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書法的五大字體

中國書法的五大字體

中國書法的五大字體

小可愛們有沒有覺得會寫毛筆字的人很帥呢?而且還寫著一些我們看不懂的字,小編也是這麼覺得。有沒有好奇他們寫的字體是哪一種呢?

下面,小編來給你介紹一下中國書法的五大字體:篆書、隸書、草書、行書、楷書。讓我們一起來領略一下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書法文化吧。

篆書

篆書分為大篆、小篆兩種。

1.大篆

(1)甲骨文

最早的文字,是殷商時期(距今約3千年),先民們預測凶吉禍福,記載占卜、祭祀等活動,刻在龜骨、獸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在歷史上曾經失傳過。

(2)鐘鼎文

在青銅器時代的商周,鑄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又稱為金文,鍾代表樂器,鼎代表禮器。籀文就是指鐘鼎文,是真正的大篆。

(3)石鼓文

戰國時代秦國刻石。石鼓共十個,形似鼓狀。

2.小篆

小篆字的結構成縱勢,布白對稱勻稱,用筆中鋒圓轉,線條粗細變化不大,具有遒勁、圓潤的美,被稱為玉箸篆,象玉質的筷子。

隸書

隸書,亦稱漢隸,是漢字中常見的一種莊重的字體,書寫效果略微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呈長方形狀,講究「蠶頭燕尾」、「一波三折」。

隸書的代表作品主要有:漢《張遷碑》、《禮器碑》、《史晨前後碑》、《乙瑛碑》、《石門頌》等。

草書

草書:形成於漢代,特點是結構簡省、筆畫連綿存字之梗概,損隸之規矩,縱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創之意,謂之草書。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1.章草的代表作有吳皇象《急就章》、《文武將隊帖》

2.今草的代表作:晉王羲之《十七帖》、唐朝孫過庭《書譜》

3.狂草最有名的有唐朝張旭《古詩四帖》、唐朝懷素《自述帖》

行書

分為行楷和行草。行書是界於楷書和草書之間最適用的一種書體,接近於楷書的稱為行楷,接近於草書的稱為行草。

1.行楷

如:東晉王羲之《蘭亭序》

2.行草

如:晉王獻之《鴨頭丸帖》、《中秋帖》、唐顏真卿《祭侄稿帖》

楷書

楷書又稱正書,或稱真書。楷書是最晚形成的字體,始於漢末。

用筆質樸渾厚,雍容自然。其特點是:形體方正,筆畫平直,法度嚴謹,結字端莊。如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潛藏豐富的內涵。

文/莫雲貞

圖片來源於網路

編輯/網路部

審核/黃敬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右醫書畫文化 的精彩文章:

初學者之毛筆的選用

TAG:右醫書畫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