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開放空間里搜索:測量、控制、試錯

在開放空間里搜索:測量、控制、試錯

0 從現在到以後:始終開放的路徑

從現在開始到未來的路,始終有許多許多條,其中一條將來會成為現實。到了將來那天回頭看現在,肯定可以找到一個連貫的邏輯,把這條軌跡說成一個合理的故事。但這並非事實。我們不要把一個開放搜索的進程過度簡化成一個封閉的故事或邏輯。

有很多相似相近的可能路徑,就是沒有發生而已,這真的是概率問題。相似相近的可能路徑本身也有它們的相似相近的可能路徑,依次下去。在那些沒有發生的候選路徑中,到底隔多近是運氣不好,隔多遠算是因素影響,再隔多遠是幾無可能?大概的遠近可以大致確定,但精確的遠近距離卻難以測量。是否存在一個一般的決定因子,劃開真實路徑與近相似路徑與遠相似路徑乃至完全不相似路徑之間的分界線?沒有。

1 測量、控制與可遍歷的封閉空間

但是,在兩個路線的端點之間,這個距離是真實存在的。它可以測量,即便難以測量,也至少可以觀察。觀察的精度以人類天然的感知分辨度為限,也許很低,但有用;測量的精度以人類後天發明的各類測量工具、儀器、機製為限。

極端的胖瘦,一望而知。極端的貧富,清清楚楚。黑白兩分陰陽兩部的樸素辯證法即是以這種原始的粗糙的天然感知精度為基礎的。繩墨、規矩、斗斛、尺寸、錢幣、望遠鏡、顯微鏡、溫度計、氣壓計、CT、fMRI、資本、GDP,等等,則超越了天然分辨器官,是人類後天發明的針對各類對象的測量工具,我們以此推進對於外部和內心世界的研究。人不同於動物,正在於測量工具的發達。

人類是否已經擁有一種工具來測量一條演化路徑與另一條之間的距離?在遺傳領域,基因測序儀就是這種工具。但在生物表型、神經迴路、神經程序、心智模塊、個體行為、群體行為等領域,更不用說產業、社群、國家、民族、文化這些領域,這樣的測量工具還不存在。在觀察這些對象時,我們依然在使用粗糙的天然感知和拙劣的後天設備。如何衡量一個概念與另一個概念之間的距離?如何衡量農業與工業之間、重化工業和信息產業之間的距離?距離是存在的,但到底有多寬,差了多少步,我們說不出。

當我們有了測量工具來衡量一類對象,我們就徹底掌握了它,我們可以認識、改變、製造它們。就其可以被人類控制而言,它們不再是我們的身外之物,而是我們的延伸,我們的裝備。

掌握了洪水泛濫的規律,沖積平原文明就好似掌握了一項新的武器。

掌握了麥子稻子雞鴨豬牛羊馬的成長規律,這些馴化的植物和動物都成為人類的一部分,人類從此費盡心思照顧它們,把它們帶在身邊。

掌握了化石能源的使用方法,這些可以被人類技術觸及的對象成為生活中的必備品。我們殫精竭慮去控制、生產、分配它們,我們把它們裝在容器里、放在生產線上、運輸到市場上、銷售給每個用戶、用戶按照使用規則精心的使用它們。

因為有化石能源,我們的生活從主要是照顧馴化的動植物,轉變到主要去照顧礦區、採礦設備、化工設備、化石能源驅動的蒸汽機、內燃機、電機、電子設備以及安裝它們的其他機器。我們從與貓狗牛羊豬雞鴨稻子麥子生活在一起,變成與各種各樣的化石能源衍生的產品和驅動的機器生活在一起。汽車、電器、塑料、化纖、高分子藥物、高鐵、手機,變成我們生活的主題,它們為我們服務,我們也照料它們。就像農民照料地里的莊稼一樣,我們檢查、修理、替換、生產、購買它們,在許多維度都達到了精密科學那樣的精密程度。化工衍生品和化石能源驅動的各類機器,成為我們的手和大腦、我們的延伸、我們的裝備,成為我們須臾不可分離的一部分。

2 不易測量無法遍歷只能試錯的開放空間

但當我們在一些領域或層次上還沒有找到類似的測量工具時,我們便不能製造、而只能探索它們,探索它們與我們及我們的各類工具設備技術一起互動會產生一些什麼。

理論上是否存在某個領域,原則上也找不到一個測量工具,以至於它總是讓人類感到迷惑?難以確定回答是與否。在有生之年,我們只需要確定,存在一些領域是我們還無法測量、製造、像種子、設備、圖紙一樣攜帶在身邊的。這些領域中有一些對我們可能有很大的價值。

有一類領域,層次的變化太豐富,一層套一層,層層調用,其結果層層堆疊,複雜無比,甚至理論上對其中任意一個概念給出一個普遍的定義。例如,語義學上的概念可以層層調用概念,我們要如何一般性的定義一個概念的語義?概念的語義必須指涉外部的對象或局部環境,局部的環境卻時時轉變。存在一個個具體的環境的具體的概念的具體的語義,但沒有一個針對任意環境的任意概念的全部的語義。當你把一個具體環境的數據結構化標準化以後,可以定義指涉它的概念;但你不可能把所有環境的數據結構化標準化。這是語義學的人工智慧難以實現的原因。環境數據的指數爆炸導致計算量太大、以至於在商業上技術上不可行。理論上,計算是可能的;只是我們實際上沒有那麼多時間。

更直接的例子是我們的生活。從現在這裡到未來那裡,假設目標劃定,但你如何到達?你掌握的技術只是變成你攜帶的裝備,你帶著裝備搜索路徑,比不帶裝備也許要快一些,但你依然不能預先確定沿著某條路徑就會到達那裡。人生不是高速公路,這個入口那個出口之間,只有一個方向。人生是一個個不斷變化的狀態空間,在任意一個節點上,你總是面對未來的路徑蔓延鋪開的局面,無從逃脫、無可避免。我們每個人都一樣。你只能在這個開放的搜索空間里試錯前進。

社會是高度互動和正反饋的,人生所在的環境不斷變化,難以結構化標準化,難以建模、測度、控制,難以再現和重溫。不要用過去的人生來推斷自己的未來;也不要預測自己未來的人生。自己的變化和社會人群的變化在層層調用,好比神經迴路彼此調用對方,其反饋線路複雜多變。神經迴路的彼此調用還受到區域特異的(domain-specific)局部信息環境所約束,因此表現出相對穩定的模式。但人與人、人的技術與技術、技術與人群之間的層層調用,有時受到這種約束,如在軍隊和官僚機構之內或在生產線之中,但很多時候則不受,如在軍隊-官僚-市場-科技多領域之間,又如在生產線-工作者-決策者-客戶-供應商-競爭者-新技術之間。這樣,這種社會化的多層調用過程就會表現出巨大的多樣性或高度的可演化性(evolvability)。它很難收斂到一個或幾個可計算的均衡值,一段時間可以,時間長了就不行。

面對這樣的局面,完全控制是不可能了,只能局部控制;即使局部控制也要付出很高的成本,這種局部控制的高成本就會構成阻擋競爭者的壁壘,讓它暫時在一段時期內保持穩定。而這種穩定會很快在新的競爭格局面前自我崩潰。

預測、自體平衡、反饋是生命系統和人工系統控制或適應環境的三種方式。

1. 可以預測,就用預測。但如果預測不準,就可能產生大問題,例如羅馬俱樂部關於增長極限的斷言,成為醜聞。還有中國崩潰論者基於中國政治體制和國企經濟對於中國發展的預測。還有M2貨幣決定論者對於央行縮表將導致房價崩盤、信用收縮和經濟通縮的預測。(這些預測都是錯的)

2. 正好相反的一種是不對外部環境做過多響應,維持一種自體平衡(homeostasis)。脂肪對付飢餓和饑荒、儲蓄對付失業和不穩定就業、存貨對付外部定貨波動。

3. 有時,變數較多或互動性太強,難以準確預測即難以藉助一個單一變數強行穿越到未來時,或者不能對外部環境的波動置之不理,此時,反饋是更好的方法。等事情走出來了,你跟上就是了。跟隨策略會有一定滯後,但比預測全錯的代價要小很多。

三種方式都要使用。目標清晰度不同,使用不同的方式。這是不能一根筋的。我們不能控制全部環境,只能是適應這個環境;也沒有什麼個人或組織可以完全控制全部環境,所有個人或組織只能適應這個人與人、組織與組織、人與組織互動反饋形成的人工環境。

3 封閉路徑的故事編織:錯誤的理解過去與不當的期待未來

有人到達一個成功的驛站,他來到大家面前回顧過去。語言表述具有欺騙性,只揀出可以連成一線的情節,編織成合理的故事,整理出一套事情的邏輯,似乎一切都是他主動刻意的選擇。語言、故事、邏輯、演講,誘惑了他,把複雜的搜索進程簡化為個人強大意志的華麗表演。

回頭看只有一條軌跡,但他之所以走了這一條卻並非全盤設計的產物,他無論怎麼走,都會有一條路走出來,那條到達成功驛站的路,與他沒有真實走過的其它路一樣,都是概率的產物,都是個人選擇與不同階段的不同局部環境咬合拼湊的結果。(操作進程與概率之花)從現在到未來,他依然面對蔓延鋪開的選擇路線,一片茫然。

所以,不要聽了一些達到成功驛站的人的故事之後以為:只要做到XXX,就能取得成功。成功沒有那麼簡單。

也不要因為自己過去的成果而給自己裝上巨大的負擔,以為自己可以全盤掌控自己的未來,一定在某年某月達到另外一個新的高度。

過去的高度是好不容易拼湊組裝的產物;未來的新高度也只可能是灰頭土臉曲折迂迴的結果,即便維持現在的高度本身已不一定是一件容易的事。錯誤的理解過去,以為那主要是歸功於自己精心設計主動選擇,那會導致我們不當的期待未來,讓自己在情緒和行為上承受不應有的重擔。

當然,也有人說,幹嘛要那麼成功、活得那麼焦慮?這是以上對過去或未來信心滿滿的對立面:信心匱乏。這種自我降低以避免人生挫折和傷痛從而自得其樂自我完善的所謂人生智慧,並沒有什麼深邃和深刻,而是狡黠和裝作不知。

一,成功本來極不容易,很多人以他們的方式想成功也成功不了,畢竟多數人只是羨慕結果而已,把反覆的羨慕當作搜索成功的唯一路徑,這必不可能成功。

二,不努力搜索的人在社會比較的同輩壓力下才會變得焦慮,屏蔽這些信息在如今移動互聯網和高鐵的時代基本上變成不可能了,看到別人都幹得那麼好,不焦慮是不正常的,還是適當焦慮一點好。然後,再有一個正確的三觀:別人的成果都在適當長度的搜索進程之後取得的,你要得到它,也必須經歷類似的進程,所以,把工作做到位,把動作都做到家,相似或近似的結果就會高概率發生,如此,焦慮就被逐步的努力和漸進的期待所代替。

4.邏輯與故事無法覆蓋生活進程和市場演變

邏輯與故事無法覆蓋生活進程和市場演變。適應性地形圖始終在快速演化。優勢策略一旦形成為演化的高點,擴散開去,原有的地形圖就會迅速崩塌,你很快就會面對完全不同的競爭環境和新型對手了。

造就地形圖崩塌的,正是你我他追逐優勢策略的行為。當所有人都掌握這個策略,它就不再具有優勢。能夠穩定一段的優勢策略必定有其成本壁壘,即便別人懂得你的策略,他也無法突破這個壁壘來瓦解你的優勢。這種成本壁壘並不容易構建。

更常見的情況是,一種優勢策略推行,市場馬上遍布它的複製品、模仿者、近似物、相關項,以至於重複使用它再也沒有什麼優勢。商業和投資領域尤其明顯。沒有什麼持續的優勢策略。優勢策略總是相對於特定時期的穩定局部環境而言的,如果局部環境因為這種策略的普及而崩塌,則新的優勢策略就又是一個未知事物,此時的地形圖的狀態還難以描述。事實上,地形圖的清晰界定與優勢策略的明確表述可能是同時發生的。一旦這種配合態勢形成,它就處在崩塌的路上了。

這種進程就是市場和社會的進步,就是市場和社會的可演化性。

5.沒有低垂的果實,只有走一步看一步

人生最重要的技能是分辨面前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不那麼重要的。好的選擇就那麼幾個。(好的選擇就那麼幾個) 社會上的好人總是很多,但你能遇見的在那時那種狀態下的好的人就那麼幾個。分辨技能、好的選擇、真實遇見的機會,這些並不是一種靜止的狀態,而是一個搜索進程。你不能等待好的選擇發生;好的選擇本身是一個個小選擇積累的結果,或者說,好的選擇就是一個高強度的搜索進程,你做出好的選擇的能力不是來自頓悟或靈感或眷顧,而是來自持續不斷的探索和積累。對於好的選擇,並沒有一個低垂的果實在那裡等你去摘取。

在分辨和選擇上,原始粗糙的判斷器有時很有用,有時則不然。有幫助測量的理論和實踐工具,即有裝備,盡量用裝備。但裝備也有不夠用的時候。事實上,裝備再強,不能代替試錯。裝備讓你以更強壯的形態出發,但出發以後,你始終面臨浩大無垠的搜索空間。裝備是可測量條件下可操作可控制的產品,讓你在進入搜索空間時更強大,但人與裝備的組合體搜索失敗概率依然高,你依然會遭遇挫折,只是損失從裝備開始,裝備代你先死。以前你肉身擊水於小河,現在你的艦隊航行於大海。即便有了邏輯嚴謹技術複雜操作可控的裝備相助,你的搜索也依然是走一步看一步的啟發式演算法(heuristics)。(演化工程思維:偉大的新奇性是如何裝配起來的?)

演化沒有普遍的規律,只有局部的規則和規則性和類規則和好像沒有規則和甚至一片混沌。你所欽佩的仰慕的想念的親近的人,也對未來感到迷惘,或多或少,和你一樣。生活最奇妙的地方不是過去發生了什麼,而是新奇性永遠等你去搜索,永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剪枝者 的精彩文章:

TAG:剪枝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