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詳解葫蘆蟲具的范制技術

詳解葫蘆蟲具的范制技術

葫蘆范制模具七瓣傳統模具

傳統工藝繼承老模子工藝,以老模為樣板精製而成

模具為母模,可反覆使用可以翻製成石膏或紙模

將翻制好的模具,套在生長中的葫蘆上,待成熟後即成模具之形狀,質佳者為上等收藏把玩件,日久有極高收藏和經濟價值。范制葫蘆工藝始於明朝,興於清代,當時為皇家與貴族才有條件收藏,現代民間收藏把玩愛好者很多,已成為人們喜聞樂見愛好之一。鳴蟲葫蘆為京津玩家所青睞,從清代起已形成一種鳴蟲文化,集收藏把玩於一體,品質佳的鳴蟲葫蘆為收藏家,玩友們所喜愛。當然價格也不菲。葫蘆為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具有很強的可塑造性,成熟成形的葫蘆優美的造型使人們愛不釋手。

葫蘆器的范制原理雖很簡單,但工藝比較複雜,尤其是造型奇特、形體較大、花紋圖案複雜的器物。相對來說,蟲具形體不大,造型有限,范制起來較為容易,成功率還是很高的。筆者缺乏范制的實際經驗,只是根據有關資料並結合他人的經驗,將范制葫蘆蟲具的基本步驟和方法略作介紹,供愛好者參考。在實際范制過程中,可能還會出現一些新的問題,只能對症下藥,予以解決;在積累幾年經驗的基礎上,方可取得明顯的成效。

1、制木胎

清代早期范制葫蘆器,多用木模,前面已經提到。木模的優點是可以雕刻出十分細密的花紋,造型不受限制;缺點是費工費時,且一具模只能范出一件成品。至晚清,蟲具的范制主要是泥模,只要刻制出一件陽模木胎,即可翻制出無數陰模泥范,可大批生產。但其缺點模上的花紋圖案較為粗略,產品不太精緻。現代的蟲具范制,全為泥模。這裡只介紹泥模製作。製作泥模的第一步先要做木胎,做木胎的方法我們已在前文介紹過。

2、翻泥模

制模的第二步是用木胎翻成泥模,泥模所用的土即磚瓦窯上的那種坯土、沙性、很細膩。為保證質量,土要先用鐵絲網篩過,中間不以夾有雜質。和泥前要先用水將土浸潤一夜,完全泡透、變軟。和泥時要反覆踩踏,一直使泥變得十分柔軟為止。如用專門的攪拌機和泥,效果就更好了。泥的稀稠程度要適度,太稠泥模上容易裂縫;太稀則難馬成型。用和好的泥包在木胎上,厚度為2厘米,不能太薄,以免承受力太小,被葫蘆撐破;但也不必太厚。待泥稍干,小心抽出木胎中間的一根木條,其餘六根也依次抽出。這樣,泥模就翻成了。將其放在背陰處晾乾,準備入窯焙燒。如果發現翻出的泥模內壁有問題,可稍加修整,用砂紙打磨光滑。

燒制泥模與燒制磚瓦的方法是一樣的。燒制磚瓦是一種專門技術,較難在短時間內掌握;其實也不必為了制模而去專門學習這門工藝。一般的做法是翻出泥模後,由磚瓦窯代燒,燒窯工人會掌握好火候,燒制出符合要求的泥模來。當然,由於泥模放在窯中的位置不同,受熱程度不同,會出現一部分廢品,如爆裂、變形或堅固程度不夠等等,但絕大部分是優質品,可以用來范制葫蘆。

3、套模

種植葫蘆比較容易,一般農家都會;葫蘆的生長也不需要什麼特殊的管理,這裡就不再介紹種植方法。但有兩點應該強調:一是種植的時間要盡量早一些,北方在陽曆四月份就應該下種;太晚葫蘆的生長後期供養不足,不易長得飽滿結實,影響成功率和成品的質量。二是要根據范制的蟲具的形態,選擇適當的品種。這一點尤為重要,處理不當,可能會徒勞無功。根據前人的經驗,范制葫蘆蟲具只能用瓠子,即本書在「葫蘆的種類」一節中介紹的第五種。瓠子的形狀為長筒形,與蟲具的基本形態相似,只要養料充足,可以長得又粗又長,能夠確保充滿模具內的空間;幼時很柔嫩,可塑性極強。但如用其他品種,則會出現種種問題。如亞腰葫蘆,其腰纖細,即使養分充足,腰部也不會變粗,以之范制,必然難以充滿模子。扁圓葫蘆也不行,其天生扁圓,套入模內後,平行生長有力,垂直發育不足,也難以成器。

瓠子結實之初,容易長得歪斜,所以當其開花時,就應該將花扶正,令花蕊垂直向下,並及時進行人工授粉。套模不要過早,葫蘆坐果後讓期自由生長,多見陽光,這對它以後在模內的生長是有好處的。但更要注意套模不能太晚,以免葫蘆長過頭,套不進模內去。套模前要先在泥模上繫上繩子或鐵絲,掛在葫蘆架上,套時要注意使葫蘆的花蒂對準泥模底部中心,如偏斜,長出來則不美矣。

4、管理

套模後,要加強葫蘆的肥水管理,使葫蘆得到充分的養料,儘快充滿模內瓣全部空間。肥水愈充足,以後得到的成品會愈飽滿、愈厚實,價值也就愈高。套模後的葫蘆,只要天不下雨,不必遮蓋任何東西,以使其得到更多的光和風。下雨時要用塑料布遮蓋,不使雨水浸入模內;模內積水,則葫蘆易腐爛。

經驗證明,肥水過多也有弊病。當葫蘆充滿模子後,葫蘆仍繼續發育,結果往往長得過於膨大,其實模內部分很少,大部分都堆積在模具的上方,將成為無用的「下腳料」。同時還發現,模外的部分因接觸陽光和空氣,長得飽滿厚實,模內部分卻較單薄,不甚結實。這就提醒我們,選擇瓠子的籽種時,不要使用形體過大者,只要保證葫蘆體能充滿整個模子即可。另外也有人認為,葫蘆開花前,要及時掐頂,使秧蔓長出很多分枝,這樣結實既多,每一實的形體也不會過大。還有人認為,當葫蘆充滿模子後,要控制肥水的供應,使其稍微乾旱一些,抑制其發育。

最令治匏者感到頭痛的一個問題是葫蘆的病毒害。我們常可看到,一個造型優美的葫蘆蟲具,表皮上卻出現了片片斑痕,使其審美價值大為降低。這是由一種瓜類炭疽病引起的。這種病主要發生在生長中期以後,莖葉和果實都可能致病。果實多在將成熟時發病,成熟度越大,發病越快。病斑初為淡綠色,近圓形,擴大一變為褐色至紫色,微凹陷,中央有許多黑色小點,濕潤時病斑上生粉紅色的粘狀物。發病嚴懲時,可使葫蘆變質腐爛。若葫蘆柄受害時,初結葫蘆常變黑皺而死。此病萌發的最適溫度為22℃—27℃,生長的最適溫度為24℃。間歇性的降雨或露水,有利病害的發生和流行。在相對濕度87—95%的條件下,發病溫度範圍可進一步擴大。防治此病的方法是:選用無病植株的健全果實留種,播種前用55℃溫水浸種15分鐘,效果良好。輪作與清潔田園。與非瓜類作物進行二年以上的輪作,以減少或消滅土壤中的病菌;尤其不要在前一年種植紅薯的地里種植葫蘆。同時要將帶病枝葉或果實及時燒毀或深埋。在生長期中,從幼苗時起,每隔7—14天噴一次200倍波爾多液,或500倍代森鋅液,共噴5—6次。如病害已經發生,應先將病葉除去,然後噴葯。模內的葫蘆體有無病害難以發現,可定時往模內滴葯,或套模前將模子放在藥液中浸泡一下,有病則漢,無病則防。

5、採摘

葫蘆的生長期一般為5個月左右,除了肥水要跟上,只有長夠了這麼長的時間,葫蘆才能成熟。如果從葫蘆的顏色上去判斷,其生長可分為三個階段;葫蘆為綠色時是它的「少年期」,此時葫蘆從裡到外均尚柔嫩,正處於較強的發育期;葫蘆呈白色時,是它的「中年期」,發育基本成熟,但尚欠「火候」;葫蘆變成黃色時,是它的「老年期」,說明已經完全熟透,這時採摘才能保證它不會有其他變化。有人在葫蘆剛剛泛白時,剛覺得皮質發硬,便匆匆忙忙地摘下來,但過一段時間就會發現,有的部分已縮得皺皺巴巴,這說明葫蘆尚未真正成熟。如剖開,可以發現籽種不飽滿,內瓤尚未完全變干。古人的經驗認為,霜後採摘最為保險。此時氣溫已降得很低,成熟的葫蘆已開始變干,未成熟的也不再繼續生長。用以觀賞的葫蘆,採摘時往往連柄上的須蔓一齊剪下,以須陪襯葫蘆體,范制原葫蘆蟲具就無此必要了,從柄處剪下即可。連模的葫蘆很重,要小心輕放,不要摔到硬物上,以免將模內的葫蘆摔裂。要去掉泥模可提起葫蘆柄,用小頭輕輕敲打泥模的外部,泥模便會成片脫落。脫模後的葫蘆不要與硬物、利器相碰,以免有傷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是雕刻師 的精彩文章:

我會雕刻師雕刻素材素描手稿圖譜(二)
這些「禪意」竹雕,美得讓人無法自拔
我會雕刻師雕刻素材素描手稿圖譜
我是雕刻師=素描手稿四十九期:招財貓紋身雕刻素材
我是雕刻師=素描手稿四十八期:匕首紋身雕刻素材

TAG:我是雕刻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