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首描寫秋天的詩來自王維,讀完終於知道為什麼他是詩佛

這首描寫秋天的詩來自王維,讀完終於知道為什麼他是詩佛

中秋已過,天氣漸涼,夏天剛剛過去,過山車似的氣溫已經把北方帶入了深秋,在這清冷爽涼的秋天,讓我們來欣賞一首秋天的詩句,來自唐代王維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暝,意為日落,天色將晚,這首詩就是寫的山村的秋天日落後天色漸晚的景象:

空寂的山野剛剛經過一場雨水的洗禮,夜幕降臨,天色漸晚,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潔的月光透過松樹間的縫隙,灑下斑駁的月光,清澈的泉水淙淙,在石頭上流淌。竹林里傳來一陣喧鬧,笑語傳來,是溪澗洗衣的姑娘歸來了,打漁的小船緩緩而來,引起蓮葉輕輕搖動。

最後一句「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反用淮南小山《招隱士》:「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思,任憑春天的花草消失,而我則可以在此久留,這裡的王孫是作者自指。

王維被稱為詩佛,不僅是因其信奉佛教的緣由,更是因他的山水田園禪意幽遠、恬淡、寧靜,但它的幽遠、恬淡、寧靜,決不儘是死寂、枯槁、浮躁,而是靜中有動,動中寓靜。就這首詩來說,是他的山水名篇,於詩情畫意之中寄託著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這首詩的首聯,「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就非常耐人尋味,凸顯了作者超脫的意境,在頸聯中明明寫有浣女漁舟,詩人怎下筆說是「空山」呢?

原來山中樹木繁茂,掩蓋了人們活動的痕迹,這和王維在另外兩首詩《鹿柴》中所寫「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和他在《桃源行》所寫「峽里誰知有人來,世中遙望空雲山」具有同樣的意境。「空山」兩字點出此處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霽,萬物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氣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見。

頷聯「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淙淙流瀉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條潔白無瑕的素練,在月光下閃閃發光,多麼幽清明凈的自然美啊!

王維的《濟上四賢詠》曾經讚歎兩位賢士的高尚情操,謂其"息陰無惡木,飲水必清源」。詩人自己也是這種心志高潔的人,他曾說:」寧息野樹林,寧飲澗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嶇見王侯。」(《獻始興公》)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嗎?

這兩句寫景如畫,隨意洒脫,毫不著力。像這樣又動人又自然的寫景,達到了藝術上爐火純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學到。

頸聯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竹林里傳來了一陣陣的歌聲笑語,那是一些天真無邪的姑娘們洗罷衣服笑逐著歸來了;亭亭玉立的荷葉紛紛向兩旁披分,掀翻了無數珍珠般晶瑩的水珠,那是順流而下的漁舟劃破了荷塘月色的寧靜。

在這青松明月之下,在這翠竹青蓮之中,生活著這樣一群無憂無慮、勤勞善良的人們。這純潔美好的生活圖景,反映了詩人過安靜純樸生活的理想,同時也從反面襯托出他對污濁官場的厭惡。

這兩句寫的很有技巧,而用筆不露痕迹,使人不覺其巧。詩人先寫"竹喧""蓮動",因為浣女隱在竹林之中,漁舟被蓮葉遮蔽,起初未見,等到聽到竹林喧聲,看到蓮葉紛披,才發現浣女、蓮舟。這樣寫更富有真情實感,更富有詩意。

詩的中間兩聯同是寫景,而各有側重。頷聯側重寫物,以物芳而明志潔;頸聯側重寫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時,二者又互為補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蓮,可以說都是詩人高尚情操的寫照,都是詩人理想境界的環境烘托。

既然詩人是那樣地高潔,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個稱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說:「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本來,《楚辭·招隱士》說:「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詩人的體會恰好相反,他覺得「山中」比「朝中」好,潔凈純樸,可以遠離官場而潔身自好,所以就決然歸隱了。

這首詩一個重要的藝術手法,是以自然美來表現詩人的人格美和一種理想中的社會之美。表面看來,這首詩只是用「賦」的方法模山范水,對景物作細緻感人的刻畫,實際上通篇都是比興。詩人通過對山水的描繪寄慨言志,含蘊豐富,耐人尋味。

蘇軾在《東坡題跋》下卷《書摩詰藍田煙雨圖》評論王維的作品中指出:「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這首《山居秋暝》當真讓我們體會到了這種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意境。

/完/

更多您感興趣的內容,敬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讀經明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經明理 的精彩文章:

10首中秋詩,10種意境,誰才是中秋詩之王
全民八卦的時代,人類將成為娛樂致死的物種
探尋元明清文學中的性文化,偉大的文學作品曾被列為禁書
項小龍穿越到秦朝要碗辣子油潑面,漲了太多歷史冷知識!
這兩句詩描寫「相思」之苦最經典,遠超王維的《相思》

TAG:讀經明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