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讖語與預言:壓垮末落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讖語與預言:壓垮末落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本人與清華大學出版社合作的新作《長進:中外史上的30條血訓》正式面世,敬請閱讀第二十條《預言本倒推,凡事在人為》選段——

讖語與預言:壓垮末落王朝的最後一根稻草

五千年的中華史,大大小小的政權不計其數。正所謂「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所以,改朝換代在中國既是一種「計時法」,也是一道特殊的時令,或幾百年來一次,或幾十年變一回。

而留意中國史,每當重大改朝換代來臨時,都會出現這樣的跡象:總有一些讖語紛至沓來,彷彿這個改朝換代是天註定。

歷史到底是宿命還是人為創造?讖語的天機在哪裡?

頗值得我們好好玩味一番。

先說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大秦王朝要「變天」時,出現了怎樣的讖語。

我們知道,貌似強大的秦朝,亡自大澤鄉九百壯丁造反,為首者叫陳勝。他是這支隊伍小隊長。

要把小隊長變成領袖,九百壯丁變火種,那麼必須先行樹立隊長威信。在非常時期又要在短時間內做到談何容易。但幸運的是,陳勝有個聰明且忠誠的戰友,年紀比陳勝大些,相當於智囊。他有招讓手下迅速崇拜隊長。

陳勝的這個戰友叫吳廣,他藉助的是「神」的力量:

吳廣弄了一條絲綢,在上面寫了「陳勝王」三個紅字,然後事先把它偷偷塞入的營地魚販所賣的魚的肚裡,再讓隊員把那堆魚買回來。隊員收拾到那條魚時,紅字絲綢蹦了出來,隊員一看上面的字,大為驚奇。互相奔走相告。以為這是神的旨意。但是要想讓大家信服,光一個神跡還不行,還要有呼應。於是,吳廣又加了把火,當晚便去了宿營地旁的神廟,點起「鬼火」,學狐狸叫。叫什麼呢?仔細聽來,是一句人語:「大楚興,陳勝王!」

於是,這句歷史著名的讖語便誕生了。

從這個讖語出籠的經過來看,顯然其原創版權應屬陳勝的得意夥計吳廣。

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寥寥六字讖語,對造神與鼓動人心、直至起事,所發揮的化學作用非常巨大,聽到讖語、不明就裡的壯丁戍卒們紛紛把意志和性命統統交給了陳勝,認為他稱王是天意。所以當陳勝吳廣這哥倆殺死押送他們的校尉後,這些人對陳勝造反的建議「敬受命」,義無反顧地跟著一起反了。

然而,除了吳廣等少數人,誰知道「天意」的真相呢?

就這樣,陳勝變成了神的代言人,最後如願以償地稱了王。

雖然後來陳勝功敗垂成,被後起之秀劉邦摘了桃子,但畢竟此讖語成為推倒秦朝這副多米諾骨牌的第一指。可見,讖語的作用多麼神奇而不可取代。於是這種模式這類讖語,被後代「後陳勝」們屢試不爽。

古代中國讖語一個主要功能,就是起到「鼓動人心、聚眾造反的心理暗示」作用。創作者大

為造反的領袖及其智囊。目的就是為謀反。從讖語的類別上分,古代讖語也多屬這一類。

當然,在此之外,還有一類讖語,它們更接近預言,是對歷史大事的推演。創作者或是當代智慧的化身,或是一些術士,或再加些神秘的幕後推手。

關於這類推演性的讖語,最著名的是民國時期流傳甚廣的三本預言書:《馬前課》《推背圖》《燒餅歌》。傳稱,這三本書是中國歷史三大高人:諸葛亮、袁天罡、劉伯溫所創。

《馬前課》相傳系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于軍中閑暇時所寫。從字面上講,就是在出兵之前,在馬前面占卜一課、起一卦的意思。《馬前課》共十四課。前十課是已經發生應驗的預言,從蜀漢開始,一直到民國的誕生,非常準確。正因為準確,所以讓人無法相信。如果諸葛亮如此料事如神,後知兩千年,何必「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後半生都在干「命中注定無望」的事呢?

《推背圖》傳為唐代著名術士袁天罡作。其準確度高得同樣令人難以置信。

至於《燒餅歌》來歷,據傳是明代開國功臣劉伯溫推演歷史的民間版本,全文不到兩千字,但卻把中國前後千年預測得有鼻子有眼。

它的創作經歷是這樣的:

話說大明洪武元年(公元 1368年)某一日的早上,洪武大帝朱元璋在內殿里吃燒餅,只咬了一口,便聽到太監稟報「劉基(字伯溫)進見」。朱元璋心想測試劉伯溫一下,於是便以碗蓋住了只咬了一口的燒餅,再召劉伯溫入殿晉見。

劉伯溫入殿後,朱元璋便問:「先生心明數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

劉伯溫掐指一算,對答:「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

再看朱元璋的表情,劉伯溫確信已經得到答案,於是揭開謎底:「依臣所見碗中為一燒餅是也。」

朱元璋驚呆了。不得不為之讚歎。眼見這個謀臣果真能掐會算,朱元璋深信劉伯溫擁有奇門之術,於是便繼續向劉伯溫請教明朝以後的國運。劉伯溫當仁不讓,大名鼎鼎的《燒餅歌》便隨之誕生了——

劉伯溫說:「我朝大明一統世界,南北已平,國事也步入正軌。雖然皇太子是直系血親所傳承下去的,但皇上仍應該慎防以後子孫手足相殘,兄弟內鬥。還有也要防國土內封侯王爺各據一方,且北方勢力將強大,南方之王室,將會被北方侯爺消滅。」

朱元璋:「朕今都城得以堅固守密,何防之有?」

劉伯溫:「臣見都城雖屬鞏固,防守嚴密似覺無虞,只恐燕飛入京。」

這是預言的第一段,成功預測了「燕王朱棣」的「靖難之役」。

接下來,一口氣預測了明朝280年國運。

「誰人任用保社稷,八千女鬼亂朝綱。」

八千女鬼,合起來是一個「魏」字。也就是說,200多年後,天啟年魏忠賢亂政,被劉伯溫算到了。

「樹上掛曲尺,遇順則止,至此天下未已。」

明朝末代皇帝崇禎帝朱由檢,是上煤山上吊自殺的。末代皇帝下場,也被他預測到了,包括自殺的方式。

還有改朝換代。「順治」皇帝滅明一統中國。也被他一句「遇順則止」點到。

改朝換代之後,劉伯溫繼續「隔代預測」,一直推演到「庚子之亂」「八國聯軍進北京」「辛亥革命」「軍閥混戰」直至 「國共政權交接」:

火燒鼠牛猶自可, 思念遼陽舊家鄉。

東拜斗,西拜旗,南逐鹿,北逐獅,分南分北分東西。

得見金龍民心開, 刀兵水火一齊來, 文錢斗米無人糴,

父死無人兄弟抬, 二十八星問土人, 揖讓新君讓舊君。

如果說《燒餅歌》預測當朝的事,依據現實推斷,還有一些邏輯性和可信度,但是一個明朝大臣,竟然預測到了「國共交戰」,稍有一點歷史唯物史觀的讀者,恐怕禁不住都會問上一句: 這可能嗎?

退一萬步講,這些預測真是劉伯溫的研究成果,那麼,非「神人」所不能解。但是,回顧劉伯溫的命運,自大明建國後一路坎坷,後半生過得並不神,尤其最後的死法令人感到非常憋屈。關於劉伯溫的死亡一說,我在前面章節提到過,他是被朱元璋聯手左相胡惟庸,接送葯之名下毒整死的。如果他真的能掐會算、未卜先知,何至於皇帝朱元璋的心思都猜不透?對胡惟庸這奸相葫蘆里裝著什麼葯都看不出?自己的性命都保不住?

情理不通,邏輯不通。

所以,正確的解釋是:偽作。《燒餅歌》系後人假託之作。

那麼,《馬前課》《推背圖》《燒餅歌》……這些神秘的預言書到底是誰寫的?為什麼他們要假託大家搞這些玩意呢?根據它們流行的歲月,一些學者分析,其真正的著作者是民國出版商。是這些出版商,為了大賣斂財,根據已經發生的歷史,搞的 「拆字遊戲」。

關於這個「拆字遊戲」,我要著重說解釋幾句。我們都知道,我們中國人使用的漢字,與世界上的其它語言相比,別具一格。它採取的是獨立的結構,漢字主要是由各種偏旁按照一定的規律組合排列出來的。因此,漢字的字體是可以被隨意拆開的,由此歷代不少的文人墨客都非常熱衷於這樣的一種文字遊戲:拆字。這種拆字的原理,不僅應用於日常的生活之中,而且還是我國古代預言之中使用非常頻繁的方法。

還有一個事實,可以間接證明《燒餅歌》等預言是偽作。民間曾傳說,《馬前課》《推背圖》《燒餅歌》這些預言書史上都有原本,但史學家遍覽包括台灣的故宮博物院,並無藏本批本。這更進一步證明了預言確系假託之作,創作的目的大致有二:一者是商人通過出版類似書「造神牟利」;二者也起到了第一類讖語的些許作用:在改朝換代時期,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程萬軍 的精彩文章:

假如吳佩孚武力統一了中國
袁世凱之訓:成也讀書少,敗也少讀書
如果清廷不請袁世凱出來滅火
明朝時中國人品質為何出現大滑坡
李鴻章見伊藤博文如老鼠見貓

TAG:程萬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