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小时候缺爱的人,成年后真的很难幸福吗?

小时候缺爱的人,成年后真的很难幸福吗?



本期主播 | 熙龙


点击音频,即可聆听


更多音频可在喜马拉雅搜索:张德芬空间





你是否也曾为了一段感情,选择压抑自己的需求?




你是否也曾经历过,总是吸引来“不对”的人?



在现实里,似乎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事情。




一些姑娘明明自身条件优越,却总是在感情里经受坎坷,尤其是她们似乎总是会选择那种,外人看来都觉得“有问题”的男人。




但她们却总是乐此不疲的在各种情感纷争和自我挣扎里,一边痛苦一边沉迷。




为什么你总会遇到“问题男孩”?





前几天,我的朋友晓琳又来找我哭诉失恋的事情了,这大概已经是她近年以来的第三次失恋,还不包括之前多年她在感情世界里屡战屡败的经历。事实上,在我看来,以她的个人条件完全可以找个更靠谱的对象,刚分手的那个高冷男人并不值得她的挂念。




如果我们深入了解,也许会发现,大多这样的人,似乎往往都有一部辛酸的童年史。

有些人在孩童时期,经受着严苛家教的管束,过于冷漠疏离的亲子关系让她们从小可能就被迫承担着更多的精神压力,以及很容易显得比同龄人更为“懂事”或早熟。


 


出身于这种家庭氛围的孩子,往往需要通过察言观色来判断父母的情绪反应,并努力迎合父母的期望和要求,以获得父母的欢心与关爱。因为持续性受到打压和否定,她们的童年基本是以取得父母的肯定和认可为目标,并容易缺乏自己的独立思想。


 


那么,这样的孩子在成年以后进入社会生活,哪怕脱离了父母的管束,也很容易产生以下的状况:


 


哪怕你已经足够优秀,却还倾向轻视自己


 


由于童年时期长期被家长否定,所以她们成年以后也会倾向于对自我持有消极的认知,容易觉得自己没有价值,觉得自己是不值得被爱的,或者遇到问题会下意识进行自我批判。


 


而这种认知会让她们习惯性陷入过于进取的状态,拼命努力获得外界的认可,或者想要用现实的成功来证明自身的价值。




事实上,那些越是外在看上去骄傲强大的人,也许内心越是脆弱和无力。


 


害怕拒绝,倾向独立解决问题


 


一些从小习惯被父母忽略的孩子,潜意识里会有这样一种意识:求助是没有用的,这世上只有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而另一些被父母过度苛求的孩子,因为从小缺乏温情的滋养,所以在成年以后很容易觉得:求助是弱者的表现,以及是很容易被斥责和鄙视的。


 


抱有以上这些心理,这些孩子在成年以后,如果遇到问题,往往更倾向于自己独立解决。

这本质上其实是怕被拒绝,怕被看不起,怕自己的姿态显得可笑而懦弱。


 






内心住了一个缺乏安全感的孩子


 


由于童年时期生活环境的约束,一些孩子如果在成长期始终需要时刻观察与配合父母的需求,这会导致他们很容易处于畏首畏尾,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


 


在成年以后,这样的孩子往往内心情绪起伏波动较大,对人和事物的敏感性过高,易表现出患得患失的状态。




因为对她们来说,已经习惯了处于不安全的氛围,下意识会对生活产生高度的警惕性,并时刻处于备战状态。


 


总会遇到“问题男孩”


 


小时候缺乏足够关爱的孩子,成年以后的亲密关系大概是最值得引起重视的问题。她们似乎很容易遇到那种“问题男孩”,然后努力付出,下意识讨好那些让她们感觉遥不可及的对象。


 


这种讨好型人格,其实依然来源于她们内心对自己的不确信。因为骨子里不认可自己的价值,不相信自己能够幸福,所以下意识选择一个类似父母一般需要取悦的人,以妄图用他们的认可和肯定,来证明自己被爱的价值。


 


小时候缺爱,长大后就真的不会幸福吗?





那么,如果我们不幸曾经有过类似不堪或压力山大的成长经历,难道我们这辈子就注定这样了么?难道我们就真的不会幸福了么?


 


显然,并不是如此。因为童年生活毕竟已经是过去时,曾经的经历虽然确实会对我们现在的认知和性格产生很大的影响,但我们还有漫长的未来去重新塑造和改善自己。


 


具体来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学会与过去和解


 


与过去和解,首先包括与父母和解。随着心理知识的日趋普及,很多人开始了解到原生家庭对人格塑造的影响。对于一些成长经历波折的人来说,可能会对父母产生很复杂的情绪。但是,任何时候,一味的怨恨其实并不利于我们的身心成长。


 


正如那句话所言,父母终究也是第一次做父母这个角色。相信大多父母的初衷本无恶意,只是每个人性格的局限,导致一部分父母可能难以给子女提供真正健康合理的成长环境。


 


那么,在这种背景下,试着体谅他们,允许他们的过失,而非一味迁怒于曾经的创伤,这会更利于我们从消极的状态里走出来,以更广阔的心胸真正放下过往,获得重新开始的可能。


 


学会接纳真实的自己


 


很多孩子在成长期习惯于自己扛事,害怕被指责和挑剔。成年以后,他们往往会下意识以强势的姿态,掩饰内心的真实感受,而这种状态则并不利于他们的亲密关系或合作关系。


 


事实上,也许你可以试着丢开自己的面具,学会接纳真实的自己。关键是,你要试着允许自己的脆弱和无力,允许自己偶尔也有犯错和失败的时候。


 


也许你可以试着让自己放轻松,客观而坚定的认识到,哪怕我们有缺点和罅隙,但永远都是这个世上独一无二的存在。


 






学会在爱里重生


 


培养自省意识是一种很好的自我改善的方式,尤其是当我们身处一段亲密关系里,或者日常和知心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去悉心感受爱的流动,用温暖的情谊去滋养自己的内心世界。


 


只有当我们真正感受到爱,才会愿意真正相信爱的存在,相信这个世界上确实会有人愿意真心接纳你的所有。


 


只有当你自己真正相信爱的存在,才能学会以爱本身去回馈爱,经营爱,而不是仅仅以爱作为证明自身价值的工具。


 


我们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中,大多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人生课题。无论是童年成长期的过往经历,还是成年以后遭受过的困境与打击,这些也许都会影响我们的认知和性格,但同样也会让我们在一路荆棘中变得更加坚韧。


 


无论你曾经有过怎样的故事,记得永远要在心底抱有一份赤忱的信念,相信自己可以化解那些内心的窒碍,相信自己永远都有重新来过的可能,相信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触手可及。


 


愿你找到自己的价值,并始终对自己不离不弃。只有学会自爱的人,才能真正拥有爱别人的能力。因为唯有爱,才能让我们更加强大和笃定。




作者 | 浅仁,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科院心理学研究生在读,自由撰稿人。擅长情感婚姻分析和职场发展指导,帮助个案以公正客观的角度整理思路,积极健康的经营生活。微信公众号:浅仁Tarot,微博:浅仁Tarot




主播 | 熙龙,我用声音,拥抱你。微信公众号:声优工作室。







你可能还喜欢看




那些放弃事业回归家庭的人,最后会不会后悔?



原谅有时并不能让对方回头,只是给了他又一次伤害你的机会



人生只剩不到2万天:下一个十年,你要怎样度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张德芬空间 的精彩文章:

亲密的灵魂之间,都有着恰到好处的距离
一个人真正的教养,往往藏在他得意的时候
怎样相处才能谈一场不分手的恋爱?
为什么你宁愿自己辛苦,也不愿拒绝别人?
我有美丽的自由,你没有骚扰的权利

TAG:张德芬空间 |