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部賈樟柯領銜的新作,讓人感慨時光是如此魔幻!

這部賈樟柯領銜的新作,讓人感慨時光是如此魔幻!

文 |墨玉

很早就聽聞,賈科長要和「金磚五國」其他四個國家的導演合作拍一部片,來自巴西的沃爾特·塞勒斯、俄羅斯的阿歷斯基·費朵奇科、印度的馬德哈爾·班達卡以及南非的賈梅爾·奎比卡。

所有人都會好奇,這五位文化背景不同、年紀又有所差異的導演該如何攜手創作。畢竟,首部金磚五國合拍片,總歸少不了藝術之外的其他因素。

在最新發布的終極預告中,赫然出現一個乍看老套卻很考驗功力的片名:時間去哪兒了

「時間」既是電影的本質,也賦予存在以特殊的意義與標識。

以本片監製賈樟柯來說,20年前,這個汾陽小子為中國獨立電影闖出一片天地,20年後,人稱賈科長的他非但是最受國際關注度的中國導演,更以國家代表的形象出征世界。

這樣的轉變,不僅是藝術的勝利,還帶有一絲我國特有的「魔幻現實主義」色彩,引人咂摸「時間去哪兒了」的趣味。

沃爾特·塞勒斯《中央車站》

這幾部短片的導演,賈科長就不多介紹了,沃爾特·塞勒斯大家應該也很熟悉,他的《中央車站》曾一舉拿下包括柏林金熊獎和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等55個獎項。

阿歷斯基·費朵奇科可以說是威尼斯電影節一手挖掘出的導演,2005年憑藉《首次登月》獲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最佳紀錄片獎",2010年再度以故事片《沉默的靈魂》獲得威尼斯電影節最佳攝影。另兩位來自印度和南非相對年輕一些的導演,也都是各自國家最為矚目的新銳力量。

阿歷斯基·費朵奇科《沉默的靈魂》

科長和塞勒斯算是名聲在外,令人期待。而觀影過後,我又添新愛:無論是費朵奇科絕處逢生的愛情,奎比卡永無止境的腦洞,班達卡跨越階層的溫暖,都各具出人意料的巧思。

科長這一次的故事依然發生在山西:平遙古城裡,一對著古裝表演的中年夫妻,因二胎政策放開,打算再生一個孩子。科長的呈現方式特別值得玩味,這邊人著古裝,頗有悠久前朝的歷史感,鏡頭一轉,現代遊客帶著相機「咔咔」地照起來。

過去與現在毫無縫隙地被粘合在一起,仿若瞬間穿越百年,這種「過去的現在」與「當下的現在」在同一平面的呈現,已不僅僅是蒙太奇式的影像才能夠帶來的,它更是當下現實生活中正在上演的真實情境。

科長影片的節奏並不快,可張力十足。這有賴於他對現實細節的捕捉,值得人一再品味。他的人物,是生活著的,口中的每一句大白話都與現實碰撞出深層意義,中國觀眾——尤其是知識分子總會會心一笑:原來是在說這事兒呢。

這部短片《逢春》,既是時間季節上的適逢春分,又是生命意義上的逢春。時間的流逝帶走了生活的激情,帶來所謂的「中年危機」。於是這對生活在最底層的夫妻想要通過再生一個孩子「逢春」,有點諷刺,但又何其現實。

這個故事的端倪早在紀錄片《汾陽小子賈樟柯》里便可尋出一二。科長說過:「在人海裡面,只要去注意每一個人,就會感受到他們的尊嚴。通過攝影機,它可以把我的這種感受呈現出來,它變成一種現實的存在,存在於銀幕上面,否則的話,它只存在我的感覺裡面。」鮮活而有生命力的人物,其實就是生活在我們身邊的每一位平凡卻不普通的大眾,而這些人的生活恰就是我們所經歷的時間。

東隅已逝,桑榆非晚。

往好了想,只要還有不願向生活低頭的勇氣,那些被時間拿走的激情與在意,我們仍然可以拿回來。

沃爾特·塞勒斯和科長的淵源可謂深厚。塞勒斯在1998年柏林電影節中結識賈導,之後追隨他輾轉巴西聖保羅、法國巴黎、中國北京、山西等地,歷時3年拍出了上文提及的那部紀錄片《汾陽小子賈樟柯》。

《汾陽小子賈樟柯》

這一次,沃爾特·塞勒斯的故事和賈導有些共通,也是關於生命力的復原,關於理想與現實的拉鋸,關於時間帶走又帶來的希望。

故事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礦區出現潰壩事故,泥石流淹沒了村莊,一個普通家庭也隨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家中,爸爸失蹤,年僅十歲的男孩與身為鄉村教師的媽媽搬去臨時避難所。男孩不願放棄尋找爸爸,媽媽則在照顧男孩的同時,還面臨著艱難的自我拯救。

塞勒斯拍攝這部影片時,保持著以往的拍攝習慣,大量使用群演,影片中穿插的紀實劇照則是他親自去到實地拍攝的。紀實組照——兩組靜幀照片——打破了運動影像的連續性,讓觀眾跳出畫外,更接近第四維度時間與第五維度精神的聯想。

影片的固定長鏡頭和光線明暗處理,使得影片具有了「慢」的氣質。慢電影是當下最熱的藝術電影風格,非好萊塢式的剪輯處理帶來的特有敘事節奏,讓人更能感受影像本身所傳達出來的情緒。

塞勒斯說,拍攝這部影片,讓他更理解他最喜歡的一部影片:阿巴斯的《生生長流》。影片也是關於災後重建的故事,通過尋找男演員的導演的視角,發現遭遇苦難的人們如何面對悲劇,感受到的不是痛苦與慘烈,而是生生不息的希望。

時間,會揭示一切。不幸中永遠都有不經意間出現的光明,塞勒斯再一次讓人看到一位偉大的藝術家應該具有的關懷現實的人本主義。

阿巴斯《生生長流》

俄羅斯導演費朵奇科選擇在冰天雪地里訴說一個愛情故事。一望無垠的白色和幽暗封閉的雪中小屋,展示出一個彷彿時間在此處凍結的視覺意象。

鏡頭間節奏推進乾淨利落,故事也非常的戰鬥民族。丈夫懷疑妻子與鐵道司機有染,丈夫摔壞了鐵道司機送給妻子的手風琴,追趕妻子時,意外從高處摔下成為重傷。

為了救呼吸困難的丈夫,妻子用摔壞的手風琴充當氧氣瓶,一開一合的手風琴,本是愛情的污名,卻在這一刻成為絕境中愛情的見證。宛如油畫般色調的鏡頭,和嗚咽的風琴聲、殘喘的呼吸聲一起,給人沉重的質感。分秒的流逝,妻子成為丈夫的時間,這一刻,愛永恆。

時光猶如水,愛情似波濤,既能載舟,亦能覆舟。

腦洞大開的南非導演借用時間經營出一個神秘的科幻故事。一位被程序設定為清潔女工的諾寶米SX1,冒著生命危險想改變自己的命運。時空扭轉的一剎那,唯有時間在繼續。古老的尼羅河畔,新的生命降臨,靈魂獲得釋放,生命得以重生。

每個開始註定了結局。自我身份追尋、主體意識獲得、生命輪迴、傳統文明,短小的影片承載著四個意義複雜的關鍵詞。以現代未來感的方式,探索非洲古老而神秘的民間傳說。這也是民族文化帶給導演的特有印記。

印度導演則講述了一個全世界人都可以看懂併產生共鳴的故事。老人在垂暮之年,同流浪小男孩查理的相處,感受了時間與愛。「這忙碌的城市給得了你所有,唯獨給不了你時間」。孟買是座繁華的不夜城,然而幸福的獲得,是人與人之間簡單的相處與陪伴。

無人知曉什麼時候時間會改變它的態度。變化莫測的城市,生命何其短暫。唯有徜徉在時間中的親情與愛,指引我們幸福向前。

時間,看不著,摸不著,但我們所有人都切實感受得到它的存在。作為第四維度的時間,是很多人在追尋的終極問題,無所謂亘古,更關乎生命的起源與終點。不同導演、不同的風格特點和表達方式,會讓一個主題的解讀更多元、更深刻。

近些年,各國導演圍繞某個主題各拍一部短片匯成合集的方式,已然成為國際大師相互合作的常態。

其中最負盛名的當屬法國戛納電影節推出的《巴黎,我愛你》與英國公司推動的《十分鐘,年華老去》等。前者匯聚奧利維耶·阿薩亞斯、科恩兄弟等12位導演,後者彙集了貝托魯奇、戈達爾、赫爾佐格、阿基、賈木許、文德斯還有陳凱歌等15位大師。

湯姆·提克威《巴黎,我愛你》

《十分鐘,年華老去》中,時間、生命、生活的震撼力不僅是一部影片產生的,更是所有影片交織在一起所產生的。《時間去哪兒了》當然也有著異曲同工的穿透力。

但除此之外,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五個國家攜手的聯盟,代表著新興市場發展前景較好的區域聯合,因此,「時間」對於「金磚五國」這樣有著悠久歷史又身處巨大變化中的國家來說又有著更為複雜深刻的意味。

阿基·考里斯馬基《十分鐘,年華老去》

快速的生活節奏擠壓著城市人的內心,生活正在失去樂趣,生命力正在流逝,自我認知出現問題,無關於物質的精神空虛與焦慮正在襲來。於是,我們反問自己,時間都去哪兒了?

在高速發展的信息時代,五個來自擁有深厚歷史和悠久文化國家的導演共同探討「時間」這個話題,不僅有著藝術表達的意義,更具有反思當下的社會意義。

正如南非導演賈梅爾·奎比卡所說:「雖然我們有不同之處,但我們卻也有很多共通點。我們都追隨時間的腳步,這是一種大家都能理解人類的特質。」時間,是全世界人共通的話題,而電影,除了是一種藝術,更是一種全世界人都懂的語言。

五位來自不同國家的導演用電影語言交流關於「時間」的思考與認知,除了各個故事引起大家的共鳴外,碰撞出的火花將會成為五個國家之間交流的入口。選擇「時間」這個主題,更是對五國深入長久合作的美好期許。

賈科長曾在許知遠《十三邀》的節目中,說過籌備《在清朝》時的感受。科長說,做古裝的戲,會和做未來感的戲一樣有趣。因為過去的時間就像未來的時間一樣,給人帶去不一樣的感覺

無論是魔幻又或現實的筆觸,《時間去哪兒了》都不止是一封寫給時間的情書。它迫使我們去重新打量此刻的生活,並經由檢視「現實的當下」這一節點,深思我們的過去的積澱與未來的機遇。

視頻推介 |想知道小鋼炮到底是怎樣一個人?33老師出手,為你剖析馮導的面子和里子,非常期待。

推薦 |「文慧園路三號」公號有償向各位電影達人約稿。詳情見:求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慧園路三號 的精彩文章:

《王牌特工》獨家雙集聯播:電影資料館本周放映
吳京贏了,鹿晗笑了,李晨哭了,影向標斷檔了
八一八《縫紉機樂隊》究竟用了什麼搖滾符號?
演員李夢,今天她有話想對你說
這部高智商懸疑電影為什麼風靡全亞洲,看完我徹底服氣

TAG:文慧園路三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