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場禮儀之爭使一代名臣致仕,值得嗎?

一場禮儀之爭使一代名臣致仕,值得嗎?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古時就有周禮。隨著朝代的興替,禮也不斷發展。到了明朝,程朱理學也得到大力發展。明朝時大臣都要學習研究程朱理學。也就在這個背景下,明朝出了一件大事——大禮儀之爭。大禮儀之爭導致了一個結果,使一朝名臣致仕。這是怎麼回事呢,又有什麼值得探討的呢?

大禮儀之爭主要是明朝中期明武宗駕崩後,由於武宗無子嗣,明朝大臣楊廷和為了朝廷,從宗室中選了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為皇位繼承人。簡單闡述一下,明武宗是明孝宗的長子,嘉靖帝是明孝宗兄弟興獻王的長子。在確定皇位繼承後,以繼承誰為宗的話題就產生了。嘉靖帝主張繼承興獻王之宗,而楊廷和主張繼承孝宗之宗。在這個問題上雙方產生了分歧也就產生了大禮儀之爭。雙方的爭論結果是嘉靖帝勝出,而楊廷和失敗。楊廷和沒過多久就致仕了。

再簡單介紹下楊廷和。楊廷和執政主要是在明武宗時期,而明武宗是出了名的荒唐皇帝。明武宗長時期不理朝政,又重用宦官。也就在這種情況下,楊廷和獨攬狂瀾,在武宗駕崩後除去宦官,延續著明朝的統治。可以說沒有楊廷和,明朝或許就亡了。也就是這樣的名臣,卻在大禮儀之爭中失敗而致仕。

楊廷和致仕到底有沒有必要呢?按楊廷和的觀點來說,選擇繼承何人之宗關係著禮法,繼承孝宗之宗才名正言順。而嘉靖帝主張繼承興獻王之宗,這是從感情方面說的。雙方在這個問題上爭論得相當嚴重。後由於嘉靖帝的堅持,楊廷和失敗了,也致仕了。楊廷和致仕堅持了禮法,堅持了綱常倫理,沒有輸了讀書人的氣節。但站在嘉靖帝的立場來說是徹底的錯誤。楊廷和不顧嘉靖帝的感受堅持自己的主張可說是相當有骨氣的,但不免多了一些迂腐。如果楊廷和退一步,從嘉靖帝的立場出發,就能體會嘉靖帝的感受。如果退一步也能發揮自己的能力,繼續為國家做貢獻。這或許是在程朱理學影響下的悲劇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崇禎只要肯拿出1萬兩黃金給這個人,最後上吊的就是李自成
韓國否認曾是中國附屬國,請日本幫忙篡改歷史,日本卻怒甩3證據
明清帝王聖旨對比,比刻上去的都好看,看這些簡直是一種享受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