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白鹿原上陳忠實老宅,廚房裡這些物件您認識兩種以上,我就服了

白鹿原上陳忠實老宅,廚房裡這些物件您認識兩種以上,我就服了

國慶長假由於天雨的關係,加上自己不喜歡人太多的地方,所以一直待在家裡沒有外出。在10月7日早上,同學打來電話,約我們一家去白鹿原看看,因為之前追過電視劇《白鹿原》,被劇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曲折坎坷的人物命運,以及誘人的關中美食所深深的感染和吸引,所以一直想去那裡看看,感受那厚重歷史文化和純屬正的關中風情,所以我們便愉快的答應了。接下來,我會分幾期為大家介紹「白鹿原影視城」,一個您值得去的地方。

今天,要為大家介紹的是小說《白鹿原》作者陳忠實先生的老宅。陳老的老宅本在西安市灞橋區,為了再現陳老當年創作場景,白鹿原開發者在白鹿原影視城仿建了一棟建築,對其進行了再現和還原。

這是陳忠實老宅的整體效果,正值十一黃金周,遊客比較。其為關中典型的四合院民居,土廈房,青磚、青瓦、土坯牆,也是關中地區八十年代以前最常見的建築風格。老宅大致分為書房、廚房、上房、下房等部分。由於我比較喜歡美食,所以關注與吃有關的東西多一些。今天重點介紹一下陳忠實老宅當中的廚房。

上圖為「麵缸」,就是裝麵粉的器具。由於原來土坯房,人們會受到老鼠的騷擾,所以用這種東西裝麵粉,再蓋上蓋子,可確保食材幹凈安全。右邊落地的是水缸,用來儲存水的東西。

上圖左邊是灶台,上為「火堂」(也叫鍋眼門),下為「出風口」,灶台上一般放置大、小鍋兩口鍋配合使用,大鍋叫「前鍋」,一般是煮飯用的,小鍋為「後鍋」,一般用來熱水、炒菜。

上圖是「篦子」,我們關中方言叫「曾巴」。一般在蒸饃、蒸紅薯或熱飯時會用到,隔水加熱,非常實用。兩邊的繩子是用來方便在熱鍋中取、放。

這個叫「盤」或「掌盤」,不知道書面語該怎麼叫?它主要是用來端飯和菜的,飯菜做好後,將盛有飯菜的碗和蝶放入其中,端到餐廳和餐桌上,非常實用,一次就能搞定一桌飯菜。但平時用得比較少,只有逢年過節或紅白喜事、孩子滿月飯菜比較豐盛時才會用到。

這個是老鐵鍋,上面是木質鍋蓋。老鐵鍋不像現在的鍋有塗層,是純鐵手工打造,既安全,又可補充人體所需的鐵元素,非常健康。當鍋使用時間較長生鏽時,人們會將鍋燒熱用豬皮擦拭,達到清潔的效果。

上圖為案板,是擀麵、切菜的地方,由於關中人原來「家口重」,人多,所以案板一般都比較大。我原來老家的案板比這個都要大,約為1.5米*2.5米,老母親擀一次面,可以滿足一家八九口人吃飯。

鍋台旁邊是「風箱」,關中方言稱之為「風掀」,是用來給爐堂送風的,做飯時,一手往爐堂中添加柴火,一手拉風箱。

由於鍋比較大,鍋蓋是木質的,也比較重,所以小孩子想拿起來,還是比較費勁的。

如果沒有我的介紹,不知道大家能認出幾個來?尤其是九零後,或者是一直生活在城市的人,或許認不出幾件來。好了,今天就到這裡,謝謝您的關注。

我們的口號是:讓燒菜變得簡單,讓廚房充滿樂趣。喜歡記得「關注」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廚大劉 的精彩文章:

我做的薯條太好吃了,隔壁小朋友要拿肯德基全家桶換,我沒答應
千層蔥油餅不算什麼,哥做的蔥油餅有一萬層
中秋節看望丈母娘,她做了七菜一湯招待我們,其中一個是特意做的
美得令人窒息!每天都在吃的蔬菜,你見過它們開花的樣子嗎?
我做紅燒鯉魚時,那條魚一直在瞪我

TAG:小廚大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