體中國人所尊崇的義氣之神和財富之神而享受煙火。

群雄紛爭之下,三國時與關羽、張飛同時留下名諱的還有曹魏陣營里勇冠三軍的大將張遼和徐晃。

山西人:尊儒重禮,思想超前

當年孔夫子周遊列國的時候,到了晉東南的某個地方。突然,前面的路讓一個小孩子擋住了。

定睛一看,這小孩兒正在圍土築城,而且非讓孔聖人下車禮拜不可。

孔子當時感慨說:「這真是一塊詩禮悠揚之所在!頑童尚且如此聰慧,我們去了還能給人家講什麼呢?」

這雖然只是個傳說,但也確實說明了山西是一塊被文明浸濡著的厚土。

它不僅養育了歷代很多的文臣武將,也造就了不少具有超前意識的思想家和學者。

荀況是戰國後期趙國的思想家。

在儒學分化中,他代表著革新勢力。

荀況曾經在稷下三任祭酒;曾到秦國考察,晤見范睢;後至趙國,與孝成王議兵。

晚年,應楚春申君召,受任蘭陵(今山東蒼山西南)令,著書終老。

其學術原於儒家,但又吸收和熔化了當時進步思想學說。

在天道觀上,提出天人相分,人定勝天的觀點,強調「制天命而用之」。

而且他特彆強調「禮」的「化性」作用,以為必待「隆禮至法」,納法入儒,實現「王道」才有保證。

東晉時的郭璞,聞喜人。

這位才高氣傲的大學者,竟然以一個算卦先生的身份頻頻參與政事,最後謀反者讓他測其生壽,郭璞說你若造反,其禍立致,相反則壽不可測。

對方反問他:你能活多大?郭對曰,我活不過今天。

對方頓時怒不可遏,將郭璞殺死在了南松崗頭。

他的著作很多,其中最有名的是《山海經注》。

對於晚清時期的大臣徐繼畲,可能很多人都很陌生。但是有趣的是迄今為止在美國國會裡,他對美國初期民主的見解還始終被鐫刻在牆上。

清朝時,就因為他敢於直諫,一入朝就接連上疏,彈劾了好幾個違法的地方官吏,而且堅決反對官官相護的不法行為,所以得罪了很多朝中權貴,一直沒有受到特別的重用。

山西人,文人騷客,層出不窮,源出太原的王氏乃舊朝旺族,人才輩出。

唐初著名詩人王績之孫王勃,秉承家學,少年時便才名遠播。

當二十六歲的王勃南下訪友途中,在滕王閣筆走龍蛇,寫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詩句,奇思壯彩、四座皆驚。

有此一語,滕王閣便名垂千古。

王之渙,《全唐詩》僅錄其六首詩,但篇篇皆絕唱,篇篇皆名作。

一首《登鸛雀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就足以讓這位山西詩人躋身於唐代一流詩人的行列。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這是何等豪邁的氣概,王昌齡這位馬上詩人的盛唐之音讓多少人血脈賁張,心懷激蕩。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這是誰在高歌痛飲!是太原詩人王翰高蹈獨邁、倜儻不羈的身影。

太原王家真是了得!

且慢,後面緊接著還有一位詩人將要出場,他就是中國山水田園詩人——王維。

我們怎麼能忘記他的那些靈秀神奇的詩句呢:「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另外一位在詩歌、繪畫和音樂方面都頗有造詣的天才,是柳宗元。

柳宗元祖籍太原,生於河東(今永濟市)。

《捕蛇者說》、《小石潭記》這些在中國散文史上不朽的名篇,產生在柳州和永州的蠻荒之地。

已屆不惑之年的柳宗元正是在不斷被貶官遭流放的過程中將自己塑造成一座不朽的豐碑。

後世人發現,他在柳州和永州的日子裡,不僅僅將一篇篇不朽的名作奉獻給了文學史,而且將繁盛的中原文化帶到那裡。

南方很多讀書士子都拜在他的門下,有人甚至不遠千里向他投書就教,衡湘以南的唐代進士,沒有一個沒有向他請教過的。

柳宗元,號河東,自然是山西河東人。

此外,還有太原白居易、白行簡,還有汾陽宋之問,還有溫庭筠……輝映千秋的唐詩,如果沒有山西,唐詩的天空將會塌下一塊。

游牧民族進入中原,山西也同其它地方—樣,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浩劫,但是山西的文化仍然一派蔥蘢,金元之際的詩人元好問、薩都剌,元曲八大家的白樸、鄭光祖都從這塊熱上走出來,直到元末明初,一部不朽的《三國演義》在羅貫中的手中誕生。

山西人:美女如雲,德才兼備

中國四大古典美人,山西就出了兩個。

貂蟬,《三國演義》中呂布戲貂蟬的故事家喻戶曉,在民間故事中她是「人中之傑,女中之英」,「不惜萬金軀,何懼險象生」。

在連環計里,她讓董卓呂布父子反目成仇,董卓為呂布所殺。功成之後,曹操故伎重演,將貂蟬賜予關羽,貂蟬為了不連累劉備三兄弟,自己撲劍身亡。

既然是民間的傳說,就完全不同於正史的價值判斷。這裡所演繹的貂蟬,頗有些值得玩味的地方,讓人蕩氣迴腸。

它至少說明「老醯兒」們對女性的理解和寬容。

民間傳說中所描寫的主人公,極盡誇張之能事,貂蟬和呂布被描述成了天仙佳偶。

據說在貂蟬出生之後,她家鄉的桃杏樹千百年來就沒有開過花。

傳說貂蟬是忻州人,而呂布是定襄人。

以後有了一句話——「忻州無好女,定襄無好男」,都是因為他們二人的緣故。

這裡我本來應該提起原籍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另有爭議)的楊玉環,但是一下子到唐朝我還有些不忍,因為漢晉時期的傑出女性也實在非常之多。

晉武帝時期,一位中國書法史上承前啟後的女性在山西禹都故地出現了,她就是衛夫人。

這位在詩禮悠揚的文化沃土上成長起來的女性,一直被奉為中國書法的「女神」。

鍾繇不無尊崇地稱她的書法為「碎玉壺之冰,爛瑤台之月,婉然若樹,穆若清風」,唐代韋續則說「衛夫人書,如插花舞女,低昂芙蓉;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又若紅蓮印水,碧冶浮霞」。

其書法清宛靈動,嫵媚嬌柔從這些評論中可見一斑。

同時,她還著有《筆陣圖》一卷,全面深入總結有關書法理論,具有獨到的見解。

曾經有一位風流儒雅的少年投於衛夫人門下學習書法,他退筆成冢、鵝池成墨,筆管所致,皆為神品,「蘭亭之上,茂林修竹,少長咸集,群賢畢至」,他一氣呵成的《蘭亭集序》將漢文字線條之美又推至神妙境界,這就是王羲之。

即便是今天,當我倘徉於衛夫人的河東故地——從臨汾到運城,從繁華街市到百姓之家,時常會吃驚於這裡的書學之盛。

即使是普通一個農產貼在大門上的對聯,或筆走龍蛇,或端莊娟秀,好多都是筆筆有來頭,字字有出處。

又容貌秀麗、又蘭心蕙質,這樣德貌兼備的女人怎麼會不獨得皇帝的青睞呢?

所以,在薛家將里、在楊家將里、甚至在狄仁傑的斷案故事中,都少不了皇帝選妃的情節,看來還真是現實的需要了。

山西人:一代女皇,空前絕後

「老醯兒」們動不動就為山西沒有出過一個像樣的皇帝而感到遺憾,我細數起來,大部分皇帝的結局真是不太理想。

劉淵稱帝,引來了五胡亂華,十六國頻繁更迭,城頭變幻大土旗,風雨飄搖,烽煙四起;

李世民父子在太原起兵,定都長安;

高歡父子盤踞晉陽開創北齊;

更不用說後唐後漢後晉,叛而歸、歸而叛,一片狼藉。

難怪宋太宗趙光義攻取太原之後,對山西恨得咬牙切齒,望著這座龍氣旺盛的「龍興之地」,這一個「弱而先叛,強而後服」的城池,一把大火燒過,一場大水淹過還不解恨,甚至遷址唐明鎮之後,強令太原街衢不準出現十字大道,滿城「丁」字路口,要釘死龍脈,永世不得翻身。

好在還有武則天。

則天武后,這位從山西文水走出來的女政治家,留下了千年毀譽,也留下萬占勛名,她是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今天,我們在洛陽伊水河畔的龍門石窟中,從根據武則天拓影雕塑的盧舍那大佛身上,還依稀可以窺到她風姿綽約的影子。

秀骨清相而氣度雍容,尊貴而嚴峻,威武而英睿,莊嚴而慈祥,正體現著唐朝朝氣蓬勃時代的自強與激昂,昌盛與大度的氣象。

也只有這一個唐朝能產生武則天,能容忍武則天。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這一位千嬌百媚,雍容華貴的女子,便是楊玉環楊貴妃。

她與唐明皇的愛情浪漫故事大家都已經了解很多了,「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尤其當她自縊馬嵬坡之後,傳說更多了。

什麼玄宗夢裡會太真,馬嵬坡從此桃李不華。

兩位山西女性,前者奠定了開元盛世的基礎,後者直接導致了開元盛世的終結。一曲愛情悲歌落下帷幕的時候,大唐朝的輝煌也慢慢地由盛而衰,風光難再了。

她們二人連同英姿勃發的盛唐氣象一起,常常帶給人綿綿不絕的追思與懷想。

山西人:票號大院,晉商風流

即便是今天走進晉商們留下的豪門大宅,那高牆危樓、椽牙雕琢,是那麼神秘莫測,仍然會讓人吃驚於他們當年的殷實和富有。

王家大院、喬家大院、渠家大院、曹家大院、常家大院……祁縣、太谷、平遙、介休、靈石……一個個藏金窖銀的大院星散其間,晉中的汾河兩岸彷彿成為一條流淌白銀的谷地。

這就是晉商——俗稱「西幫」商人的老巢。

300年前,在西向新疆、北往蒙古乃至西伯利亞廣袤的草原和大漠上,龐大的駝隊滿載貨物迤邐而行。

伴隨著大漠孤煙、長河落日,是西幫商人風塵僕僕的身影;

300年前,從吳淞口晨曦中出海的商船到蒙古草原叮咚作響的駝鈴,從呼倫貝爾的醋坊到貴州茅台的酒窖,從鹽、糧、綢、銅、煙到木材、皮貨、毛毯、玉石、藥材、鐘錶,都是西幫商人操一口晉中官話在那裡運籌經營;

也是在300年前,歐亞大陸上,南起香港、加爾各答,北到西伯利亞、莫斯科、彼得堡,東至大坂、長琦、仁川,西到伊犁、喀什、阿拉伯國家,都留下了西幫商人的足跡。

山西的票號更為驚人,就說那個由平遙日升昌掌柜雷履泰首創的,經營金融業務的票號,信局,到光緒年間已經達到33家,分號有 400處之多,業務輻射面東起日本、西至阿拉伯、北起俄羅斯、南到新加坡。當時山西的票號已經基本壟斷了全國的匯兌業務,到如日中天的地步,白銀匯兌業務達到2200萬兩。

金太谷、銀祁縣,實際上成為大清國的財政部。

即使如此,那些藏金窖銀的深宅大院卻並沒有因富有而張狂,它通常是神秘的而絕不是霸道。

看不到收租院里乞苦告饒的交租人;

聽不到因抵債而被迫出賣自己或兒女的悲泣。

在老百姓口口相傳的故事裡,我們聽到的卻是「老掌柜」們大賠大賺的商業氣度和商號謹嚴的「號規」。

據說,訂立這些號規的是明末清初太原的朱衣道人傅山先生。

明末清初的時候,科舉考試日益黑暗,「老醯兒」們再無心官場,而是大力向經商靠攏。

清雍正皇帝就發現山西開始形成一條不成文的規定:「老醯兒」的子弟們首先經商、其次是從軍、最後才是進學。

這種起自於民間的理念,對於封建王朝專制秩序的瓦解力量是非常巨大的。

它導致了晉商聳動海內,獨領風騷數百年執全國金融之牛耳的結局,同時,它也一步步動搖著專制統治的根基。

追尋許久,我發現從晉商裡面很難找到一個有代表性的人物。比方「徽商」有胡雪岩;南方商人有虞洽卿,甚至於《老殘遊記》的作者劉鶚。與其說,晉商留下來的是一個個豪門巨族,不如說晉商是一個群體,一個龐大的群體。

這個群體的興盛與衰落在長階段的歷史中,已經顯得不是那麼太重要,重要的是,由這個群體形成的商業傳統和理財觀念,是一股強勁的力量,矗立於今天每一個山西人的人生背景之上。

在這個群體的影響之下,才有了孔祥熙,從一個太谷天主教堂唱詩班的信徒,一步步成為執掌全國財政大權的金融巨頭;

才有了從五台縣那個小買賣人家出身的「萬喜子」閻錫山,把山西省這一樁「大買賣」做成30年代中期全國的「模範省」。

就是為世人所詬病的山西窄軌鐵路,要按照經濟學原理來判斷,也是一個成本核算極其合理的項目。

新中國第一批財政專家同樣產生在山西。

第一任財政部長薄一波、中國人民銀行第一任行長南漢宸,這樣的巧合,不能不說與山西深厚的商業傳統有某種關聯。

就連今天的人民幣上「中國人民銀行」和「壹」「貳」「伍」「拾」「元」「角」「分」幾個字也是出自一個叫做馬文尉的山西陽曲人之手。

山西人:昔日輝煌,今日迷茫

每逢回顧那如此輝煌的歷史,就愈能感覺今日山西的悲涼。

不需要舉證太多的數據,比如國民生產總值、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城市的污染指數,還有國家級窮困縣所佔的比例,現代的山西也無疑是落伍的、不如人意的。

好在,我們生活在一個理性的時代,可以權且冷眼旁觀來看今天的「老醯兒」。

不能不說陳永貴。

因為在眾多指責和報怨的理由里,永貴大叔的白肚子手巾豈止是山西土氣的象徵,簡直就是中國政治的一個笑柄。

今天的大寨沉寂下來了,虎頭山上陳永貴的墳塋有些落寞,但更有了山野的清爽。

想起馬烽先生曾經寫過的一篇散文,叫做《與陳永貴的三次喝酒》,最後一次喝酒,陳永貴已經下野成為京郊農場的顧問。

儘管當時中央領導對他充滿善意,但當時他心情的鬱悶可想而知。

喝酒中間,他猛然對馬烽說:「這金碗碎了,份量還在!」

我想,可以理解這是陳永貴作為一個農民副總理對自己所做的評價。

據說陳永貴在20世紀80年代初定居北京,臨行前曾讓他的老夥計賈進才老人坐上他的紅旗車一起走出很遠,在一個地方停下,陳永貴與老實巴交的賈進才蹲下背對背靠著擠得很緊,陳問賈:你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年屆70的賈進才一臉惶惑,而陳永貴卻一聲長嘆。

這一走,就再也沒有回過大寨。

這裡面的苦澀也許只有他自己才知道。

山西作家趙樹理雖然不像魯迅、巴金那樣有名,在中國文學史上還是個值得一提的人物,因為他是「山藥蛋派」文學的開山老祖。

「山藥蛋派」其實是一個貶義的稱呼,是說山西人「土氣」,這是與那些自命清高的「洋派」文人相對的。

因為山西人比較保守,喜歡堅持老中國的傳統風格,於是山西人的行為舉止在「洋人』的眼裡就成了「土氣』的代表,而趙樹理則是代表中的代表。

事實上,他的《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恰恰是山西人忠厚、誠實、不藏奸詐的寫照。

「老醯兒」們的故事說不盡,「老醯兒」們的故事也道不明。

也許是因為歷史太過輝煌,今天的山西人沉靜而寂寞。

這種沉寂會持續到什麼時候呢?

本公眾號將陸續選編太原道的《人文山西系列》:

本站首篇10+閱讀量的文章:厚重的山西

山西為什麼被稱為「表裡山河」

山西,中國古代彩塑藝術的寶庫

山西古代石窟與石刻造像大歷史

山西古代壁畫兩千年大歷史

山西木構古建築巡禮

山西告訴你:遠古神話並非虛構

黃土高原上的別樣風景——話說山西窯洞

自古兵家必爭的八個山西軍事要地

山西最具代表性的十大人文名勝,是否也是你心目的地標?

韓石山:山西文化的歷史影響

韓振遠:矗立在人神之間品味山西古祠堂

楹聯伴君訪山西

宋金詞里看山西

絢麗多彩的山西民歌!

山西,貧瘠締造豐饒

魯順民:山西人,曾經如此輝煌

山西人的性格解讀

俯瞰山西,三晉大地就是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

晉陽、并州、龍城、迎澤——太原這些名稱的由來和含義你都知道嗎?

走近雁門關,走進歷史深處那一頁

雁門關前,那些不來的忠魂

山西男人——地地道道土做的男人

拆開應縣木塔給你看,令人震憾的匠心營造

如翚斯飛——山西唐代建築上的斗拱

韓振遠:大河出龍門

太原賦

最強「山西大全」來了!以後再也不用擔心被問山西有什麼了!

你曉得表裡山河幾十幾座山來幾十幾條河?

山西各縣市最高峰盤點

山西各縣市別名別稱盤點

漲知識,山西119個縣名歌(值得收藏)

點開以下鏈接,系統了解太原、了解山西、了解中國:

八、韓石山:山西文化的歷史影響

七、山西木構古建築巡禮

六、《人文山西系列》之《山右壁畫2000年》

五、《人文山西系列》之圖鑑《寂寞千年、撼天動地——石窟石刻大歷史》

四、《人文山西系列》之圖鑑《東方彩塑、世界瑰寶》

三、《人文山西系列》之《晉善晉美之表裡山河》

二、《人文山西系列》之《山右?爾在哪裡?》——山西省的由來

一、《人文山西系列》之《「晉善晉美」斷想》——厚重的山西

17、張珉《這座城……》之《太原起義與首義門》

16、張珉《這座城……》之《庚子教案與山西大學堂》

15、張珉《這座城……》之《張之洞治晉與梅山鐘樓》

14、張珉《這座城……》之《名士傅山與塵表孤蹤》

13張珉《這座城……》之《明清重鎮與太原府城》

12、張珉《這座城……》之《胡塵淚與雙塔寺》

11、張珉《這座城……》之《火燒晉陽與聖母之謎》

10、張珉《這座城……》之《大唐名相與狄梁公街》

9、張珉《這座城……》之《大唐北都與晉陽遺址》

8、太原道張珉《這座城……》之《霸府風雲與古墓儷影》

7、張珉《這座城……》之《異域孤軍與店頭古堡》

6、太原這座城之六:龍潛太原與龍天廟會

5、張珉《這座城……》之《水灌晉陽與豫讓橋》

4、張珉《這座城……》之《晉陽始肇之奢華》

3、太原道張珉《這座城……》之《穿越城市的河流》

2、「太原道」張珉《這座城……》之《晉祠流水憶先賢》

1、張珉《太原這座城……》

以上《滄桑閱盡話太原系列》17篇——

求稿——強調文學性——追憶青澀詩文鑒賞唯美絮語藝術探討圖鑑箴言民俗百科;

本平台非營利性,屬草根自媒體黑板報,大家小家、舊文新文、一概接納,不過就是編輯者退休以後消食破悶、健腦動手的一項養生愛好,同時所刊詩文美圖也希望為讀者增添一點兒茶餘飯後、閑讀養性的情趣;敬請賜稿!敬請分享、轉發!敬請讚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追憶青澀 的精彩文章:

TAG:追憶青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