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刷臉」進站,人臉識別落地火車站究竟靠不靠譜

「刷臉」進站,人臉識別落地火車站究竟靠不靠譜

「刷臉」進站,人臉識別落地火車站究竟靠不靠譜

2017國慶、中秋假日疊加,構成長達八天的「超級假期」。在這不可多得的出遊良機中,記者便是「人山車海」中的一員,去到長沙感受了毛主席當年傲立橘子洲頭指點江山的氣魄雄渾。

返回途中,記者好奇長沙火車站原本應該擁堵的排隊過檢隊伍寥無幾人,走近後發現是火車站檢票口最右側的幾台人臉識別驗證機『立了功』。由於工作原因,記者經常會看到相關報道報導人臉識別產品在火車站的落地應用,也看到網友們對於這些設備的猜測與質疑,今天終於有機會親身「測試」一番。

火車站人臉識別初體驗

記者根據設備提示,將火車票二維碼朝上、身份證朝下,一同放入設備中間的橙色入口處,然後將臉部對準機器攝像頭進行「刷臉」,大概識別了一秒鐘左右,藍色閘門打開,機器自動放行,整個過程非常快速、高效。

雷鋒網了解到,長沙火車站應用的「刷臉識別」,更準確地說是「人證識別」:自動檢票閘機上安裝了攝像頭,旅客走近機器時,攝像頭現場採集照片,與身份證晶元里的照片進行比對,從以上來看,由於需要身份證核對,也就是人們常說的1:1的識別過程,對算力的要求也相對較低。但即便是這樣,能在短短一秒鐘成功識別記者,還是讓人略感驚訝:

  • 由於本人身份證於高一時辦理(2008年),至今差不多已十年之久,容貌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以往在搭乘飛機或者辦理證件時,工作人員審查後都會讓我靠邊等候,等待二次過審;

  • 另外由於設備擺放在火車站門口,光線比較強,機器能夠快速識別讓人驚奇。

進站之後,在候車間隙,記者便與火車站工作人員聊了幾句。他們介紹說,這些設備幾個月前就已經落地應用,旅客使用這些機器最慢僅需3秒即可進站,比對成功後機器綠燈亮起、閘門打開;比對失敗,紅燈亮起,提示「請進行人工核驗」 。

他們隨即還補充道,要想走「刷臉通道」也有三大前提:

  1. 首先得有一張票面二維碼清晰無破損的實體車票,紅、藍票均可;

  2. 其次需摘掉口罩、墨鏡、帽子等,保持面部無遮蓋;

  3. 另外,由於該機器目前只能識別身份證,所以說如護照、戶口簿、駕照、士兵證、軍官證等其他證件目前不可識別,需要到人工查驗通道進站。

至於機器能夠輕鬆識別記者,並與十年前的身份證照片成功比對,平安科技AI產品總監陳斌表示不足為奇。他之前在接受雷鋒網專訪時介紹,攝像頭在採集人臉圖片時會先定點陣圖片中的人臉,然後再從中定位諸如眼角、鼻尖、嘴角、臉部輪廓等特徵點,再者進行光線補償、對少量遮擋物剔除校正,最後用深度學習演算法進行身份特徵提取,與身份證後台圖片比對,以識別身份,在這個過程中,輕微胖瘦、稍微化妝不會影響識別效果。

對於逆光環境下的高識別率,深圳飛瑞斯科技工作人員告訴雷鋒網,現在很多系統都應用了可見光人臉識別技術,在人眼可見的自然光線(太陽光、普通燈光等)下進行人臉檢測及捕捉,將抓拍下來的照片建立其相關人臉的數學模型,獲得人臉特徵點的信息並提取出來,同時與後端人臉資料庫的身份證存底照片進行比對,輸出比對結果。

人臉識別方案優勢所在

在後續了解過程中,雷鋒網發現基於人臉識別的驗證設備好處頗多,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優點:

1、提高通行速度。以往通過人工查驗差不多是五秒每人,利用機器之後大概能做到一秒過關。

2、提升識別效率。人眼相對於機器在識別整容、肥胖或者髮型改變的人們的能力有所降低,甚至不能準確、快速辨別身份證與本人是否一致。

3、減輕工作人員壓力。以往在國慶、春節等假期,火車站日客流量指數增加,車站工作人員人工查驗負荷嚴重。

4、提升安防等級。實時對比身份證照片和人臉來迅速判斷是否是本人以及是否是在逃嫌犯。據悉,上海三大火車站在近期就應用了人臉識別系統用於維護「十九大」期間鐵路治安穩定,對乘坐進京列車的旅客實行「專區侯車、二次安檢、全員比對、重點盤查」。

優點頗多,推廣如何?

四大優點都將人臉識別驗證機推向一個更高層級的地位,那麼如此「好用」的設備,目前在國內火車站普及的如何呢?

飛瑞斯科技工作人員告訴雷鋒網,目前國內部分火車站適配了相關係統(一般是較大的省會城市),但由於安裝設備要事先規劃場地,大改之前的硬體設施,後期硬體安裝、軟體調試、系統維護比較麻煩,價格也相對較貴,目前在大部分中小站還未使用。

另據一位安防從業人士透露,相關技術近兩年才興起並小範圍落地,每個城市的相關部門考慮的角度不同,另外審核項目也需要時間,想統一推廣還需政府支持。

他表示,從甲方(政府)角度出發,公共場合對相關設備的要求比較高,一至兩年的落地實踐是必然過程。如果在試用的這段時間內,相關技術及產品的確改變了傳統的作業模式並大力提升了作業效率,那麼幾年後,在全國範圍內應該都會陸續推行。但在這個過程中,由於火車站的刷臉進站是1:1的比對過程,技術門檻不是特別高,市場上相關方案商也非常多,因此也會存在一些「渾水摸魚」的廠家擾亂市場秩序,這需要相關部門及機構加快出台相關政策及標準規範之。

讓雷鋒網好奇的是,如果人臉識別相關應用價格偏高,是否還有其他可應用的低成本的識別方案?

平安AI產品總監陳斌曾向雷鋒網解釋說,人臉是唯一不需要用戶主動配合就可以採集到的生物特徵信息。其他生物特徵的採集過程,如指紋、虹膜都需要以用戶的主動配合為前提,即如用戶拒絕採集,無法獲得高質量的特徵信息。從社會心理的角度來看,通過人臉識別身份,符合人的視覺識別經驗,容易被使用者接受。如人們在採集指紋和虹膜時,會擔心隱私泄漏,但是每天被街頭的幾百台監控攝像機拍攝,卻不感到被侵犯,因為人臉天生就暴露在外,被認為是識別身份的天然特徵。

至於價格,在技術普及前期都會相對較貴,但隨著技術趨於成熟,市場玩家逐漸增多,這一問題會迎刃而解。

小結

從此次長沙火車站人臉識別初體驗來看,記者對於相關技術的落地應用感到驚喜。人臉識別已不像幾年前那樣讓人『高不可攀』,技術的觸角正觸及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許正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體識別技術領域的專家冷彪所說的那樣,人臉識別對於相關企業來說是人工智慧方向最快、最好的變現渠道。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隨著相關技術進一步成熟落地、使用成本進一步降低,相關標準陸續出台,「刷臉」辦事將變得異常靠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10大關鍵詞解讀中國互聯網五年間創新飛躍在哪裡
人與機器融合:豐田汽車別出心裁探索第三條自動駕駛路徑
屹立微軟華人最高峰,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 | CNCC 2017
工行智能客服服務量突破1.7億筆;迪拜機場擬用人臉識別技術替代護照檢查 | AI掘金晚報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