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如此子供向的美裔日籍動畫
不知道有多少看了這個有點奇怪的少女動畫,披著日本動漫的人設,但過於不搭調的內在讓我很自然想到一部美國動畫片《飛天小女警》。一番查證後,果然這是一部由美國人原作的美國兒童故事,不過由日本動畫師製作的美裔日籍動漫。
不知道是不是對子供向動畫的偏見,《URAHARA》有很多奇怪的特點。比如顏色搭配、分鏡還有配樂。
顏色的搭配咋一看還很不錯的,但再多看幾分鐘就會發現,整體色調偏向粉色系,整個畫面一股軟綿綿的感覺。包括畫面的勾線描邊也是赭石色的,很容易地把色調對比度降低下來。除了配色方法使得對比度低、立體感差外,人物的陰影光源表現也很奇怪。在《URAHARA》光源調色中,基本沒有點光源、線光源之類的概念。散點光源直接導致角色體積感不足、趨於平面。
這種趨於平面的畫面風格是典型的兒童片風格,但放在動畫已如此發展的今天,多少覺得有些奇怪。而後導演的分鏡風格又讓人驚訝無比,特別是這個二等分法的分鏡,使得畫面有些呆板不合劇情。
站在寫實派的角度覺得URAHARA風格有點奇怪,但也可以理解成畫風可愛。這種像蛋糕慕斯一樣的顏色,充滿奶油的香甜。比例不協調、透視糟糕也是一種插畫風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若覺得現在的小孩子會喜歡,感覺監督有點太小看子供向動畫了。
有些奇怪的畫風還可以嘗試接受,動畫第一集的配樂就有些理解不能了。整體來說就是不搭調,配合著畫面、BGM分分鐘帶你齣戲。是不是可以這樣理解「要用高級的音樂來塑造小孩子的審美觀」?動畫第一集的配樂使用了大段的古典樂,過分對原曲掉進行保留、導致沒有和動畫節奏相互配合。
這段喂貓的配樂充滿活力,但是由古典樂音色的活力對於小女孩來說就過於沉重了;而喂貓這個本該輕快愉悅的場景硬生生被配樂的昂揚破壞了。緊接著喂貓戲後的店內對話,曲調變成電子遊戲機版的DJ,作為美國原作這配樂確實很美式;但少女間的相互玩笑被這有點壓抑和詭異的曲風弄得心裡一梗一梗的。
從這部動畫的劇情來看,我算是明白近些年我國兒童動畫無厘頭是從哪學來的了。動畫的設定槽點太多而無力去吐槽,比如這個吃山吃房子的外星人,還被冠名為「挖掘星人」。挖掘星人,你們認識吐槽星人;他們要的是吐槽能量,研究的是腦洞,你們吃山吃房子要的是什麼能量?
外星飛船變出一個美少女,從劇情來看毫無意外,但這個變身道具太有想像力了——這是拿來吃的吧!這是拿來吃的吧!而且打敗敵人竟然掉落甜甜圈?但從這部動畫的風格來看,畫面確實像極了草莓甜甜圈或者奶油甜甜圈。然後合體變身竟然變成了巴菲???我想知道下一集你們會弄出點什麼甜食來?
文/喜多春靜
天天快報:二次元觀察

※這部畫風新奇的動畫看似幼稚,實則小孩子根本看不懂
※是善還是惡,動漫史上最「複雜」的反派人物之一!
※動漫到底是什麼?《喜羊羊與灰太狼》真的有那麼差勁嗎!
※刀劍神域算什麼?這才是真正的網遊穿越動畫!
TAG:卡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