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佛陀時代第一居士-維摩詰

佛陀時代第一居士-維摩詰

維摩詰,音譯:維摩羅詰、毗摩羅詰、略稱維摩或維摩詰;意譯為凈名、無垢稱,意思是以潔凈、沒有染污而著稱的人。根據佛教典籍記載,維摩詰居士原是居住在阿閦佛的妙喜凈土的金粟如來,釋迦牟尼在毗耶離庵羅樹園布法時,相約金粟如來應化娑婆世界,於是維摩詰化生於娑婆世界,示現在家居士相,輔佐佛陀教化,是教化娑婆世界眾生的法身大士。

化生於娑婆世界的維摩詰居士是毗耶離大城中的一名長者,因曾供養無量諸佛,深植善本,得無生忍。維摩詰不僅家財萬貫,而且辯才無礙,慈悲方便,他以無量的資財,救濟貧苦,又能奉持清凈,止惡揚善,因此深受城裡居民們的愛戴。

由於是在家菩薩,他示現有妻子眷屬。其妻貌美,名叫無垢,一雙兒女,子名善思童子,女名月上女,皆具宿世善根。一家四口,平日以法自娛。

《善思童子經》中說善思童子還在襁褓中時,即能與佛及諸大弟子問答妙義。當佛陀至毗耶離城經過善思童子樓下時,小小年紀的善思童子便獻一枝蓮花與佛,佛陀為他說法,當下就證得無生法忍,得無上菩提。

《月上女經》中,月上女由於往昔造諸善根業因緣的原因,因此其身自然著諸天服妙寶衣裳,並且身上出妙光明勝於月照,猶如金色耀其家內,因此得名為月上。月上出生時不曾啼哭,且能開口道出宿世因緣。八歲大時,已長成美妙多姿的童女,引起城內諸大臣、居士、長者、婆羅門及豪門貴族的童男愛慕追求,因而展開一場神通遊戲的招親活動,最後月上女度化了諸童子入佛道,發菩提心。月上女曾以她的辯才神通,與聲聞、菩薩討論佛法妙義,並蒙佛授記。很明顯,維摩詰一家是一個很典型的佛化家庭,正如經中描述 「雖處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

維摩詰居士雖身在塵俗之中,卻精通大乘教義,深知諸法實相,如佛陀般智慧無礙。他以六度攝受眾生,使他們離苦得樂:布施:他是富貴長者,以無數的資財布施貧民,教育他們;持戒:對於毀犯禁戒的人,他便以自己奉持的清凈戒行感化他們;忍辱:對於易起瞋恚怒罵的人,施以柔和忍辱攝服他;精進:遇到懈怠放逸的人,就顯現大勇猛精進的精神度化他們;禪定:若有人心性不定、迷亂,他便以施以禪定,令其心定,不被外界所動。般若:即智慧,以明利的智慧教化眾生。居士智慧深廣,悲願無窮,神通廣大,威德無邊。能於無量眾生隨機說法,與大法雨,斷一切疑。此即經中所謂:「辯才無礙,遊戲神通,逮諸總持,獲無所畏。善於智度,通達方便,大願成就,明了眾生心之所趣,又能分別諸根利鈍……」

維摩居士的教化方針是:「示行貪慾,離諸染著;示行瞋恚,於諸眾生無有罣礙;示行愚痴,而以智慧調伏其心;示行慳貪,而舍內外所有,不惜身命;示有資財,而恆觀無常,實無所貪;示有妻妾婇女,而常遠離五欲淤泥;現於訥鈍,而成就辯才,總持無失;現於涅槃,而不斷生死。」如是一切,總顯維摩詰智、悲、行、願的不可思議。也就是說從王公貴族到普通的平民百姓,乃至妓女、外道等等,都能受到他說法的教益,從而心中生出正信,自願地奉行佛法。

維摩詰居士行菩薩道,以無量方便饒益眾生,為一切中尊:若在長者,長者中尊,為說勝法;若在居士,居士中尊,斷其貪著;若在剎利,剎利中尊,教以忍辱;若在婆羅門,婆羅門中尊,除其我慢;若在大臣,大臣中尊,教以正法;若在王子,王子中尊,示以忠孝;若在內官,內官中尊,化正宮女;若在庶民,庶民中尊,令興福力;若在梵天,梵天中尊,誨以勝慧;若在帝釋,帝釋中尊,示現無常;若在護世,護世中尊,護諸眾生。

佛教經典中就有一部以維摩詰居士的名字命名的一部經:《維摩詰經》,此經又稱《維摩詰所說經》,「所說經」者:即維摩詰假託身疾,佛陀委派文殊師利為代表的眾菩薩前往問疾。之後維摩詰與文殊菩薩探討佛法,直顯如來甚深、最甚深之真實義。尤其是在本經的《入不二法門品》中,維摩詰借眾人和文殊論說不二法門的情境,「一默如雷」,把眾人從有言說上接引到無言說,從有分別上接引到無分別,因指見月,而入於不二法門,這就是維摩詰方便善巧,能使眾生從生死海,入涅槃城,去煩惱縛,證離系果,而達到徹底解脫的不可思議。所以此經又名《不可思議自在神變解脫法門經》,簡稱《不可思議解脫經》。

這部經若以維摩詰來命名,就是採用人名來命這部經,若用不可思議解脫經,是用法來命名,因為不可思議解脫是法。隋代三論宗的集大成者吉藏大師在《維摩詰經義疏》中說此人法雙題有五義:

1.法不孤起,弘之由人,故如來命文殊於異方,召維摩於他土,爰集毗耶,共弘斯教。題凈名,標說教之主;辯不思議,明所弘之法也。

2.經題凈名,是尊敬維摩詰其人,又標題不思議,是尊重維摩詰之法。即說不可思議解脫,則凈德內充,嘉聲外滿,聞此人法,誰能不尊敬?

3.為了互相顯教,所以是人法雙題,稱之為凈名的原因,是因為有不可思議解脫之德,此即是以法釋人。接下來說不思議。是舉出此經的宗旨,題標凈名是為辯明法起之因緣,所以舉人來成就法(即不可思議解脫)。

4. 為說明通別兩種意義。標凈名是為說明人別之義,題不思議辯明法之通義。這是因為:本經有兩個教化之主,一是佛說,二是凈名說。如果題目只有凈名之人,而沒有不思議之法,那麼本經只能凈名說,不該佛說。如果說不思議,則是含二教,所以是人法雙題。

5. 此經之立題。具足三業,所謂「維摩詰」是舉能說之人,辯明意業;所謂「所說經」是說明口業;所謂「不思議解脫」是敘其身業。此三業次第為:先是意察機,然後對機說法,再後則是身現神通。這裡有一個問題:為什麼身業獨稱不可思議呢?回答是:以後貫穿於前,則三業都是相同,進一步說,身現神通,不思議事得以顯現,所以偏重說之。僧肇則在《維摩詰所說經注序》中稱:「此經所明,統萬行則以權智為主,樹德本則以六度為根,濟蒙惑則以慈悲為首,語宗極則以不二為門。」認為此即「不思議之本」。

通俗一點來說,《維摩詰經》就是記載維摩詰居士所說的不可思議解脫法門的經典,主要闡述了般若性空的理趣和不住生死、不住涅槃的菩薩行。本經初示「心凈則佛土凈」,指出「佛土即眾生之類」,表達了佛法不離世間,諸佛菩薩不舍眾生的大乘精神。經中又說:「一切法皆是佛道」,「一切煩惱皆為佛種」,「一切施為無非佛事」。揭示了大乘佛法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的要旨。本經由三國吳支謙譯出後,即在我國盛行,歷代以來多達七種漢譯本,目前以鳩摩羅什所譯流通最廣,已經成為在家居士的修行寶典。

《維摩詰經·方便品》中記載為度化眾生故,維摩詰居士運用權巧方便,乃至示現生病。此「病」驚動了很多人:「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婆羅門等,及諸王子,並余官屬,無數千人」,這麼多人都前往問候居士,足以說明維摩詰居士與眾人的緣分殊勝。維摩詰遂利用這個機會,「以身疾,廣為說法」,居士為問疾之人說此身體之過,實是讓人知身體過患,不生貪愛,令大家皆能明生死、破執著,斷一切眾生「病」,發菩提心,從而進入佛道。

維摩詰示疾,當然也驚動了佛陀,而且佛陀也深知維摩詰的用意所在。於是就先遣聲聞乘中的弟子前往問疾,但是由於舍利弗等弟子皆曾在佛法上面被維摩詰問難,辯析之後落於下風,因此五百弟子中無人敢去。佛陀於是又遣菩薩乘中弟子前往問疾,但是彌勒等弟子也因有過和聲聞弟子相似的經歷而辭以不能勝任。最後,佛陀只好請出了文殊師利菩薩,他因智慧第一、悲願深廣而被尊奉為「諸佛之師」、「諸佛之父母」。在《佛說放缽經》中,佛陀曾言:「今我得佛,皆是文殊師利之恩也。過去無央數佛,皆是文殊師利弟子,當來者亦是其威神力所致。譬如世間小兒有父母,文殊者,佛道中父母也。」即是說文殊師利早已成佛,但為了協助佛陀弘揚佛法而示現菩薩身的。

文殊菩薩欣然率八千菩薩,五百大阿羅漢,及諸天人前往維摩詰處問疾。在維摩居士的丈室中,文殊菩薩首先傳達佛陀的問候,繼之詢問患病的起因,維摩詰示以「從痴有愛,則我病生;以一切眾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眾生得不病者,則我病滅。」又說:「菩薩疾者,以大悲起。」維摩居士以菩薩慈愍眾生的悲心,示現病相,是為了說明眾生真正的病,是由貪瞋痴三毒所起,使在場大眾起無上菩提心。接著,文殊等三十二位菩薩,與維摩居士談論有關空、無相、入不二法門的真義。諸菩薩對此,各依其所修所證,提出見解,文殊菩薩則認為:「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如是才能名為入不二法門。」說罷,反問維摩居士:「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當時,在場數千大眾只見維摩居士正襟危坐,靜默無言。不久,文殊菩薩歡喜讚歎:「善哉!善哉!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現場五千位菩薩以此因緣,皆悟入不二法門得無生法忍。

從維摩詰的論述中可以看出他極其重視的是「菩薩行」。因小乘佛教修行的目的,是追求成為斷絕諸緣,永不託生的阿羅漢,因而遠離世俗,遁入山林,避世修行。而大乘的菩薩卻認為,真正的解脫並不在於斷絕諸緣,而是要在諸緣之中不被污染,在諸緣之中修出清凈本性,並教化眾生成佛。避世修行其實有逃避紅塵之意並非真正意義上的斷絕,唯有身在紅塵而心在塵外,深入諸緣而不被染著,這才是真正的斷絕。況且只顧自己解脫亦非大丈夫所為,所以維摩詰居士主張行菩薩行,主張積极參与世俗生活,甚至要深入地獄、餓鬼、畜生等惡道、非道中去。他是菩薩行思想的身體力行並大成就者:他娶妻生子,資財無量,衣服飲食皆盡豐好,而不是苦行頭陀。但他卻在這種世俗生活中保持了清凈梵行,住佛威儀,心如大海。他往來於各階層,甚至出入各種酒店、妓院、賭博等聲色場所,也都是為了要宣揚大乘佛法的教義,無不隨處說法,隨緣度眾,凸顯悲智雙運的菩薩道精神。

在談論佛法的過程中,維摩詰居士非常精闢地闡述了關於「在家」與「出家」的觀點。《維摩詰經·弟子品》中,諸童子問:「居士,我聞佛言,父母不聽,不得出家?」維摩詰答:「然,汝等便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即是出家,是即具足。」維摩詰通過這句話表明:「出家」 或 「在家」 已經不再是作為佛教信徒的標準表現形式。他認為只要有了求取佛智的願望與信心,「在家」同樣可以成為得道的佛徒。這樣就把佛教出世精神放諸於世間之中。又有一位普現色身菩薩問他:「維摩詰居士您的父母、妻子、親屬等都是誰,又都在哪裡?」維摩詰居士答以偈語道:「智度菩薩母,方便以為父;一切眾導師,無不由是生。法喜以為妻,慈悲心為女;善心誠實男,畢竟空寂舍。弟子從塵勞,隨意之所轉;道品善知識,由是成正覺。諸度法等侶,四攝為妓女;歌詠誦法言,以此為音樂。……四禪為床座,從於凈命生;多聞增智慧,以為自覺音。甘露法之食,解脫味為漿;凈心以澡浴,戒品為塗香。」維摩詰居士以智慧為母,權巧方便為父,法喜為妻,慈悲心為女,善心為子。其家,以佛性為屋舍。一切眾生為弟子,各種不同的修行法門是朋友,就連妓女也是四種攝化眾生的方便。這樣的境界,試問如何能不自得解脫?可以說維摩詰居士雖是菩薩,但他沒有舍掉五欲六塵,而在娑婆世界示現在家相,取妻生子,財、色、名、食、睡,過在家人的生活。但是這種在家的生活卻並沒有影響他進入空性的不二法門,超然不染,令五欲六塵都對他沒有一點作用,即在塵而不染塵,這就是菩薩行的最高境界。

維摩詰居士可以說是古佛再來,他精通佛理,權巧方便,善於度化眾生,並且「不舍道法,現凡夫事」,其內心自在,語默動靜無不含藏慈悲,以出世的胸懷,外現眾生相,廣行入世菩薩道的利生事業,猶如出污泥而不染的蓮花,更顯清凈的本性。可以說他的入世是為使更多的人出世,他的理論與行動,令他不愧於佛陀時代的第一居士之稱,成為「雖處居家,不著三界」的修菩薩行的典範人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和尚 的精彩文章:

【楞嚴經】二十五圓通之二十五 觀耳根(十六)
唯讓父母徹底離苦得樂才是真實的孝道
念經持咒與念佛是否衝突
邊地疑城是個什麼樣的地方
凈土五經是哪幾部經

TAG:小和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