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首晟:科技創新要有天馬行空的思維

張首晟:科技創新要有天馬行空的思維

10月8日,「天使粒子」發現者、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斯坦福大學教授張首晟博士,出席在紐約舉辦的「美中創新創業與合作發展高峰論壇暨旅美科協成立25周年年會」並作主題演講。在會議間隙,張首晟博士接受了科技日報等多家媒體的集體採訪,對於自己的研究成果、創新創業、大學教育以及人工智慧的發展等發表了看法。

張首晟認為,「天使粒子」的發現在量子計算機的研發中將發揮重要作用。人類的計算問題歸根結底是優化問題,即在多種可能性裡面尋找優化方案。現有計算機使用窮舉法,非常耗時耗力。量子世界則是一個平行的世界,量子計算機的研發是當代科學界的「登月計劃」,但量子比特非常脆弱並易受干擾。與通常粒子具有正反兩面相比,「天使粒子」從精準角度說只是通常粒子的一半,這樣就可以將一個量子比特用兩個「天使粒子」來存儲。目前,張博士正在和國內大學合作建設研究中心,準備利用該項最新發現繼續推進拓撲量子計算的發展。

談到「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張首晟表示,中國這些年的科技投入非常大,很多研究機構的硬體建設已達到國際一流水平。硬體水平的提升有兩面性,在極大地改善工作條件的情況下,對硬體的依賴也會帶來科學研究的惰性,在某種程度上會抑制科研人員的創造性思維。在確定目標的前提下,中國的科技人員具有很強的執行力,但對於從0到1的開創性工作,往往需要自由探索的精神,甚至是將兩件毫不相干的事情聯繫起來,中國科研人員在這方面尚存在一定的欠缺。他舉例說,蘋果手機的成功並不在於其本身擁有多麼高的科技,其諸多零件都不是蘋果的原創,而是在於將科學和藝術的巧妙結合。科技創新需要科研人員擁有獨立思考的空間、跨界思維的能力;利用好奇心進行探索的情懷,有時甚至要達到天馬行空的程度。他建議,要關心具有創意的年輕人,給他們更多的機會施展才華。

張首晟表示,中國的大學教育應避免過早的專業化,應該讓學生在前兩年的學習中,涉獵更多的知識,因為交叉融合已是現代科學研究的最基本特徵,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授予了物理領域的低溫電子顯微鏡技術就是明證。最前沿的科學研究項目不再是某一領域的單打獨鬥,而是需要計算機科學、醫學、人工智慧、大數據等各種技術人員組團作戰。

談起人工智慧技術對未來勞動力市場的影響,張首晟認為,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突飛猛進,應用也非常廣泛。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信息化社會,社會迭代的速度越來越快,勞動力的知識更新跟不上科技發展的步伐,財富逐漸掌握在知識擁有者和資本擁有者手中,由此帶來兩極分化等嚴重的社會問題。未來,機器人一定會替代部分勞動力的工作,將他們擠出市場。但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也會給教育和培訓帶來廣泛影響,未來很多的學習都可在網上進行,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技術通過分析用戶的學習經歷,精準地向用戶推送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可真正實現因材施教。這種個性化的教育和培訓,將使勞動者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從而找到適合自己的就業崗位。

張首晟於2013年建立了風投基金。他談到,建立基金的初衷,是想將斯坦福大學和矽谷最前沿的新科技帶到中國。科學研究和資本的緊密結合,可將最新的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為人類福祉。科學研究者一般對資本運作不關心,資本投入者一般也不了解科學研究的最前沿。把握好科研和資本的關係,對科研成果在最合適的時間投入資金進行轉化繼而推向市場,正是其風投基金正在著力做的事情。

文中圖片除註明外均來自網路

編輯:王小龍

審校:管晶晶

本文由「135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持

科技早新聞∣可以聽的科技新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早新聞 的精彩文章:

AI已經學會猜密碼了,網路還有安全可言嗎?
擁有機器手臂能按指令組裝分子,世界首個分子機器人誕生
要啥GPS?我國北斗三號系統全部核心技術已攻克,35顆衛星將覆蓋全球!
美國德國都在為自動駕駛立法,這真能讓汽車擺脫方向盤嗎?
「吻別」土衛六!「卡西尼」號探測器即將墜毀,最後時刻傳回大量寶貴數據

TAG:科技早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