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手握30萬雄兵,為何曾國藩甘願主動裁軍而拒絕稱帝?

手握30萬雄兵,為何曾國藩甘願主動裁軍而拒絕稱帝?

如果沒有太平天國的崛起,曾國藩也只是傳統士大夫中的一員,甚至他的人生經歷在歷史中也不會留下太耀眼的光芒。可是現實並沒有讓他沉寂地太久,隨著1851年太平軍起義的爆發,曾國藩為母守喪的平靜生活被打破。面對風捲雲涌、支離破碎的天下,曾國藩主動擔起安定天下的重擔,而這條路也是充滿著辛酸和泥濘。

起兵之初,曾國藩創建的湘軍屢戰屢敗,甚至他不堪失敗的打擊而投水自盡,被部下強拉下來才保住了性命。在不斷的總結經驗和戰鬥後,曾國藩帶領著湘軍終於在1863年攻克了南京,太平天國覆滅。而此時的他帳下有著眾多戰將和經過血與火洗禮過的30萬雄兵,應該說曾國藩的人氣也是達到了頂峰,如果振臂一呼的話,響應者也不在少數,更何況帳下很多人都希望他脫離清廷而自立門戶。然而,曾國藩不僅拒絕了眾人的「美意」,而且還主動裁撤軍隊,向清廷表忠心。這又是為什麼呢?

手握30萬雄兵,為何曾國藩甘願主動裁軍而拒絕稱帝?

首先,當時的形勢並不利於曾國藩造反。自清廷趁著明朝內亂入主中原之後,歷代統治者對漢族士大夫相當的防範。無論是軍隊指揮權,還是朝廷中重要崗位人員安排,均能看出些蛛絲馬跡。到太平軍起義後,雖然清廷無力對抗太平軍而默許漢族士大夫幫助平叛,但防範之心依然很強。遠的不說,就是曾國藩在咸豐四年幫助清廷收復武漢,咸豐帝大喜的同時不忘給曾國藩加官,讓他代理湖北巡撫。但僅僅七天的時間,咸豐帝收回來此任命,轉而扔給他一個沒有多大意義的兵部侍郎的銜。

手握30萬雄兵,為何曾國藩甘願主動裁軍而拒絕稱帝?

後來天京被攻克後,清廷不僅舉朝稱賀,反而不斷的網羅各種理由來削弱曾國藩的功勞。此外,清廷還忙著不斷向天京外圍部署大量滿蒙軍力,特別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被部署到中原腹地。按理說天京的覆滅標誌著天下重歸太平,但清廷卻給人一種國家要滅亡的緊張局勢。明眼人都知道清朝擔心正是剛剛建立大功的湘軍,害怕他們鬧事。當然曾國藩也知道自己掌握的30萬雄兵,僅僅有12萬是自己嫡系部隊,而另外的兩個巨頭李鴻章和左宗棠的態度就不好說了,更何況自己的士兵也是歸鄉似箭。

手握30萬雄兵,為何曾國藩甘願主動裁軍而拒絕稱帝?

其次,曾國藩在起兵之初就打出「保衛儒教」和「忠君愛國」旗號。因此很多人能加入他的隊伍,很大程度上是沖著他樹立的旗幟去的。而一旦決心稱帝,意味著他在打自己的臉,而他的團隊也失去了原有的價值而非常容易被打散。當然曾國藩經過苦心經營才被平定的天下,又要被自己大亂,自己的心血化為泡影是他不願意看到的。

面對人生中的又一個重要抉擇,曾國藩經過了深思之後,將功勞推給別人,甚至主動上書要求裁減湘軍。當清廷看到曾國藩自斷臂膀之後,才算鬆了一口氣,曾國藩也平安的逃過了死神的魔爪,而當時的中國老百姓也少經歷了一次動亂之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夜讀歷史 的精彩文章:

皇帝選繼承人出題考兩皇子,結果交白卷的被選中
關羽善待兵卒,為何江陵丟失後他們卻一鬨而散?
為什麼吳三桂的造反聲勢浩大,卻走向了滅亡?
此朝是歷史上最黑暗的朝代,其開國皇帝也是最平庸的
相面師算出王的老婆要生天子,他立即反叛,結果國破人亡

TAG:夜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