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北京烤豬如何能從十八世紀流行到二戰?

北京烤豬如何能從十八世紀流行到二戰?

從伏爾泰寫作《憨第德》到二戰結束的這一段漫長時光里,一個人若是到了北京,那麼不僅僅能享受到如今譽滿全球的烤鴨,同時還有烤小豬與之並駕齊驅。

去葡萄牙旅遊時,在古都科英布拉吃到了當地特色美食「烤乳豬」,因了它的「酥、嫩、脆」、「肉嫩絲細,入口便化」而驚喜,那滿頰含腴、齒嚼輕脆的口感體驗讓我一直難忘。最近才知道,在清代,北京也曾流行吃烤乳豬,至少有兩個世紀,這道硬菜都是京城的高端享受的代表。

愛新覺羅·瀛生之《京城舊俗》中介紹,自清代到民國,北京有一等「爐鋪」,在經營各種熏醬熟肉之外,還設有中式烤爐,主要烤制三種美味,即整鴨、整豬以及切成大塊的豬肉。爐鋪的烤爐以磚砌成,如同一座小屋,上部橫架一根鐵杠,將豬、鴨都串在鐵鉤上,吊於鐵杠下烘烤。把整隻的填鴨如此在爐內掛烤,所成之品叫「燒鴨子」。此外則是燒豬與爐肉,前者採用去掉內髒的整隻小豬或奶豬,後者則是肥瘦相間的帶皮大塊豬肉,都憑藉與燒鴨子一樣的手法,掛在爐內烤熟。換句話說,我們今天習慣所說的烤鴨、烤豬,在清代旗人那裡本來叫做燒鴨子、燒豬。

那麼烤鴨與烤豬在北京的風光歲月有多久?清代文人潘榮陛於乾隆二十三年(1758)寫成《帝京歲時紀勝》一書,記錄十八世紀中葉大清帝國首都的四季風俗,其中提到,「八月」的「時品」在「中秋桂餅(即月餅)之外,則鹵餡芽韭稍麥,南爐鴨,燒小豬,掛爐肉,配食糟發麵團,桂花東酒」。明確告訴後人,燒鴨子、燒豬與爐肉,是每年農曆八月這個月份的「季物」或說月令特色美食。這就意味著,早在康乾盛世,北京就有爐鋪,為那時的帝都居民提供其所擅長的三樣掛烤美味,我們今天熟悉的烤鴨,最少也有二百五十年的輝煌了。而且,在從伏爾泰寫作《憨第德》到二戰結束的這一段漫長時光里,一個人若是到了北京,那麼不僅僅能享受到如今譽滿全球的烤鴨,同時還有烤小豬與之並駕齊驅。

想來,夏季炎熱,油膩食物難以吸引胃口,讓夥計在酷熱中照料燒烤亦過於艱苦,爐鋪便歇了烤爐。及至仲秋時節,天氣轉涼,人們對肉食的興趣自然恢復,烤爐重開,於是,從盛清時期開始,烤鴨、烤豬、爐肉變成了八月份大家都要吃一吃的「月令大菜」。燒豬因為燒制時間長,工藝要求高,而且體量大、價格貴,所以採取預訂的形式,誰家想吃時需去爐鋪「叫」,「當天上午去叫,下午即可送到」。做法是把小豬的內臟掏空,烤熟後平擺在大盤中,仍然是一隻整豬,漂亮又氣派。如此的大菜一般來說平日也不常吃,多是過年過節闔家團圓時訂一隻來錦上添花,這樣說來,中秋節、重陽節、冬至、除夕等節日,北京人的餐桌上都會出現烤乳豬啊!

依照瀛生先生的講法,包括爐鋪在內的各類生熟肉鋪一律都由山東人開設,主顧則主要是老北京,尤其以旗人為重要的消費群體。由此看來,老舍《正紅旗下》里,王掌柜所在的「便宜坊」,乃是一間經營全面的爐鋪,既有生肉案,也制售燒雞等熟肉,同時修了烤爐,為顧客提供烤鴨:

「老王掌柜是膠東人,從八九歲就來京學習收拾豬蹄與填鴨子等技術。」「他也來了,並且送給我們一對豬蹄子。」「他注意到,老主顧們,特別是旗人,越來買肉越少,而肉案子上切肉的技術不能不有所革新——須把生肉切得片兒大而極薄極薄,象紙那麼薄,以便看起來塊兒不小而分量很輕……」「假若他們來買半斤肉,他卻親熱地建議:拿只肥母雞!」「每逢定大爺想吃熏雞或烤鴨,管事的總是照顧王掌柜,而王掌柜總是送去兩隻或三隻,便在賬上記下四隻或六隻。」「他(福海二哥)到便宜坊拿了一對燒雞,並沒跟王掌柜說什麼。」

齊如山《北平的飯館子》一文有道,前清時北京飯館分類頗細,如果一家肉鋪在經營生熟肉的同時還帶「賣飯座」即餐廳,那麼一律叫「便宜坊」,路人一看店匾上有「便宜坊」三字,便知道可以在店裡就餐,「民國以後,則不一定了」。《正紅旗下》恰恰有一筆,老王掌柜奉獻了大半生的這一家便宜坊本來附設雅座,提供酒飯與烤鴨的「堂食」,但在風雨飄搖的晚清,旗人的購買力越來越低,東家們不得不把雅座撤掉。《京城舊俗》則講述道,在清代,旗人是京城中的主要客戶群,爐鋪非常依靠他們的光顧。然而,隨著清朝覆滅,八旗子弟沒了「鐵杆莊稼」,經濟上日漸困頓,消費能力降低,於是,到上世紀四十年代末,爐鋪逐漸消失,其所特別擅長的燒豬與爐肉也一同絕跡了。金受申《口福老北京》里亦感嘆: 在前清時代,往來酬酢,多半以「八寶燒豬」相贈,燒豬以「金華樓」最有名。燒豬最難,應用奶豬,豬皮應燒成酥脆,皮下最易成粘。「金華樓」所燒奶豬,皮脆如爐肉,皮下肉嫩絲細,入口便化。近來燒豬已然因價值太貴,很少有人用來送禮,燒豬的技術也因之退化,將來恐怕「燒豬」二字只能成為寫在北京食譜上的一個名詞罷了。

唯一倖存的是燒鴨子,據瀛生的觀點,原因在於,從一九二0年代起,「洋人」在華勢力大增,而燒鴨子恰好符合西方人的口味,由廚師當面切片的方式也讓他們感到新鮮,所以這道菜有了一個全新的消費群。正是由於西方人的喜愛,燒鴨子不僅得到延續,而且日益發展蓬勃。不知因何,它被改叫「烤鴨」,出現了專門的烤鴨店,不過烤鴨店的手藝完全是照搬自爐鋪。

如今已經難見蹤影的「北京烤豬」,既然是與烤鴨一樣的烤制方法,那麼恢復起來應該不難吧。據金受申介紹,傳統燒鴨子本來有三種,湯燒鴨子、菜燒鴨子、蔥燒鴨子。湯燒系向鴨腹內灌熱水,蔥燒則是在鴨腹內填蔥。而菜燒鴨子,是向鴨腹內填各種菜餡。據末代皇弟溥傑回憶,晚清時代的醇王府中,每到玫瑰花盛的時節,會特別製作一道世人少知的美食:將填鴨的肚腹剖開,掏空內臓、收拾乾淨之後,再向肚內填滿鮮玫瑰花,然後烤熟品嘗。如此說來,八寶燒豬,就是在掏空的豬肚內填滿八寶餡吧?誰來嘗試一下於豬肚內填入玫瑰花與餡料然後吊烤,來個玫瑰八寶烤乳豬,不知滋味倒會如何?

《帝京歲時紀勝》中還有個細節,乾隆時代,京城人在享受烤豬、烤鴨及爐肉的時候,講究「配食糟發麵團。」「糟發麵團」無疑是指糟饅頭。糟饅頭與尋常面點不同之處在於加有香糟,香糟是在酒糟(酒釀)的基礎之上加工而成,大致是把酒糟與黃酒拌在一起,再添加鹵桂花、糖、水,調勻後靜置適當時間,令其充分混合。做饅頭時,把香糟研細,連同面肥(現在改用酵母粉)、白糖,均加入麵粉內,然後再下桂花甜米酒與水,和成麵糰,餘下的程序便為一般的發酵、做坯、籠蒸程序了。

一如《帝京歲時紀勝》點明的,當農曆八月之時,恰逢「桂花東酒」即桂花糯米酒新釀而成,所以這一酒品亦列在當月的「時品」當中,大家都要嘗一嘗。更妙的是,還有巧人想到趁著這種甜酒在一年新出之季,把它加到麵粉中,由此發明出獨特的八月月令美味香糟饅頭。康乾盛世時的帝都驕民用這種饅頭與肉肥皮脆的烤肉同吃,是很精彩的搭配啊!

山東人一向善制麵食尤其是饅頭,所以,過去,糟饅頭曾經是京城山東菜館的特色面點。不過,到如今,魯菜在北京式微,反而是天津的一些著名老飯莊如正陽春、登瀛樓保留了提供糟饅頭的傳統,每年春節,正陽春推出「蒸食大禮包」,其中即包括香糟饅頭。

當代流行的烤鴨吃法,是用荷葉餅卷鴨肉,或者向空心的芝麻燒餅內填肉,糟饅頭卻在京城的烤鴨宴上絕跡了。想來,把糟饅頭切開,夾些鴨肉,也一定非常好吃吧!如果把烤小豬、烤爐肉與糟饅頭搭配的吃法加以恢復,則是再現中華帝國最後一個黃金時代的「帝京」正統餐飲,那會是多麼有號召力的懷古之舉啊。

騰訊網刊登此文僅為傳達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贊同或支持其觀點。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時尚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期主筆:孟暉

自由撰稿人、專欄作家,著有長篇小說《盂蘭變》、隨筆集《維納斯的明鏡》等。

還不過癮?本周熱門餵飽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時尚 的精彩文章:

李宇春的皮衣穿上帥得有氣勢,突然意識到是該穿皮衣的時候啦!
當我學楊冪把眉毛瘦了一圈,再也沒人吐槽我臉大妝太MAN
女明星們爭做「一隻耳」?原來不對稱耳環才是瘦臉神器!
有圖有真相:鹿晗關曉彤公開戀情 情侶款搭配早現戀愛端倪?
【免費試用】15瓶蘭芝水衡透潤精華水等你來搶

TAG:騰訊時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