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武則天是怎樣一步步當上皇帝的?長文深度解析

武則天是怎樣一步步當上皇帝的?長文深度解析

「武則天」這個叫法是怎麼來的?

武則天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甚至就連她的這個稱呼也都獨一無二。沒錯,她是姓武,名字卻不叫則天。後者是她的尊號——退位後叫「則天大聖皇帝」,去世後叫「則天大聖」。姓氏加尊號,就成了「武則天」。

這就等於稱唐太宗為李太宗,唐明皇為李明皇,其實不倫不類。但是沒有辦法,因為不能稱她為「周則天」。她建立的那個周朝,不但別人不承認,就連她自己,最後都只好宣布放棄。同樣,我們也不能稱她「唐則天」,因為「則天大聖皇帝」是武周的,不屬於李唐。至於她自己起的名字武曌,則幾乎從沒用過。因為當她有資格發明這樣一個怪字時,已經沒人膽敢直呼其名。她本人當然也用不著。那時,她的自稱是「朕」。

也只好叫「武則天」。

然而就連這也大成問題。武則天,是則天皇帝,還是則天皇后、則天太后?都是,又不全是,不只是。其實對於正統歷史學家,她就是一個麻煩的製造者。製造的麻煩也遠不止情人或名稱,而是把整個系統和程序都打亂了。

這當然因為她以女人之身而為皇帝。事實上,中華帝國並不乏女性執政者,只不過之前的呂后,之後的慈禧,都是女主而非女皇。女皇只有武則天,也只有她那個時代才會產生女皇。

因此問題便很清楚:她為什麼會當皇帝?

武周造字

女皇前奏:三個皇帝接班人

沒人想過武則天會當皇帝,包括她自己。這不僅因為她既非皇族又是女人,更因為她接手的大唐江山其實本是李世民的。太宗皇帝是那樣勵精圖治和深得人心,如果不是出了差錯,他的政權怎麼會被顛覆,又有誰能夠顛覆?

差錯出在接班人。

接班人原本不是問題,因為李世民有十四個兒子,而且長子李承乾、四子李泰、九子李治都是長孫皇后嫡出。皇后為人賢德,威望極高,太宗皇帝對她也十分敬重。因此於情於理於法,儲君都非嫡長子李承乾莫屬。

影視形象 李承乾 李世民嫡長子 第一個接班人 被廢

時年八歲的承乾在李世民即位後兩個月就被立為太子,便是證明。可惜這位太子實在不爭氣。太宗皇帝為他先後聘請了數位名師進行教導都無濟於事,以至於徹底失望。他自己則在漢王李元昌和宰相侯君集的煽動下謀反,事敗被廢,流放黔州(今四川省彭水縣),兩年後孤獨地死去。

依照宗法,儲君之位便輪到皇四子魏王李泰。李泰比承乾只小一歲,而且相貌英俊,聰明好學,端肅多才,是父皇一直比較喜歡和看好的。事實上廢太子李承乾鋌而走險,與李世民偏心眼,以及李泰氣焰囂張和步步緊逼不無關係。兵變失敗後,承乾曾對太宗作結案陳述:兒臣貴為太子,還能有什麼圖謀?只不過為泰所逼而已。如果父皇立泰為儲君,那就正好中了他的圈套。唐太宗心裡不免咯噔一下。

影視形象 李泰 李世民第四子 第二個接班人 被廢

朝中重臣也反對李泰,尤其是已故皇后的哥哥長孫無忌和諫議大夫褚遂良。他們主張立皇九子晉王李治。李治時年十六歲,雖不失為仁愛孝悌的良善青年,卻是出了名的糯米糰子,一點魄力都沒有。唐太宗就曾對長孫無忌憂心忡忡地說:你們都勸我立治兒,可是治兒懦弱,奈何?然而長孫無忌等人看中的,恰恰正是李治的溫厚文弱和一無所長。也許,他們伺候李世民已經很累,不想再來一位「雄主」。

影視形象 李治 李世民第九子 第三個接班人 冊立為太子

更重要的是,元老派有自己的既得利益,李泰身邊卻集結了一大批以功臣子弟為主的少壯派。這個班底就是他的「小艦隊」和小朝廷,隨時準備搶班奪權,改天換地。這可是長孫無忌、褚遂良他們不願意看到的。相比較而言,李治就要好控制得多。他沒有黨羽,沒有能力,也沒有經驗,只能躲在元老派的大樹下,實現唐太宗和魏徵一貫主張的君臣共治。至於性格的柔弱或懦弱,則是可以非常善意地正面理解為「仁孝」的。

這個算盤打得並不錯,只是沒把武則天算進去。長孫無忌也好,褚遂良也罷,都不可能想到李治身邊會出現蛇一樣的女人。他們當然也想不到,李治雖然好控制,卻不是控制在他們手裡,而是控制在武則天手裡。結果,他們把李治扶上了台,李治卻在老婆的指使下把他們整了下去。

當然,這是後話。

嘴上相讓,實則暗搶

李泰這邊也屢犯錯誤。他為了討得父皇歡心,奪取儲君之位,竟信誓旦旦地對唐太宗說:臣只有一個兒子。將來兒臣壽盡之日,一定為陛下把他殺掉,傳位給晉王李治。

這話實在太假,精明過人的唐太宗卻信以為真,滿心歡喜地告訴了褚遂良。他說:父子之愛,本是天性。泰兒為了遂朕心愿,居然提出作此犧牲,實在讓朕感動。

褚遂良立即警覺。沒錯,正因為父子之情是天性,所以魏王李泰必是作偽。於是上前一步對李世民說:陛下失言。請問天底下,哪有殺了愛子傳位給弟弟的?何況承乾謀反,不就因為太子之外另有奪嫡之人嗎?如果陛下要立魏王李泰,那就非處置晉王李治不可,否則魏王和社稷都沒有安全。

如此一來,事情就嚴重了。其實動動腦筋就能明白:魏王現在是只有一個兒子。將來呢?不再生了?如果像父皇李世民一樣,也生出十個八個來,難道統統殺了?就算李泰自己說話算數,他的兒子難道就坐以待斃?如果十幾個兒子都只有死路一條,難道不會聯合起來對付晉王李治?

李治這邊也有問題。李泰已經許願死後讓位,李治難道就不緊不慢地等著哥哥去死?他難道就不會對哥哥之死做點什麼促進工作?如果李泰死前來不及殺掉那些侄子,他又將如之何?難道親自動手或者刀兵相見?都不可預料。

可以預料的是,按照李泰提出的方案,太宗皇帝百年之後必有一場骨肉相殘的血光之災。而且,由於預設了先後兩位儲君,朝中大臣必定會分為兩派。到時候,兩派都會參加到宮廷鬥爭中來,就連國家都有分裂的可能。因此,如果要立魏王李泰為儲,那就只有現在就殺了晉王李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傳統文化 的精彩文章:

TAG:中華傳統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