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光(民間故事)
明朝嘉靖年間,季廖任新城知縣。這一年,新城遭遇旱災,收成銳減,很多人家斷了吃食,但朝廷的賑災糧款卻遲遲不下來,可把季廖給急壞了。
季廖幾次召集糧店的老闆們,想跟他們賒些糧食,以賑濟災民,但這些老闆們為富不仁,竟一兩糧食都不肯給他。他又不能強令他們開倉放糧,真要把他急死了。
這天晚上,季廖正在冥思苦想救災之策,忽然從窗外刮進一陣風,那燭光搖曳了一下,就滅了。屋裡頓時一片漆黑,只有清冷的月光透過窗紙灑進來。他急忙掏出火折,打出火星,卻見蠟燭已經燒盡,只剩幾滴蠟油沉在燭台上。他靈機一動,不禁喜道:「有了!」
第二天一早,季廖就讓差役去通知糧店的老闆們,再到縣衙議事。老闆們對此已經疲了,晃晃悠悠地來了,心裡早打定了主意,就是一兩糧都不賒。
別看他們只是些糧店老闆,可他們都有後台,季廖敢來硬的,那就離倒霉不遠了。
見糧店老闆都來了,季廖就說道:「本官請各位老闆過來,是想賣一樣東西,不知各位是否有意向。」糧店老闆都沒想到季廖沒提賒糧的事,卻說要賣東西,一時都不知他葫蘆里賣的什麼葯,面面相覷。良峰糧店的老闆劉良峰是這些糧店老闆的頭兒,大家都看他的眼色行事,這時就一齊望著他。劉良峰不慌不忙地問道:「大人要賣的是何物呢?」
季廖胸有成竹地說:「本官要賣光。」
老闆們都懷疑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聽錯了,面面相覷之後,又迷惑地望著季廖。劉良峰開了口:「我們沒聽清楚,大人要賣什麼?」
季廖重重地重複了一遍:「本官要賣光!」
劉良峰追問道:「什麼光?」
季廖說:「光嘛,就是光啦。日光、月光、星光、燭光、火光,本官都可以賣。你們願意買哪樣,可以跟本官說,價錢也可以協商。」
幾個糧店老闆一聽這話,不覺笑了起來。看來這位知縣大人想錢想瘋了,又沒有值錢的東西可賣,居然想到了賣光。可不論是日光、月光,還是星光、燭光,我們就是不買,你還能都給扣住不成?這分明就是想訛錢啊。劉良峰道:「我們雖說有些錢,可那錢也是辛辛苦苦賺來的,不是大風刮來的。那些光大人還是留著吧,我們是不買的。」
季廖問他們:「你們決定不買啦?」
幾個糧店老闆使勁地點了點頭。
季廖一字一頓地說:「既然你們不買本官的光,那日後就不許賣本官的光。若發現你們偷著賣,本官決不輕饒。發現一次,罰款五十兩銀子。諸位可有異議?」
糧店老闆們都偷偷地笑了,連連點頭,說沒有異議。季廖怕他們反悔,就寫下了文書,雙方簽字畫押。
很快,知縣大老爺賣光的故事就在坊間傳開了,人們都只能給他一個評價「窮瘋了」。
這天,劉良峰正在後院喝茶,忽然,一個小夥計慌慌張張地跑過來說:「老爺,不好了,縣衙來跟咱收銀子了!」劉良峰氣得把茶碗蹾到桌上,大聲說:「走,看看去!誰敢在閻王爺頭上動土,我先把他拉墳裡頭去!」他帶著小夥計奔到前堂,見幾個縣衙的差役正在那裡等著他。他不禁怒道:「你們要幹嗎?!」
一個差役抱拳給劉良峰行了個禮,不慌不忙地說道:「劉老闆,我們奉縣太爺之命來跟您要罰款。」劉良峰一愣,問道:「什麼罰款?」那個差役說道:「你們都跟縣太爺保證了,不許賣光,可你們的小夥計剛才卻說賣光了。按約定罰銀五十兩。」
劉良峰想起這個茬兒來,轉臉問小夥計是怎麼回事。小夥計愣愣地說,今天糧店裡來了許多買糧的人,可劉良峰交代過,每天只許賣一千斤糧,不許多賣。賣完了一千斤糧,後面的人還嚷嚷著要買,他只好對那些人說,今天賣光了,不再賣了,然後,差役們就進來要跟他收銀子。
劉良峰這才明白,他上了季廖的當。但白紙黑字寫著,那是反悔不了的。他只好給了差役五十兩銀子,然後訓導夥計們,千萬不要再說「賣光了」這三個字。
第二天下午,劉良峰正在後院喝茶,小夥計又跑進來,著急地喊道:「老爺,你快看看去吧,我們可管不住了!」劉良峰忙問他是怎麼回事。
小夥計說,今天糧店裡還是來了很多人要買糧,老闆定下的一千斤糧早就賣光了,可小夥計怕被罰銀,不敢說,又不知道該怎麼說,那些買糧人不肯走,現在還在前堂里嚷嚷呢。劉良峰怒道:「你們就是笨!不說賣光了,就說賣完了,不就得了嘛!」
這時,就聽牆頭上有人一笑,他忙扭頭看去,見季廖正趴在牆頭上呢。他問道:「知縣大老爺,你趴我家牆頭上算哪門子事?」季廖笑道:「不趴牆頭上,哪知你背後賣光啊。劉老闆,你剛才的的確確說了賣光,不會抵賴吧?快,把罰銀拿來吧。」
劉良峰一愣神兒的工夫,也想起來了,剛才他確確實實說過「賣光了」。這被季廖聽了去,他當然不能抵賴,可真要掏出五十兩銀子,他又真心疼啊。他恨不得扇自己倆嘴巴。季廖收起銀子,似笑非笑地說:「『賣光』這倆字,以後就不要說了,不然,這白花花的銀子說沒就沒了。」說完,季廖留下兩個差役盯住劉良峰,他又帶人到另外幾家糧店去收罰銀了。
劉良峰越想越氣。這說錯句話,就讓季廖罰走了五十兩銀子,太冤了。他想著那幾個糧店老闆跟他境遇相同,就打算去找他們商量商量。
剛走到半路,就碰到了那幾個糧店老闆。原來,他們也跟劉良峰一樣倒霉,兩天的工夫,就讓季廖罰走了百十兩銀子。他們心疼啊,正是要來找他商量對策的。劉良峰說:「這『賣光了』是咱們的口頭語,說了半輩子了,哪會說改就改,一下沒注意,就讓季廖罰走五十兩銀子,太虧了。咱得去找他,把這個理辯回來。咱是說把糧賣光了,又沒賣他的光,他罰得著咱們嗎?」
幾個糧店老闆齊聲說「是」,然後一齊氣勢洶洶地去縣衙。
劉良峰他們剛到縣衙,一群孩子忽然從四處跑出來圍住他們,磕頭謝恩。糧店老闆們都愣住了。季廖從一旁走過來說,那些罰銀都買了糧做舍粥之用,救了這些孩子的命,孩子們對他們表示謝意,那也是應該的。幾位老闆的善行,必得善報。還望幾位老闆繼續行善,幫助窮苦人熬上幾天,等朝廷的賑災銀一下來,即刻還給他們。
糧店老闆們被戴上了高帽,想摘都摘不掉了,只好喏喏地點頭應著。雖然季廖不再罰銀,但每天捐出幾百斤糧,那是他們親口應下的。
幾天之後,朝廷的賑災銀兩撥下來了,季廖果真把罰銀都還給了糧店老闆們,分文不少,一時成為美談。大災之年,新城縣沒餓死一個人,也無一人外出討飯成為流民。


※得福村傳奇(傳奇故事)
※玉婚約(民間故事)
※罈子王傳奇(民間故事)
TAG:西行探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