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補腎」沒有好處!真正的護腎方法是這些

「補腎」沒有好處!真正的護腎方法是這些

在我國,腎的健康一直都是廣為關注的話題。 腎好,身體就好;腎好,他好我也好……相信各種版本的廣告詞大家都聽說過無數次。

但到底做哪些事才對腎好?

腰痛、乏力、性生活有問題……不等於腎有問題

腎病是現代醫學概念,是腎臟由於各種原因出現的功能或結構異常,主要表現為血尿、蛋白尿、腎功能不全、水腫、高血壓等

相信大家也看出來了,大家說的腰痛、沒力氣、睡眠差、性生活不滿意……這些情況並不在腎病的癥狀里,所以不能等同於腎有問題。

至於「腎虛」,本身是個中醫概念,非常複雜,不同的中醫流派,對腎虛的治療也五花八門,難以統一,今天我們就不討論了。

那麼問題來了,怎麼做才對腎有好處呢?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

「補腎」不能護腎

很多人都有一種習慣性思維,覺得可以靠「食補」來保護腎臟。特別是腎病患者,總希望能通過「進補」來延緩或逆轉病情。

但是,目前還沒有哪種食物可以直接營養腎臟。

尤其是比較「有名」的補腎食物,如肉蓯蓉、茯苓、冬蟲夏草等,不僅目前沒有證據表明它們對腎臟有特別的好處,長期吃的話,反而有很大的潛在健康風險。

圖片來源:國家食葯監局官網截圖

真正對腎有好處的 7 個習慣

提到愛護腎臟,很多人第一印象是「減少房事」。其實這件事和腎臟沒什麼關係,要保護腎臟,真正有效的方法有 6 個。

1.規律體檢,至少每年一次

我國目前導致慢性腎衰竭的第一病因是慢性腎小球腎炎,這是一種早期沒有癥狀的疾病,大多數患者發現時已經到了中後期。

堅持每年至少一次的規範體檢,可以早期發現血尿,蛋白尿等表現,對於早期控制病情有很大的意義重大。

2. 積極控制基礎疾病

前面說了,導致我國慢性腎衰竭的第一病因是慢性腎小球腎炎,緊排在後面的就是糖尿病腎病和高血壓腎病。

高血壓,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等慢性病不僅對心腦血管系統造成很大損傷,對於腎臟一樣有著巨大的危害。

特別是糖尿病,在世界範圍內,糖尿病腎病可是導致患者透析的第一病因。

所以如果已經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一定要積極控制血壓血糖。

3. 戒煙戒酒,改掉不良生活習慣

為了腎的健康,煙值得戒掉,因為吸煙會明確增加腎臟疾病的發生幾率。

尼古丁和煙草中的焦油等成分不但可以引起動脈硬化間接損傷腎臟,也可以直接傷害腎臟。

飲酒雖然不會直接損傷腎臟,但長期大量飲酒會損傷肝臟,而肝臟功能衰竭時,會出現肝腎綜合征。

除此之外,過量飲酒有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心腦血管疾病同樣會引起繼發性的腎臟損傷。

4. 控制體重

肥胖會引起腎小球病,嚴重的會引起腎衰竭。

這不是世界對胖子的歧視,而是肥胖增加了腎臟的代謝負擔,讓腎臟不堪重負。

所以,即使不為了美,也多了一個減肥的理由。

5. 避免勞累和劇烈運動

過多的體力活動,會增加人體的新陳代謝,產生更多的代謝產物,加重腎臟的負擔。

特別是已經患有腎病的患者,更要避免勞累。

另外太過劇烈的運動可能導致橫紋肌溶解,這種疾病會直接損傷腎臟,嚴重時會發生急性腎損傷。

6. 不要濫用藥,不要長期吃中藥、補藥、保健品

腎臟是人體主要代謝器官,我們體內的所有代謝廢物,最終幾乎都是從腎臟排出體外的。

不明成分的藥物、食物都很容易對腎臟造成損傷,這裡不僅指現代醫學中的藥物,還包括一些中藥和「補藥」。

目前已明確有腎損傷作用的中藥主要有關木通、天仙藤、廣防己、青木香等(這些成分國家食葯監局都發出過警告),另外楊桃里的多種複合有機酸、偏方里常用的硃砂等都是對腎有損害的物質。

圖片來源:國家食葯監局官網截圖

所謂「是葯三分毒」,雖然三分的描述並不嚴謹,但也給大家提了個醒。

如無必要,不要長期用藥,包括中藥和各種「補藥」「保健品」。

7. 多喝水,保證水分充足

多飲水可以促進排尿,降低尿液中的毒素濃度,保護腎小管。特別是在感染或劇烈運動過後,充分補水可以降低腎損傷的風險。 很多藥物治療時也需要充分補水(比如化療),以減少藥物的腎毒性。

一句話,世上本沒有「補腎」的「良藥」。 做好預防少折騰,不給腎臟添麻煩,這才是最省錢,最有效的「護腎之道」。

作者:於躍 ,來自丁香醫生

以上內容來自「別痛風」APP,具體想知道各種蔬菜、肉類的嘌呤含量,痛風時要注意什麼問題,請下載「別痛風」APP,我們會在那裡等你,做你的專屬醫生,提醒你吃藥,告訴你怎麼吃,痛風該注意什麼問題等等哦。期待與你的不期而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別痛風 的精彩文章:

痛風患者為什麼要減肥?
對痛風患者最有意義的6組數據
哪些中藥,真的降尿酸,治痛風?
高尿酸、痛風該如何吃豬肉?
痛友圈答疑第三期

TAG:別痛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