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國家技術轉移體系:打向科研「兩層皮」的一記重拳

國家技術轉移體系:打向科研「兩層皮」的一記重拳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余鵬鯤】

9月26日,國務院正式印發《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方案》,提出了「兩步走」建設國家技術轉移體系的目標。即到2020年,基本建成適應新形勢的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初步形成互聯互通的技術市場;到2025年,全面建成結構合理、功能完善、體制健全、運行高效的國家技術轉移體系。筆者認為這是政府再次發力解決科研與運用兩層皮問題的一個重要舉措。

隨著中國的經濟總量持續做大,加之國家和政府資金始終如一的對科技創新進行傾斜,現在的科研環境已經有了很大改善,新的科研成果也不斷湧現。2015年中國專利的申請數量已達到了世界第一,在高鐵、人工智慧、石墨烯、超算、天文探測、量子通信等領域已處於世界先進水平。無論縱向還是橫向相比,中國的科研工作者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不過如果要繼續進步,就必須解決一些過去沒能解決的問題。科研與運用相脫離的「兩層皮」問題就是其中之一。

科研「兩層皮」問題的前世今生

建國以來,面對著國家積貧積弱、工業體系落後的現狀,國家直接對科研工作進行計劃。優先調配人力物力對國家重點科技項目進行攻關,並把科研計劃與國家的總體規劃結合起來。相當長的時間內這套制度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許多大家耳熟能詳的成果,如兩彈一星、青蒿素、萬次計算機、潛射導彈就是在這套體制下產生的。

這種方式在國家安全和重大經濟發展領域有巨大的價值,主要的優點是抗風險能力突出,能對弱項進行長期培育。如中國的超級計算機發展,耗時數十年,終至世界前列。而普通公司根本沒有這樣的耐心去培育自有知識產權的超算體系。在這種情況下,「兩層皮」的問題並不存在,因為沒有相關的應用國家根本不會對科研項目給予立項。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有了完備的工業體系之後,這種國家科研投資的方式也暴露出一些不足。首先是資金配置上不太靈活,由於科研資金的安排計劃是完全與國家預算同步的,但是科研創意是無法計劃和安排的。如果科研工作者在項目申報截止期後才有了充分的設想,又不足以使用特備預備資金時,往往就需要等1-5年不等的時間以獲得啟動資金。

另一個缺點是不利於改善人民生活,很多日化和生活用品也需要進行科研以實現產品的升級換代,國家部委雖然積極的參與其中關鍵產品的研發,但往往滯後於市場和企業的需要,這點在對外開放市場之後變得更加明顯。

因此改革開放之後,這套體製得以保留。但同時也逐漸開展以科研志趣和企業需要為主導的科學研究。一些很長時間不能直接見到效益的科學研究也獲得相關基金的資助,一大批像聯想、中興、長虹等科技企業也成長起來。同時科研與運用「兩層皮」的問題也是在這時候凸顯出來的。兩層皮是一個很精準的描述,因為這既說明有時科研與應用相分離的情況,又刻畫了部分科研人員既拿國家科研經費又為企業跑腿的形象。

「兩層皮」的問題阻礙了中國邁向科研強國

2015年末以來隨著領導人的反覆提及,供給側改革逐漸家喻戶曉。其實科技創新領域同樣需要進行供給側改革。截止2016年,中國當年畢業大學生765萬人、碩士研究生數十萬、博士生數萬。為了培養大學生、研究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國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2016年僅中央政府本級預算就投入2706.43億到科技攻關中去,還不連文傳、教育、保障就業的支出,佔到當年中央財政預算的10%左右。不過預算雖多,被接受高等教育學生的龐大基數一除,還是顯得有些單薄。

況且人才的培養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通過解決一些相對簡單的問題「練練手」,很難直接進行基礎科學的研究。但是解決簡單的問題也是可以創造經濟價值以及鍛煉學生創業能力的。沒有國家技術轉移體系的構建,很多有經濟價值的嘗試最終卻沒有變成商品,很多將來不想從事科研學生又沒能通過學到的科學知識進行創業活動,這實在不得不說是一種浪費。

此外現有的很多科技立項,由於缺乏市場實際的檢驗,陷入了從論文到論文的怪圈。學術界人士觀察到國外的研究新動向,也在國內進行申請立項。這就完全成為了追隨式的研究,沒有基於本國產業實踐進行探索,自然不可能走完從理論到實踐的循環,只能從理論到理論,最終雖然產生了幾篇論文,對國內發展的貢獻卻是有限的。

相反如果和國內需要緊密聯繫,那麼哪怕研究的方向與國外接不上軌,科技含量低一些,持續做下去,也會促進國內經濟社會的發展。袁隆平院士就是其中的典範,他的雜交水稻,大大提高了單位糧食產量,保障了我們國家的糧食安全。在繼續提高產量遇到困難的情況下,他在耄耋之年轉變了研究重心,最近能在鹽鹼環境生長的「海水稻」又吸引了大量的關注。其實不僅是「海水稻」,為了解決重金屬污染土地農民種地增收與食品安全的矛盾,他和他的團隊還研究出了「親本去鎘水稻」。

這充分說明了,只有緊緊與國內產業實踐相結合,中國的科研創新才能成為保障社會發展的利器。從大到強,需要使科研成果儘可能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

(袁隆平院士和他的雜交水稻)

面對問題,政府方案這麼說

由於問題的複雜性,《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方案》也涉及到科技成果轉化的方方面面。

從原則上,提出了市場主導、政府推動的基本原則。這並不是說要把科技創新完全交給市場,而是各有分工和側重。今後國家的科研資金更多的向基礎科學和高新科技進行側重,充分體現國家投資的優勢。而為企業需要而研發的成果,當然應該讓企業有更多的話語權,避免無效投入。此外針對軍民融合、各行業聯動、國際國內交流等也提出了「縱橫聯動,強化協同」的原則。

過去由於不同行業的封閉性,當某種技術在某個行業得到突破時無法及時的轉入其他行業,軍用設備也往往不會直接從民用型號進行研發。這次方案首次提出可以通過「揭榜比拼」「技術難題招標」等形式面向社會公開徵集解決方案。

同時方案提出的體系布局也有亮點,在基礎架構中提到要「以統一開放的技術市場為紐帶,以技術轉移機構和人才為支撐,加強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給與轉化應用」。這是一次觀念上的突破,過去我們提到科技成果轉化首先想到的是轉化「成果」—即已經完成的科技創新。實踐證明這種想法在實際操作中存在相當多的問題,高校產生的科技成果很多是市場角度的半成品,可改進性、操作性、穩定性都比較差,需要後續大量的優化。

根據市場的新需要,有時還需要研發新的產品,需要有經驗的科研人員參與。這都要求技術轉移必須把人甚至團隊一起帶走,國外的經驗證明了團隊和人才的價值甚至比原本的科研產品還要大。

例如被稱之為矽谷的「西點軍校」的仙童半導體公司,原來的母公司的主要業務只包括航空攝影和新型飛機,但得到從肖克利實驗室出走的八人團隊後就立即研發出新工藝,並在半導體領域站穩腳跟,原來的肖克利實驗室則隨之沒落。

此外,人才和團隊隨成果成功的轉移還要求在合適的時候能轉移回來,才有助於保持學術界務實的良好風氣以及大量培養行業通用人才。這些都需要以技術轉移機構和人才作為支撐。

(仙童半導體從肖克利的實驗室得到了整個團隊,其中許多人後來為英特爾服務)

國家技術轉移體系的建設最終必將使「產學研」更緊密的聯繫為一體,突破現有的「兩層皮」現象,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的科技和企業管理方面的知識,同時國家也能把資金花到刀刃上,企業也會更有科技含量,最終形成「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的良好局面。讓我們拭目以待!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軍工頻道 的精彩文章:

2038年後美軍再也見不到現役最強大軍艦了
打不開的魔盒——日本核武裝論的前世今生
CR929遠程寬體客機為何選擇與俄羅斯合作?
055型驅逐艦裝112枚導彈,太少?
諷刺!美國嚴查網民購買高壓鍋和背包以製造炸彈,卻對槍械網開一面

TAG:觀察者網軍工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