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身上小疙瘩,不痛也不癢,這個東西叫痰核,中醫治它有絕活

身上小疙瘩,不痛也不癢,這個東西叫痰核,中醫治它有絕活

本文理論依據:《本草正義》、全國名老中醫史定文先生用藥心法

列位看官,生活當中的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身上局部,比如背部、頸部、肩部、腹部、乳房和四肢近端,不知不覺出現一個小包塊。這個小包塊,質地很柔和,不痛、不腫、不紅、不癢,一定時間裡也沒有明顯的增大。這到底是什麼東西呢?

當然,要想知道確切答案,看官最好到醫院檢查一下。在這裡,只是給您一個建議:這個東西,很有可能是皮下脂肪瘤。確切地說,是一種由成熟脂肪組織構成並發生於表淺(皮下)的軟組織良性腫瘤。在中醫里,這又叫做痰核。顧名思義,就是痰濁瘀滯形的一個「核」。痰濁者,可以簡單理解為高血脂、高膽固醇。中醫所謂痰核的概念,和現代醫學對皮下脂肪瘤的研究,不謀而合。原來,研究發現,肥胖人士、血清膽固醇水平較高的人士,是痰核的高發人群。

好了。介紹了這麼多,我們該如何調治這痰核呢?

今天,「精誠名醫匯」為你說上一張驗方。它對於治療痰核來說,是十分拿手的。閑言少敘,先把組方奉上——

準備夏枯草15克,荔枝核30克,橘核30克,山楂核20克,生牡蠣20克,當歸12克,柴胡10克,白芍18克,青皮10克,桔梗12克,鬱金12克,連翹15克,昆布10克,山慈菇15克。水煎服,每日一劑,水煎服。

列位看官,是名方必有出處。此方的擬制者,乃是我國當代著名中醫學家史定文先生。史定文先生1937年生人,河北省石家莊獲鹿縣人,曾任河北省醫科院學術委員會委員、河北省中醫學會理事、中醫古籍出版社特約編審,以治療內科疑難雜病為最大特色,著作等身,在業界有較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上面這方,就是史師治療痰核的一張驗方,很有特色。

此方最大特色之一,就是以核制核。你看,其中有荔枝核、橘核、山楂核三味葯「核」字輩的良藥。中醫有以形補形的思維特點。既然你身上長了「核」,那麼就用這「核」葯來進行消解。這樣的思維,在這裡顯然是行得通的。君不見,那荔枝核,性味甘、微苦,溫,入歸肝、腎經,功在行氣散結,祛寒止痛。那橘核,性味苦,平,歸肝、腎經,功在理氣,散結。那山楂核,性味苦;平,入胃;肝經,功在消食,散結。這三味葯,實際上都有散結和消解之能。它們用於消解痰核,應該是十分對路子了。它們在這裡可以起到引藥物直達病所的目的。

看官,面對癭瘤、痰核,祖國傳統醫學素來以消積、軟堅、化痰為治療的主要思路。為了達此目的,我們還用了夏枯草、連翹、生牡蠣、昆布和山慈菇。夏枯草,可以清熱散結。連翹,可以解熱、消腫、散結。那生牡蠣,可以化痰軟堅。那昆布,可以軟堅散結,消痰清熱。那山慈菇,可以清熱、解毒、散結。這些藥物和在一起,不愁痰核不消。

最後,痰核的出現,還與氣滯血瘀有關。尤其是肝氣鬱滯,導致氣行不暢,痰濁代謝失常,久而化瘀,是誘發痰核的重要基礎因素。所以,我們用柴胡、鬱金來疏解肝鬱,用桔梗青皮來行氣化滯排膿,再用當歸養血活血。這就讓痰核再無藏身之處,乖乖被化解了。

列位看官,說起這方子,還有一個名字,叫做癭寶靈,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風行一時。方法雖好,但是畢竟為臨床家的靜態經驗總結。列位看官在借鑒應用的時候,要請中醫師辯證指導,隨症加減,以求最佳之療效。

全文完。不知列位看官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健康跟我來 的精彩文章:

咽干便秘就吃它!曹操兒子對它痴迷,邊上朝邊嚼,防癌功效好
臉上長痤瘡,根源竟是它!百分之八十的患者都中招了
下午臉紅,晚上盜汗,到底咋辦?老祖宗早就備下妙計了
腎陽空了,命就空了!宋代補腎有妙招,三味葯把腎「填滿」

TAG:健康跟我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