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爸媽必學!嬰幼兒氣管異物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爸媽必學!嬰幼兒氣管異物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新聞鏈接:一位家住西安的網友稱,其閨蜜兩歲半的孩子參加家庭聚會,被一位親戚餵食了一粒開心果後嗆入了氣管,雖然緊急送醫,卻仍然於當天下午被宣布不治。】

曾經的一條新聞,讓我們唏噓不已,面對兒童氣管異物,我們應該怎麼辦?對於氣管異物,也就是咱們常說的卡著了,小編是深有體會的。一次聚餐,小編不小心被一顆花生卡到了,咳了半天也出不了,感覺都快不能正常呼吸了,還好,當時朋友讓小編向著椅子背用力衝擊腹部,才將那粒調皮的花生咳了出來。

都說3歲以下的小孩不宜吃乾果,其實,對於大一點的孩子,吃乾果也要格外注意,萬萬不可一邊玩鬧一邊吃東西。身邊大大小小關於兒童氣管異物的新聞看多了,所以,胖媽特別小心寶寶的進食,但畢竟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萬一發生了什麼意外情況,掌握急救措施才能化險為夷。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下「海姆立克急救法」,我覺得孩兒爸孩兒媽都應該學學,以備不時之需!!!(當然還是希望永遠都用不上才好)

GIF/1326K

先來普及一下基本常識,何為「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也叫海姆里克腹部衝擊法(Heimlich Maneuver),是美國醫生海姆里克先生髮明的,也稱為海氏手技。海姆立克急救法是全世界搶救氣管異物患者的標準方法,利用衝擊腹部——膈肌下軟組織,被突然的衝擊,產生向上的壓力,壓迫兩肺下部,從而驅使肺部殘留空氣形成一股氣流。這股帶有衝擊性、方向性的長驅直入於氣管的氣流,就能將堵住氣管、喉部的食物硬塊等異物驅除,使人獲救。

嬰幼兒海姆立克急救法

對於3歲以下孩子救護人員可以採用5次拍背法&5次壓胸法。

5次拍背法

家長可以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把孩子抱起來放在腿上,一隻手捏住孩子顴骨兩側,手臂貼著孩子的前胸,另一隻手托住孩子後頸部,讓其臉朝下,趴在救護人膝蓋上。用另一手掌掌根在傷病者背部兩肩胛骨之間拍擊5次,並觀察孩子是否將異物吐出。

嬰兒5次壓胸法

如果堵塞物仍未排除,實施5次壓胸法。使患兒平卧,面向上,躺在堅硬的地面或床板上,搶救者跪下或立於其足側或取坐位,並使患兒騎在搶救者的兩大腿上,面朝前。搶救者以兩手的中指或食指,放在患兒胸廓下和臍上的腹部,快速向上重擊壓迫,但要剛中帶柔。重複之,直至異物排出。

這個技術就是要多練習,很多在家裡的爸爸媽媽,一定要學會,關鍵時刻可以救孩子的命。一旦孩子窒息時間長,腦部缺氧,到醫院搶救就來不及了!!!

嬰幼兒氣管異物的癥狀

初發期:患兒一般在進食受到干擾時突然出現劇烈嗆咳和梗氣表現,繼之可出現聲嘶、喘息、口唇紫紺和呼吸困難。細小而相對光滑的異物,如葵瓜子、花生、黃豆等,可在患兒咳嗽時聽到異物向上撞擊聲門的拍擊音,手放在氣管前可有震動感。異物較大阻塞氣管或隆突處,可引起肺通氣障礙,表現為呼吸困難和窒息,若不及時取出異物恢復通氣會引起死亡。

安靜期:若異物較小,或異物進入支氣管內,則可表現為一段時間內的咳嗽和喘息,輕者甚至無表現。故此期的患兒容易漏診。

炎症期:吸入異物在氣道內刺激氣管粘膜發生炎症,或堵塞小氣道,出現刺激性咳嗽、或伴有喘息。隨著異物嵌頓時間延長,局部炎症反應加強,氣管內分泌物不斷增加,氣管粘膜腫脹加重,可出現持續性咳嗽、肺不張或肺氣腫表現。

併發症期:異物嵌頓一側支氣管內時間長了會被肉芽或纖維組織包裹,引起支氣管阻塞。氣道阻塞、排痰不暢容易繼發細菌感染,出現發熱表現。逐漸出現發熱、咳嗽、喘息、痰中帶血,出現肺不張和肺氣腫時會出現呼吸困難和紫紺。

如果進入消化道,並且沒有不舒服的表現的話,幾天後會隨大便排出體外,因為人的消化道最窄的地方就是咽部,如果能通過咽部,一般會拉出來;如果進入呼吸道,那麼孩子開始會有咳嗽,如果堵塞器官,那麼孩子會窒息;如果堵塞支氣管,會造成一側的通氣障礙,這些都需要及時就診,取出異物。

嬰幼兒氣管異物的危害

1、吞咽困難:多由異物嵌頓所致,其程度與異物停留的部位、形狀和有無繼發感染等因素有關。病情較輕時仍可進食半流質。如異物較大或合併感染時,吞咽困難較明顯,嚴重時可能飲水也感困難。小兒患者常有流涎癥狀。

2、吞咽疼痛:異物較小或較圓鈍時,常僅有梗阻感。尖銳性異物或有繼發感染時,吞咽疼痛常較明顯。異物位於氣管上段時,疼痛部位常在頸根部或胸骨上窩處,位於氣管中段的異物常伴有胸骨後疼痛。

3、呼吸道癥狀:異物較大、向前壓迫氣管後壁時,或異物位置較高,未完全進入氣管內,外露部分壓迫喉部時,均可出現呼吸困難。應予妥善處理,以保持呼吸道通暢。尖銳、粗糙不規則的異物,如不及時取除,可繼發感染,或並發氣管穿孔。

孩子被硬物噎著應注意什麼?

1、不能喂水

很多人認為嗆住了就要喝水,其實這樣只會加重引起嗆咳,如果不小心嗆進肺里,還會引起窒息,嚴重的話,還會引發吸入性肺炎。比如干饅頭吃進去,餵了水,饅頭會發脹,沒噎下去的話,就會在喉嚨堵住,更危險。

2、馬上做心肺復甦

被噎到了,不能幹等著到醫院救治,應該馬上做心肺復甦。如果看到人臉色發青或者發紫,前5分鐘做心外按壓,是最有效的。如果不及時救治,即使後面人搶救回來,腦子一度缺氧,臟器功能也會衰竭,受到影響。也可以用手或者筷子,在喉嚨(舌頭的三分之二)摳,誘導噁心,讓硬物吐出來。還有人常常採用一種將手指伸進口腔咽喉去取的辦法。如果是手指進入咽喉部摳,在嗆咳初期有一定效果。無論如何,搶救效果都不如海姆立克手法,有時操作不當,不僅無效反而使異物更深入呼吸道。

孩子氣管異物的預防

1、為寶寶購買玩具時,要查看是否適合3歲以下寶寶。在外包裝上,一般有詳細的說明,如果裡面有小零件,則不適合。

2、培養成寶寶良好的進餐習慣,在進餐時,不要說話、大笑、跑跳,更不要訓斥寶寶。

3、家中寶寶能觸及的地方,不要放細小物品,如扣子、錢幣、小球等等。

4、寶寶吃東西時,一定要有人看護,並要看著他咽下去。

5、寶寶吃果凍、花生、瓜子、葡萄、爆米花、水果糖等食品時,要格外小心,而且盡量不要讓寶寶吸入口中,而要用勺子放入口中。尤其是果凍,它質地柔軟,進入氣管後極易隨氣管變形,完全堵住呼吸道,因此最好不要給小寶寶吃。(我國從2006年5月1日起在生產領域開始實施規定杯形凝膠果凍直徑不得小於3.5厘米。但生活中不是只有直徑3.5厘米以下的小果凍可能導致寶寶窒息,其實對於5歲以下的寶寶來說,直徑在3.5厘米以上的果凍同樣很危險。寶寶把果凍咬碎以後,碎果凍分散到支氣管口的話,就非常危險。因此,不要給5歲以下的寶寶買果凍當零食。)

6、叮囑寶寶不要口中含著東西跑,也不要讓寶寶養成嘬食食物的習慣。

7、寶寶睡覺前,不要口中含著食物入睡。

8、不要給3歲以下的兒童吃帶殼的食物。寶寶牙齒未長全,不能將它們充分嚼碎,如果吃時不小心,很可能吸入氣管。可把果仁碾碎放在粥里給寶寶吃。

9、不要養成口含玩物的習慣,在孩子吃東西時,不要驚嚇或打罵孩子。

10、食物應儘可能搗爛、碾碎。

11、孩子哭鬧時,切不可往孩子口中塞食物,尤其是瓜子和花生米等堅果類食物。

12、勿使小兒接觸到生活垃圾,如紙片、碎雞蛋皮等。

13、小兒玩氣球時應非常注意,決不可將氣球碎片放在嘴上吸著玩。

14、小學生應注意勿養成咬筆頭、筆帽等壞習慣。

一般來說,呼吸道異物類型接診的病例中花生、瓜子、豆類及帶殼食物最為多見,其他特殊的如螺絲釘、帶珠鋼針、竹籤、金屬環、狗尾巴草、五角星、口哨、塑料貼圖、魚鉤、髮夾、蒼耳球、拉鏈也時有發生。學齡兒童所卡氣管異物以圓珠筆帽、口哨多見。家長們可都長點兒心吧,家中的類似雜物不要讓孩子接觸,尤其孩子一個人玩耍時更要注意。給孩子食用帶硬殼的食物時,一定要剝乾淨,不要讓孩子自己拿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孩子的禮物 的精彩文章:

想在過節的餐桌上露一手,椒鹽蒜香排骨學起來
甜馨穿潮牌與pgone同框 抹紅唇與媽媽比美!前方星二代高萌預警!
夏日嚮往的生活,就是泡酒店啊!北京周邊親子酒店推薦
帶娃逛玩博會指南:千萬別錯過這些超值玩具!

TAG:孩子的禮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