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一份價值740萬元的健康建議!諾貝爾獎專家:違背「生物鐘」的後果是……

一份價值740萬元的健康建議!諾貝爾獎專家:違背「生物鐘」的後果是……

小時候,父母常常嘮叨你:「早點睡覺,11點前上床」、「按時吃飯,晚上6點最好」……多年後你才懂得,這一句句不經意的提醒,就是最科學的健康準則。

10月2日,2017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來自美國的遺傳學家傑弗里·霍爾、邁克爾·羅斯巴什、邁克爾·楊三人被授予該獎項,以表彰他們發現了「生物體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

這個研究聽起來似乎很深奧,但通俗點講,實際上就是如何控制生物鐘轉換對身體的影響

你知道諾貝爾獎金多少錢嗎?900 萬瑞典克朗,相當於 740 萬元人民幣,所以這篇價值 740 萬元的建議請你一定仔細閱讀。

《生命時報》(微信內搜索「LT0385」即可關注)邀請權威專家,解讀諾貝爾獎背後的人體健康奧秘,送上一份專家公認的健康作息表,好身體從「順時而為」開始。

受訪專家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院長 唐旭東

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教授 伍學焱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睡眠醫學中心主任 郭兮恆

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遺傳與基因組醫學科主任 祁鳴

南方醫科大學神經生物學博士 揭威

GIF/70K

專家解讀「生物鐘」的秘密

人體有個「生物鐘」,它控制著晝夜作息。這個概念人盡皆知,但它究竟如何控制?恐怕知者甚少。

長期以來,人們切身感受到,遵循人體節律,身心愉悅。如果違背則精神萎靡,甚至生病。

然而,真正從分子角度揭示生物節律的原理,是由這三位遺傳學家的先驅性工作開始的。

所謂生物節律,是各種生物體內的諸多生理活動,因外部環境的節律變化(如地球自轉形成的晝夜),呈現出周期性變化,比如,晝夜更替、月圓月缺、四季輪迴等,動物大遷移、花開花落等現象也是。

南方醫科大學神經生物學博士揭威對《生命時報》記者說,早在20世紀50年代,現代行為遺傳學奠基人西摩·本澤就最先提出「單個基因能夠影響行為」的觀點;70年代從果蠅中發現並鑒別出控制晝夜節律鐘的特殊基因「period」。

而此次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成功分離出了period基因,並發現該基因所編碼的一種特殊蛋白,從而揭示出細胞控制生物鐘的內在機制。

研究發現,這一基因會在夜晚積累,白天降解,以24小時的循環狀態波動,與晝夜節律同步發生。包括人類,各種生物體都遵循這個原理。

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遺傳與基因組醫學科主任祁鳴說,人體的生物節律更是多種多樣。

一晝夜中,人的體溫、脈搏、血壓、記憶力、氧耗量、激素的分泌水平都在變化,有時還呈現周期性。

國外科學家類似研究不少,比如體力盛衰周期是23天,情緒波動周期是28天,智力波動周期是33天。

GIF/70K

違反「生物鐘」,身體遭殃

生物節律就像一雙看不見的手,調整人體生理狀態,而違背節律與多種疾病的發生風險有密切聯繫。

經常熬夜

違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一切行為,都可能造成節律紊亂,睡眠障礙就是節律紊亂最典型的表現。

晚上該睡覺的時候,卻在工作或遊戲;白天應該清醒的時候,卻在犯困……長期的睡眠剝奪,不僅造成自身生物節律的紊亂,還會影響工作生活。

久而久之,出現注意力不集中、判斷力差、飲食障礙等問題,機體免疫力也會下降,易感染疾病或加重原有病情。

孩子熬夜,影響生長發育,老人缺覺會增加阿爾茲海默症、帕金森症等神經退行性疾病風險。

不按時吃飯

除了睡眠節律,消化生物鐘也很重要。按時進餐,飲食有節,這裡的「節」指有規律、有節制。

早上7點、中午12點、晚上6點是人體消化期,胃分泌酸和酶幫助消化。

如果這些時段不進餐,酶會加重消化和腐蝕,帶來粘膜炎症甚至潰瘍,影響消化吸收功能,形成肥胖,增加患癌症和糖尿病幾率。

違背體溫健身

專家表示,人的體溫在凌晨3~4點時最低,傍晚時最高,波動不超過1度。

晨練時,體溫較低,人體血液黏度上升,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下午五六點鐘運動的話,體力、耐力和體溫達到最高峰,可起到熱身的作用,運動效果更好。

除此之外,一些微小的變化,如心跳、血壓、血脂、呼吸等,一旦被打破,可能潛伏著巨大的病變。

肝功能受「肝生物鐘」影響,破壞了肝的生物節律,加速多種肝病惡化,如脂肪肝、肝硬化、肝炎,甚至肝癌。

GIF/70K

順時而動,最便宜的長壽方法

「生物節律」的研究提示人們: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按時吃飯,到點睡覺,非常重要。

由於每個人的生物鐘是不一樣的,不能強求每個人同時睡覺和起床,但可以遵循生物節律,合理安排每一天。

一份科學的作息時刻表,想要健康就最好這樣安排生活:

1~3點

進入熟睡

這段時間是肝臟工作的旺盛時段,最好早早進入睡眠狀態;避免情緒激動,睡前不要飲水過多,以免起夜影響休息。

5~7點

起床排尿

此時腎臟活動最強,早起排除宿尿,可使腎臟儘快開始一天的工作。

7~9點

吃早餐

此時胃腸活動比較活躍,不吃早餐傷胃,吃一些溫熱易消化的穀物,小米粥、燕麥片等。

9~10點

做重要工作

警覺性最高,注意力最集中,適合做最重要的工作。

12~13點

閉目養神

午飯後血液黏稠度增高,小睡片刻能緩解疲勞。

13~15點

做創意性工作

下午2點後,協調性、反應速度最好。

15~16點

適當放鬆

精力有所下降,久坐的人起身走走,喝點水、吃點零食。

17點

最適合運動

此時精力再次旺盛起來,鍛煉效果最好,建議快走或者慢跑半小時。

18~19點

晚飯七八分飽

兩餐間適量加餐,飯後適當散步。

21~23點

準備睡覺

21點後褪黑色素開始分泌,讀讀書或聽音樂,放鬆身心,進入睡眠的準備狀態。

而對於一些值夜班或跨時區工作的人,專家認為,這些人也沒必要太擔心。

因為人體有神奇的自我調節功能,做到良好睡眠或規律吃飯,就可對生物鐘進行重新設定。

搭乘跨時區航班,乘務員通過調整供餐時間幫你調時差,該是睡覺時間,卻給你來一份正餐。

跨國出差後,晒晒太陽,適當運動,可儘快調整好生物節律。

本期編輯:徐振羽 本文作者:生命時報記者 田飛、張傑、高陽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時報 的精彩文章:

一個「癌」字三個口!管好吃飯的嘴,就是最好的「抗癌藥」
工作捆綁了我,我用熱愛掙脫!12條禪師心語,讀懂人生
手腳冰涼的人有救了!7招讓你暖上整個秋冬
這個地方說中國話 流通人民幣 使用中國字 卻不是中國

TAG: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